一场大雨过后,草原清新如洗,天气也跟着凉爽了很多,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袁熙骑着马,在草原上轻驰,身体随着马匹的起伏而轻轻晃动。
眼前一片碧绿的旷野,成群的牛羊散落其间,即使什么也不做,看着这一片一眼看不到头的青青牧场,也能让人心旷神怡。
赵云带着十余骑,紧随其后。
经这一个多月的训练,这些人已经成了袁熙最强大的保护,几乎形影不离,让人很容易想起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
袁熙本来也可以选出百十匹白马,但想到鲜于辅等人与公孙瓒的仇怨,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曹公说过,不可处虚名而取实祸。
那些仪式上的东西,可有可无,这些人的实力够强,又都忠于他,比什么名头都重要。
太张扬了,也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子龙,再过些日子,玄德应该能攻克辽队了吧?”袁熙有一句没一句的和赵云闲聊。
几天前,他接到了鲜于辅的战报,说刘备与袁尚合兵,正准备进攻辽队城。虽然鲜于辅没说前因后果,袁熙却知道自己那封私信可能起了作用,袁尚接受了他的建议,拉拢了刘备。
至于袁尚具体给出了什么条件,眼下还不得而知。
袁熙也不在意这些,他从来没指望过刘备的忠诚。
只要能拿下辽东,达到预期的目的,过程如何,不重要。
赵云笑道:“公孙度也就是在辽东横行,真到了中原,终其量也就是陶恭祖之流,连吕奉先都不如,岂是玄德的对手。”
“你怎么看吕奉先?”
赵云思索片刻。“勇冠天下,有小智而无大谋。如果在并州,他或许能横行一时,不亚于公孙度,与凉州马超等齐。到了中原,就只能被中原士族玩弄于鼓掌之上了。”
袁熙有些好奇,赵云对吕布的判断竟和郭嘉有几分相似。
尤其是拿吕布与马超相比。
赵云一直在山东,应该没和马超接触过,他怎么知道马超的能力?
“子龙,你对凉州的形势也熟悉?”
“略知一二,谈不上熟悉。玄德在荆州时,驻军新野,那里曾是张济、张绣的驻地,有一些屯田老兵曾在凉州军中征战,知道不少凉州的事。我听了一些,略知马超其人,曾听人将他与吕布相比。”
袁熙没有再问。
赵云是个有心人,到哪儿都能留心收集信息,只是做个亲卫骑将太可惜了。
这样的人可以独当一面。
“你觉得军师讲的兵法如何?”
“很精妙,有一些是我之前从来没想过的。”赵云感慨地说道:“汝颍出奇士,郭奉孝被称为汝颍奇才中的鬼才,得曹公信任,自有其道理。论揣摩人心,天下无出其右。”
“战阵之道呢?”
赵云犹豫了一会儿,笑道:“他好弄险,我不太赞成。用兵还是当以正合,以奇胜,不能一味取奇。”
袁熙哈哈一笑,对赵云说道:“子龙,在这一点上,我与你看法一样。”
两人相视而笑。
正说着,前面忽然传来一阵惊呼。袁熙循声看去,只见远处的芦苇丛中,有人影出没,几个牧民聚在一起,看着什么。
赵云指了指,一名骑士策马而去。
过了一会儿,骑士又回来了,圈住战马,大声说道:“君侯,前面的芦苇丛中有一艘船,上面有两个人,都已经饿死了。看服饰,不像是普通人。牧民们以为不祥,正商量着要请巫师来做法呢。”
袁熙不敢怠慢,带着赵云等人赶了过去。
船已经被人从芦苇丛中拉了出来,上面的尸体也被搬到岸边。袁熙一看就觉得不对,连忙让人上前,将牧民赶开,自己也下了马,提前用手绢捂着鼻子,赶到尸体前。
这两具尸体只有贴身的单衣,但腰间有剑带,脚下踩的也是辽东士卒常穿的革履,显示他们大概率是军人,而不是普通的牧民。
赵云看了看,从一具尸体上摘下剑带,递给袁熙。
“君侯,这样的玉带不是一般人能用的,整个幽州可能也是一两人。”
袁熙也看出来了。
剑带很华丽,不仅镶了金,还有玉片。
玉器是礼器,有严格的制度限制,不是有钱就能用的。能以玉为饰,至少也是侯爵,而且是高级别的侯爵。
比如他袁熙,身为县侯,就可以用镶有玉片的腰带。
另外一个人,可能就是自立为王的公孙度。
“你的意思是说……”袁熙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
可是公孙度在辽队迎战袁尚、刘备,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他的疑问,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赵云从尸体上找到了一枚玉印,玉印上有“辽东王玺”四个字,坐实了尸体的身份。
正是公孙度本人无疑。
袁熙命人将尸体放在马背上,带回营地,叫来郭嘉。
郭嘉甚至没看到玉印,就认出了公孙度。他去辽东打探消息的时候,亲眼见过公孙度,非常确定眼前的尸体就是公孙度本人,虽然瘦得有点脱相。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郭嘉和袁熙一样,百思不得其解。考虑了半晌后,郭嘉说道:“也许,这就是天意吧,上天注定,拿下辽东的首功是君侯的。”
袁熙觉得,这可能是唯一可能的解释了。
否则他人在山中坐,怎么会有功劳从天而降呢。
即使如此,他也不想抢袁尚的风头,考虑是不是要将公孙度的首级送回去,让袁尚此次出征有个完美的结局。
郭嘉强烈反对,理由也很直接:天予不取,不祥。
你可以不争功,但不能将上天送给你的功劳推出去。你大可如实上报,告诉大将军,你就是捡来的,并不是有意去争的。算不算功劳,又如何封赏,由大将军决定就是。
再说了,你这么维护袁尚,你的同胞兄长袁谭知道了,会怎么想?
他派出青州水师助阵,可是冲着你的面子来的。
袁熙很纠结。
——
很快,袁熙又收到了鲜于辅的战报。
得知刘备是主动向袁尚请兵,以袁尚部将的身份位列军功簿之中,如今又由袁尚表为辽东太守,袁熙很不高兴。
一是袁尚不懂事。
你利用刘备,拿下辽东,我都可以理解。可是你表刘备为辽东太守算怎么回事?
这是我派出去的辽西太守,要改任辽东,也应该由我出面。
二是刘备不懂事。
你想和袁尚搞好关系,我可以理解,但你违背了我的命令,又不通报,这是几个意思?
别忘了,你的家眷还在辽西呢。
郭嘉劝住了袁熙。
刘备这么做,君侯根本不应该感到意外。相反,他不这么做,君侯才应该感到意外。
刘备这几年,一直如此。
他的本部人马只有千余杂胡步骑,没有袁尚的帮助,他怎么可能去攻城?
事已至此,君侯不必生气。刘备抓住机会立功,拿下辽东,实现了之前的目标,君侯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刘备自己反复,再次脱离君侯,其他人说起,也不会说君侯故意排斥他。
这不是挺好的吗?
倒是袁尚,居然能不计前嫌,主动拉拢刘备,属实是孺子可教。利用关张之勇,击破辽队,也算是略知兵法之妙。这个消息传到大将军耳中,大将军只会高兴,绝不会计较他和刘备的不是。
你就算生气,又能如何?
与其如此,不如顺水推舟,成全他们。
袁熙有点不好意思,告诉郭嘉说,是我写信给袁尚,提了一个建议。至于袁尚这么做是采纳了我的建议,还是自行其意,只是凑巧与我的想法相同,就不清楚了。
郭嘉听了,盯着袁熙看了半晌,苦笑着摇摇头。“君侯,你也许是一片好意,尽了兄友的本份。可是你也看到了,冀州并没有弟恭的意思。这种事,以后还是别做了,要不然青州会很生气。”
袁熙尴尬地应了一声,决定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了。
既然决定中立,就应该不偏不袒。
就算有所偏袒,也不应该是偏袒袁尚这不知感恩的小子。
与郭嘉商量后,袁熙做了四件事:
回复鲜于辅,命其移驻玄莬郡,与袁尚、刘备脱离接触。
派人通报袁尚,辽东的战事已经结束,你可以撤了。答应刘备、鲜于辅的钱粮,希望你不要食言。战事顺利,你应该还节省了不少,就别带回去了,支援幽州吧。
派人出使扶余。公孙度已经战败身亡,你们别再有什么幻想吧,来幽州,我们谈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将用石灰腌好的公孙度首级,以及玉带、玉印,一起送往大将军行营,并附上了一份详细的战报,不带任何感情,完全照实叙述。
——
相隔五天,袁绍先后收到了袁尚、袁熙的战报,心情有些复杂。
袁尚初战成功,顺利拿下辽东,本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是细读战报后,有两点让袁绍觉得非常遗憾,甚至有些恶心。
一是攻破辽队的主力是刘备。虽然兵是冀州兵,但临阵指挥的将领是刘备。
刘备反复,袁绍不介意,但袁尚带了三万人围攻辽队,最后还要靠刘备冲锋陷阵,这让他无法理解。
审配不是一直觉得没有机会一显身手吗,怎么现在有了机会,又不出手了?
还是说,你也就那么回事?
如果是后者,那袁尚能依靠的力量就要重新计算了。
二是没能抓住公孙度本人。
公孙度下落不明,袁尚就急着报功,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公孙度还能跑到哪儿去?无非是高句丽或者扶余,你不趁此机会,派人去追击,顺势拿下高句丽和扶余,急急忙忙的报什么功?
报了功,就意味着战事结束了,以后平定高句丽和扶余的事与你无关了。
多好的机会,居然不知道利用,可见袁尚谋虑不够深远,太容易满足。
这可不是他想要做的继承人。
相比之下,袁谭就稳重得多,明知他偏袒袁尚,还是派出了青州水师。明明可以顺势南下,进逼江东,却停住了脚步,借着准备的机会深耕青徐。
由此可见,袁谭身边有明白人,袁尚身边的审配则显得志大才疏,有勇无谋。
比起汝颍人,冀州人的谋略水平的确没什么优势,唯二出色的沮授和田丰还不在冀州。
沮授如今担任尚书令,是他安插在天子身边的耳目,动不得。
能调回冀州的,也就是田丰了。
可是一想到田丰的脾气,袁绍又非常犹豫。
就在袁绍纠结,无法决断的时候,袁熙的战报也到了。
得知公孙度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医无虑山上的沼泽中,袁绍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是天意吗?
就算袁熙主动让贤,将辽东的战功送给了袁尚,老天也要将头功送给袁熙?
再想想乌巢之战的巧合,连袁绍也不得不心生犹豫。
如果老天真的看中了最不起眼的袁熙,就连他也无法拒绝。
人力不能回天。
果真如此的话,袁谭、袁尚又争个什么劲?
此事是如此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于袁绍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找不到,只能藏在心里,暗自琢磨,以免引起非议,人心动摇。
对战功的封赏,他倒是很快做出了决定,以天子的名义下诏。
正式封袁尚为冀州牧,刘备为辽东太守。
在此之前,袁尚虽然已经接管了冀州,却是以他的名义。从现在开始,袁尚可以直接管理冀州了。
唯一遗憾的是,袁尚不能拜将。
冀州不是边疆,不能置将镇守。
袁绍能为袁尚做的就是再给他一个机会,协助并州刺史高干进攻河东和长安。
官渡之战前,高干曾一度想拿下河东,却被钟繇指挥的凉州军击败,大将郭援被临阵斩杀。
眼下钟繇已经被袁绍招降,召回鄄城,凉州人却不肯接受袁绍的招抚,不仅控制了三辅,还击败了钟繇留下的河东太守王邑,夺取了河东。
这让袁绍很生气,决定暂时放下江东和益州,先击败不知死活的凉州人,为袁隗、王允等人报仇。
袁氏满门五十余口被杀的仇还没报,遗骸还在长安城外的乱葬岗。
对于袁熙,袁绍反复考虑后,决定给予物质上的超额奖赏,以弥补上官爵上不能予以封赏的损失。
给袁熙加官晋爵,不仅困难,而且等于公示天下,首功是袁熙的,不是袁尚的。
对首次出征的袁尚来说,这无疑是重创。
他给袁尚下令,辽东所得的战利品,一半归袁熙。
然后,他又以自己的名义,给了袁熙一笔丰厚的赏赐,算是以老父亲的名义安抚袁熙,以奖赏他不和袁尚争功的兄长气度。
同样,为了安抚袁谭,袁绍从袁熙之前送来的四个胡女中选了两个送往青州,并且明言,这是袁熙送来的四个胡女,我留两个,给你两个,其他兄弟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