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东送给大盛儿子的这块玉不是“讷殷古墓”财宝里的玉,是他在沪城一家银楼花了一千多块钱买的和田玉。
“‘讷殷古墓’里的玉是陪葬品,不能给小孩子戴。”
这是小曼在电话里告诉沈卫东的。
不过这块玉水头不错,在港岛买,怎么也要上万块。
小家伙挺喜欢,小手攥着玉,连说了好几句“谢谢大大。”
几人寒暄完,相继落座。
大盛娘见到沈卫东,脸上的笑容收都收不回去,她这两年真是太意气风发了。
她挨着沈卫东身边坐着,跟沈卫东聊个没完。
如今龙城在她的领导下可谓日新月异,她无论是去市里还是省里,腰板挺得都直直的。
没办法,政绩太耀眼了。
这些可都是沈卫东给她带来的,自己从小对他那点照顾的恩情,换来的可是多少倍的报答。
沈卫东这次来龙城,是想依据另一个世界发展了四十多年的诸城做参照,思考怎么能规避一些弯路、弥补一些不足,为华国经济发展找出一条可以弯道超车的路径。
龙城虽小,但可凭这一地,了解全国。
沈卫东现在已经对未来四十年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有了大概了解。
他能给大盛娘太多仕途上的建议了。
只是有些建议不能说,只能跟她说一些符合当下政策范畴的建议。
仅仅是这些建议,也让大盛娘受益匪浅。
刘长江在一旁听着,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他在大盛娘当上县委书记时,就主动要求辞去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
这是他们夫妻在家商量好的——妻子是县里的一把手,为了避嫌,也为了远离权力中心,他才去了县图书馆担任馆长。
这份工作清闲,还能尽到丈夫的职责,照顾好家庭,打理好妻子的日常生活,他这个“贤内助”做得尽职尽责。
可他也不是个甘于平庸的人。
就算是管理一个县里的图书馆,他也想做出点成绩。
沈卫东跟大盛娘的一番谈话,让他明白了:图书馆是一个县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载体,它的存在意义,在于为老百姓提供平等、免费的知识获取渠道和精神文化空间。
他这个图书馆馆长,也可以大有作为。
饭菜上桌,大盛娘和沈卫东结束了只有他们两人感兴趣的话题,聊起了大家都感兴趣的趣事。
席间,酒喝得不多,话却说了不少。
最后谈到大盛媳妇陈美英想离职去做生意的话题时,沈卫东说出了他之前跟大盛说过的那些话。
陈美英听后,看了大盛一眼,想听听他的想法。
大盛还是原来的想法,不想让沈卫东为了兄弟感情,在陈美英身上冒投资风险。
沈卫东看向陈美英,问道:“弟妹,给你投资,我的确是看在大盛的面子上。大盛担心我亏钱,也在情理之中,但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不用顾忌大盛,只要你想做,就算亏了钱,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兄弟感情。”
大盛娘没有插话。她知道沈卫东做什么事都不会感情用事,况且她对这个儿媳妇也十分看好,也想听听陈美英会说些什么,会不会接受沈卫东的投资。
陈美英思索了很久,才开口说道:“卫东,我先得跟你说声谢谢。你跟大盛的感情我清楚,但我真不能接受你这样帮我们。我没能力管好一个厂子,你要是看好这个行业、想建厂,我可以给你工作——在纺织技术方面,我还是有信心的。虽然你说的那种面料我没见过,但我可以学、可以研究,技术上肯定不会让你失望。至于给我投资建厂,就不用了,我真是这么想的。”
沈卫东点点头,笑了笑,看向朴顺姬,说道:“弟妹,你跟朴姐接触过,觉得她的能力怎么样?”
陈美英点点头,说:“朴姐当然有能力了,我可没她那本事。”
朴顺姬转头看着陈美英,摇了摇头,说:“美英,我现在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些自信了,但你知道吗?我的这些能力都是被逼出来的。我文化不高,离婚后还带着个孩子,在娘家都待不下去。是卫东和小曼把我领到京城,我硬着头皮跟他俩开饭店,边干边学,才一步步走到现在。你觉得我当初比你现在强在哪?你是大学生,有技术、有文化,还在大厂待过,怎么就觉得自己不行呢?”
陈美英全程看着朴顺姬说完这番话。
在她眼里,朴顺姬就是个成功的女企业家——说话做事雷厉风行,偌大一个食品厂厂区,都是在她的主导下建起来的。可朴顺姬以前不过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妇女,这样的成功简直不可思议。
而自己的起点,确实比朴顺姬高多了。
大盛娘在京城时就知道朴顺姬的过往经历,不过她不觉得朴顺姬是单纯硬着头皮闯出来的。
她不否认朴顺姬有做生意的天赋,但如果没有沈卫东这个贵人,就算朴顺姬再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因为沈卫东也是她的贵人,所以她清楚:自己和朴顺姬,都是机遇大于努力的人。
沈卫东看陈美英还在犹豫,笑着说道:“朴姐的经历听着确实励志,但其实在咱们这个年代,每个私人企业的成功,背后的故事都很励志。正因为吃过苦,做事才能勇往直前。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的英雄,不只是军人的荣誉——在改革浪潮里拼搏的人,也是英雄!”
大盛娘听到这里,忍不住喊了一声:“东子说得好!能在改革浪潮里有作为的人,凭什么不能叫英雄!”
沈卫东笑了笑,看向陈美英,鼓励道:“弟妹,你有技术、有文化,还有大厂的工作经验,这就是你的优势。现在时代变了,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敢不敢抓住。”
陈美英咬了咬嘴唇,眼神渐渐坚定起来:“卫东,俺想试试。就是……就是怕俺做不好。”
沈卫东摇摇头,说:“有我在,只要你肯努力,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我会帮你把控大方向,你就专心搞技术、抓生产。”
大盛看着妻子,也点了点头:“美英,既然你想做,俺觉得东子说得对。这是东子给咱们的机会,就干吧。”
陈美英看着大盛,点了点头,又转向沈卫东:“卫东,行!俺一定好好干,不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