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东花了 260 万港币买下了黄老在中环 “维玺大厦” 的 1300 英尺精装公寓,在港岛总算是有了落脚的地方。
购买两套公寓的款项,一共是 389 万港币。钱给完后,办理产权转移还得等沈卫东拿到港岛 “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距离 “人民入境事务处总部” 工作人员说的一周时间,还剩两天。
沈卫东跟郝强住进新公寓也已经两天了。
这两天,他满脑子都是 “购物广场” 的规划,总捋不清思路,觉得差了点什么。
实在琢磨不透时,他便将意识沉浸在 “时光便利店” 里,盯着未来城市中 “万达广场” 的广告反复观看、琢磨。
渐渐地,模糊的思路清晰起来:商业体不只是堆砌商铺,而是能把人留住的 “地方”。
他把 “购物广场” 的定位定在西环家庭型社区商业体,避开中环的高端路线,专门盯紧周边住宅集群的刚需。
随后在纸上逐条列下业态:首先得有超市,卖粮油、生鲜这些日常货品,把周边分散的小贩生意拢过来,让居民不用再跑几条街买米买菜;接着是百货区,不用搞奢侈品,就卖平价成衣、日用百货,从老人的棉鞋到孩子的书包都能买到;然后是美食区,港式茶餐厅、粥面铺、点心档都得有,一家人逛累了能坐下吃口热的,省得再往别处找馆子。
孩子的需求也不能漏 —— 设个儿童娱乐区,摆上滑梯、积木池,妈妈们逛街时能把娃托付在这儿;年轻人也得有去处,加个电玩城,放几台时下港岛刚流行的街机,让年轻男性也有光顾 “购物广场” 的理由。
最后,还得有能聚人的地方:一楼留一片休闲广场,摆几张长椅,街坊们买完东西能歇脚聊天。
港岛人爱好看电影,电影院更是年轻人必去的场所 ——“万达广场” 里就有电影院,可港岛的购物广场还没有这种配置,所以电影院是一定要有的。
把这些思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沈卫东忽然想起一句合适的广告词,随手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一家三代逛一天,不用转场不用跑”。可不是嘛 —— 老人能在超市买日常用品、在休闲广场歇脚,年轻人能去电玩城、电影院,孩子有娱乐区可玩,一家人从早到晚在这儿都有得逛、有得待,这不正是西环居民最需要的样子?
他对着纸上的字点点头,笔杆在手里转了一圈,总算觉得这规划有了实实在在的骨架。
想到给 “购物广场” 取名时,沈卫东脑子里浮出两个字 ——“东大”。
东方只有一个大国,就是 “华国”,取名 “东大广场”,他要的就是这个寓意。
完整的《东大广场企划书》很快写完了。
又过了两天,终于到了去 “人民入境事务处总部” 领取港岛 “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的日子。
只是沈卫东没料到,他和郝强刚拿到身份证,闪光灯 “咔嚓咔嚓” 地就又响了起来。
他回头一看,摄像机镜头正对准自己,之前在 “土地注册处” 采访过他的那些记者,又出现在了眼前。
“沈先生,恭喜您成为港岛市民,我们都知道您现在一定非常激动,能跟我们说说您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一个戴眼镜的男记者把话筒递到他面前。沈卫东认识他,这人正是在 “土地注册处” 第一个采访自己的记者。
沈卫东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转而望向对准自己的镜头,笑了笑说道:“心情确实很激动 —— 我之前向人民入境事务处总部递交的正式居留权申请,经总部工作人员严谨审核,今天总算批下来了!如今我也总算成为港岛市民的一份子了。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人民入境事务处总部的各位工作人员,多谢他们为帮我早日拿到港岛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不辞辛劳地赶工审核审批,真的非常感谢!”
在场的工作人员对沈卫东这番感谢的话很满意,纷纷给他鼓起掌来。
记者们的眼睛也瞬间亮了 —— 这正是他们期待的回答。他们都是港英政府指派来的,沈卫东配合采访,就能让他们的采访任务顺利完成。
记者们纷纷把话筒凑得更近,问题像潮水般涌来,可沈卫东仍是答非所问:“既然我成了港岛市民的一份子,就该为港岛的长远繁荣出点力。大家都知道,我手里有份 1898 年港英政府的首批官契,对应的是西环第 147 号地段 —— 就是你们常说的‘大洼地’,这块地现在已经在我名下了。我特意去看过‘大洼地’,真是名不虚传的‘洼地’:下雨天积水能淹到脚面,晴天一踩满脚泥;破旧房子歪歪扭扭挤在一块儿,到处堆着垃圾,连走路都得绕着走。说它‘脏乱差’都不足以形容,我把它比作西环这片区域里滋生出来的‘毒瘤’—— 这么讲不过分吧?”
沈卫东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想看看记者们的反应。可记者们的反应让他失望 —— 他们全都无动于衷,话筒依旧凑在沈卫东嘴边,还催促他说说对 “大洼地” 居民有没有妥善的安置计划。
“沈先生,您既然看到了‘大洼地’的现状,那您接下来是不是要将那里的居民驱逐出去?”
“沈先生,‘大洼地’里的居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多年,您想过让他们离开‘大洼地’后,能去哪里吗?您想过他们离开赖以生存的地方,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吗?”
“沈先生,您是来自内地的人,对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应该能感同身受。您刚从内地那种水深火热的地方走出来,应该会对他们有怜悯心吧?您刚才没说完的话,是不是要宣布对他们有妥善安置的计划?”
沈卫东都快被这些记者试图用道德绑架他的问题气笑了。
他看着记者们摇了摇头,不客气地说道:“我很奇怪,你们怎么会对我问出这种问题?我刚刚成为一名普通的港岛市民,他们未经这块地的地主同意就住了进来,现在怎么反倒成了我的错?我是大陆人,难道只有大陆人才有怜悯心吗?你们在对我提这些要求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对我有一丝丝怜悯心吗?”
记者们并没有因为沈卫东的连续反问改变提问方向。
等沈卫东讲到这儿停顿时,他们同样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沈先生,您现在可是拥有价值数亿‘永久资产’的富人!既然您富有了,就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帮助‘大洼地’的居民,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 这就是您作为港岛市民的责任呀!”
一名女记者严词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