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听完沈卫东的话,“咯咯咯” 地笑了起来:“卫东,这是受了委屈了啊!咯咯…… 行!话我一定给你带到,行不行可就不是我的事了。”
沈卫东笑着撇撇嘴,说道:“这点小事都搞不定,你让我怎么放心跟着你们混呢。”
周倩瞪了他一眼:“运作一个公安局副局长职位,是小事?你这口气可够大的了。”
“哎!周倩,是县公安局副局长,就是个小科级干部,对你们部委的领导来说,不就是小事吗?” 沈卫东连忙辩解道。
“咯咯咯…… 行,小事,小事行了吧,放心,张处能给你办。”
周倩笑着说到这里,看着沈卫东问:“你的事说完了吧?那该说我的事了啊!”
沈卫东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的事就这么点,说完了,你说吧。”
周倩笑着点点头,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说道:“我作为你的联络员,有必要跟你坦诚一些,我先说说我的个人情况吧。
我的家族 —— 广省潮州周氏家族,应该是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资本家族。我爷爷周秉忠,被誉为‘红色资本家’,他的事迹就不用我再赘述了吧?”
沈卫东点点头。
“你在香港应该听说过‘顺远集团’吧?”
沈卫东在香港待的时间并不长,接触到的人也只有黄家这种做偏门生意的商人,“顺远集团” 应该是正经商人创办的企业,他还真没听说过,所以他摇摇头。
周倩笑了笑,无奈地说道:“你在香港看来都是跟黄家人在一起了,‘顺远集团’在香港也算是大名鼎鼎了,你竟然都没听说过。行了,我就给你好好讲讲‘顺远集团’吧!”
说罢,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
“咱就从 1960 年那会儿讲起 —— 那几年国内政治形势挺紧张的,我爷爷没辙,就做了个决定:让我二叔公,也就是我二爷爷一家子离开内地,去香港闯一闯。
你都想不到,那时候我们周家所有的家底,就只剩十二根金条了!我二叔公他们就带着这十二根金条去了香港,到那儿当年,就用这些金条开了家‘顺远塑胶厂’—— 这厂子啊,就是后来顺远集团的前身。
最开始这顺远塑胶厂,规模小得很,就做塑胶花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员工满打满算才 12 个人。
后来到 1967 年,香港闹暴动,好多工厂因为工人罢工都停了产。
我二叔公倒有办法,提前给工人发工资,还改善伙食,硬是把工人队伍稳住了,还趁机接了好多欧美的订单。
等暴动平息下来,他又捡了个便宜 —— 用特别低的价钱,买了两家倒闭工厂的设备,一下子把生产规模扩大了三倍!到 1968 年,厂子营业额就破了百万港元,这才算真给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底子。
1972 年那会儿香港股市火得很,是牛市,我二叔公赶紧抓住机会,把厂子改组了,正式叫‘顺远集团’,还拉了我们潮州同乡的资本进来入股,从此就不只做塑胶了,开始正经做电子加工的生意。
他这人特别会看市场,1973 年石油危机之后,好多企业都不敢扩张,忙着收缩规模,他反倒敢投钱 —— 拿了 500 万港元在观塘扩建新厂房,还从日本引进了晶体管收音机的生产线,一年能产 50 万台,后来就成了香港主要的电子出口商之一。
再往后到 1978 年,内地不是开始改革开放了嘛,我二叔公又走在前面,跟深圳宝安那边合作,开了‘三来一补’的工厂,把那些需要很多人工的生产环节移到内地。你想啊,香港和内地人工成本差不少,他就借着这差异,把利润做到最大。
到了今年,顺远集团早不是当年的小厂子了,已经形成了‘香港这边搞研发、做销售,内地那边专门搞加工生产’的模式,一年利润能有 1800 万港元呢,在香港制造业里,也算是成功转型的好例子了!”
讲到这里,她笑了笑,问沈卫东:“我二叔公的经历是不是很传奇?”
“你二叔公太厉害了,怎么,你是要介绍我跟你二叔公认识?”
周倩笑着摇摇头:“不,你现在还入不了他的眼,是介绍你跟我堂姐认识。我堂姐叫周洁,跟我关系特别好,我把她电话给你,到了香港你打电话找她见一面,我跟她说起过你,在香港遇到什么事,她能帮到你。当然,黄家也会帮你,但你有事麻烦我堂姐,等你发展起来了,也就自然而然会见到我二叔公了。”
沈卫东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现在就认识她二叔公,非要先认识她堂姐,不会是她二叔公是个势利眼吧?
想到这些,他就直接问了出来。
周倩苦笑了声:“呵呵!生意人不都是这样吗?你现在认识他,他会认为你是巴结他;等你发展起来了,再跟他认识,他想的是怎么跟你合作。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沈卫东是明白了一些,但还是弄不懂她为什么跟自己提起她二叔公 —— 一个暂时不会帮自己忙的人,有必要认识吗?
沈卫东没说话,但周倩能猜出他心里的疑虑是什么,因为自己的目的还没说出来呢。
“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我二叔公跟我爷爷不一样,他现在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资本家了,无论要他做什么,他都是要先谈利益,爷爷的话他都不听。总之,他对内地,心里还有堵墙没法拆除,所以让你想办法去给他心里的那堵墙拆了,唤醒他那颗爱国心。”
沈卫东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说道:“你让我去劝一个资本家心系祖国,让他为祖国经济建设发光发热?”
说完又摇摇头:“这个任务太艰巨了,你这个大孙女都干不了的事,我一个做不到的人肯定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他身上可是流淌着红色资本家的血脉,你只需唤醒他即可,等你发展起来了,能跟他坐到一张桌上说话谈生意时,这事就不难了。”
沈卫东还是摇头:“不行,你二叔公用十二根金条发迹,我可没他那个本事,我还是做好自己分内事就行了,他要是还有爱国心,自己会醒悟过来。”
“你不叫醒他,他会一直沉睡下去,国家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缺不了他这种有实力还有能力的企业家帮助,所以我拜托你……”
沈卫东伸手阻止她继续说下去,接着说道:“他跟你们谈利益,你们跟他谈奉献,那他就只好装睡了,你说,谁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