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很薄,但触手带着一种特殊的硬挺感。
何雨柱手指一捻,就知道是什么。
手表票!
这年头,比钱还金贵的东西!
他心头微热,这李副厂长,果然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老手,不,是先给个大饼,再给个实实在在的甜枣。
“谢谢厂长!”
他这次的感谢,真诚了几分。
“行了,去忙吧。”
李副厂长摆摆手,转身踱着步子,心情甚好地离开了后厨区域。
何雨柱看着李副厂长的背影消失,掂了掂手里的手表票,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食堂班长?不错,是个好的起点。
至于李副厂长的算盘,他心知肚明。无非是想把他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但这又何妨?互相利用罢了。
他现在需要的,就是平台和资源。李副厂长愿意给,他就接着。
重活一世,他何雨柱,可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傻柱了!
他将手表票小心地贴身收好,转身,重新迈入那片属于他的,热气腾腾、刀勺碰撞的“战场”。
锅里的油已经烧热,滋啦作响,仿佛在催促着他,大展身手。
中午的鱼香肉丝,还有那几道拿手好菜,必须让那两个老毛子吃得服服帖帖,也得让李副厂长看看,他何雨柱的价值,远不止一张手表票!
……
时光流转,很快到了周末。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何雨柱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小屋里。
今天,他特意起了个大早。
镜子前,他仔细打量着自己。
一身崭新的咔叽布工装,这是前几天用系统奖励的布票和钱去供销社扯布找裁缝做的,板正挺括。脚下那双半旧的皮鞋,被他用鞋油擦得锃亮,几乎能照出人影。头发也精心梳理过,露出光洁的额头。
配合着体质增强液改善后的挺拔身姿和日渐锐利的眼神,十八岁的何雨柱,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和英气。
他先拎着两个沉甸甸的水桶,去了趟师父家,给无儿无女的师娘把水缸挑满。这是他重生以来一直坚持做的事,不为别的,只为那份前世的恩情。
师娘看着他如今出息的样子,欣慰得眼角都带着笑纹,塞给他两个刚煮好的鸡蛋,他也没推辞。
从师娘家出来,他骑上那辆同样擦得锃亮的二八大杠,朝着一个与四合院截然不同的方向骑去。
穿过几条胡同,绕过喧闹的街市,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是机关大院的家属区,青砖灰瓦,独门独院,安静肃穆,站岗的警卫远远看到他,并未阻拦,显然是认得他这张脸。
他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处院门前,停好车,上前敲了敲门。
“谁呀?”
门内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
吱呀一声,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和善,正是那位他需要感谢的大领导的夫人,陈阿姨。
“陈阿姨,我来了。”
何雨柱笑着打招呼。
“是小何啊!快进来快进来!”
陈阿姨热情地把他让进院子,目光在他身上一扫,不由得“咦”了一声,随即笑了起来,带着几分调侃:
“哟!今天这是……穿得这么精神!皮鞋锃亮,跟要去相亲似的!”
何雨柱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眼神却很认真:
“陈阿姨,您还真说对了,我下午,还真要去相亲。”
“真的?!”
陈阿姨眼睛一亮,惊喜溢于言表。
她一直挺喜欢这个手艺好、人品正的小伙子,也操心过他的个人问题。
“哪家的姑娘?做什么的?人怎么样?”
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
何雨柱还没来得及回答,陈阿姨就一拍大腿:
“哎呀!那今天中午这菜你可别做了!相亲是大事,你得好好准备准备!养足精神!”
说着,她转身就往屋里跑,声音扬得老高:
“老赵!老赵!你快出来!大喜事!小何要去相亲啦!”
屋里很快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位身形微胖,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气质儒雅又不失威严的老者走了出来,正是那位对何雨柱有知遇之恩的大领导,赵副主任。
他身后还跟着两位年纪相仿的老者,一位国字脸,气度沉稳;另一位稍瘦,目光锐利,显然都是赵副主任的老战友或老部下,今天过来串门的。
“嚷嚷什么?小何来了?”
赵副主任看到何雨柱,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随即听到夫人的话,也是一愣,紧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相亲?好事!天大的好事啊!小何,可以啊!”
“老赵,你听我说,小何下午要去相亲,中午这顿饭就别让他忙活了!”
陈阿姨快人快语地说道。
“对对对!不能让他忙活!”
赵副主任连连点头,随即目光炯炯地看向何雨柱,大手一挥,带着一股子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
“小何,你过来!跟我们说说,是哪家姑娘?咱们几个老家伙,给你参谋参谋!务必一举拿下!”
他旁边的两位老者也来了兴趣,纷纷凑了过来。
“是啊小何,说说看!”
“咱们帮你出谋划策!”
何雨柱看着眼前这几位加起来军功章能挂满胸膛的老领导,此刻却像几个热心肠的邻家大爷一样,围着他,要帮他“赢得姑娘芳心”,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阵仗,比上战场还夸张。
……
午饭没有让何雨柱动手,陈阿姨手脚麻利地做了几样家常菜,虽然比不上何雨柱的手艺,但也透着一股温馨的味道。
饭桌上,话题自然离不开下午的相亲。
“小何,还没说呢,是哪位同志介绍的?姑娘是哪个单位的?”
赵副主任夹了一筷子花生米,关切地问道。
何雨柱放下筷子,喝了口水,这才慢悠悠地开口,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赵伯伯,几位叔叔,其实……介绍人是有的,但说起来,我跟那位姑娘,早就认识了。”
“哦?认识?”
众人都是一奇。
“嗯,”何雨柱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回忆的笑意,“就是前段时间,我从保定回京的火车上,抓小偷那次,她当时也在场,还帮了我一把。”
“火车上抓小偷?”
国字脸老者眉头一挑,似乎想起了什么。
“我好像……在报纸上看到过?”
“对对对!《京都日报》!”
陈阿姨猛地想起来,激动地站起身。
“我记得!当时报纸上还登了照片呢!说是一个年轻的厨师见义勇为!老赵,报纸呢?快找出来看看!”
赵副主任也记起来了,放下筷子,起身走到旁边的书报架翻找起来。
很快,他找到一份略微发黄的《京都日报》,摊开在桌面上。
“找到了!就是这个!”
几颗脑袋立刻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