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体育馆的颁奖仪式上,银牌在中国队队员胸前轻轻晃动。李特站在领奖台第二阶,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的掌声如同连绵不绝的潮水,闪光灯将场馆映照得如同白昼。几道来自官员席位的目光,那里面掺杂着审视与权衡。
次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国男篮创造历史的报道,配图是全员合影。细心人发现,文章用七成篇幅描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对李特的关键表现仅以“发挥出色”一笔带过。奥运纪录片中,李特得分的镜头被压缩到30秒,旁白重点强调的却是“集体力量的胜利”。
与此同时,一篇署名为“体育观察员”的评论文章在网络上悄然流传。文章用晦涩的官场用语暗示“个别球员的个人英雄主义值得警惕”,字里行间透着对李特在赛场上夺取指挥权行为的不满。这些文字很快被删除,却在篮球论坛上引发了激烈争论。
李特刚刚结束与印第安纳波利斯总部视频会议,屏幕上滚动的数字比任何抹黑都更具说服力——奥运期间,“启航篮球启蒙学院”的报名人数激增300%,等待审核的加盟申请铺满了整个数据库。
一周后,京城国贸三期顶层,李特品牌的战略发布会吸引了近百家中外媒体。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展示着最新财报:印第安纳训练中心与总部的单日跨境交易额突破千万美元,纽约旗舰店的单日客流量创下纪录。李特即兴表演的运球技巧引发阵阵快门声,但真正让记者们哗然的是他宣布的新计划——将在京津兴建全球最大的篮球主题综合体。
“这只是开始。”李特对着镜头微笑,身后的全息投影展示着设计蓝图。这句话很快登上了各大财经版块头条。
与此同时,篮协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场不对外公开的总结会。投影仪播放着精心剪辑的比赛集锦,解说词反复强调“体制优势”和“举国体制”。当画面切换到李特的关键进球时,报告人巧妙地切换到了团队庆祝镜头。
“要把握好宣传的尺度。”某位领导在总结发言中意味深长地说。
这些微妙的气氛丝毫没有影响李特商业版图的扩张。他与印第安纳步行者队联合推出的青少年训练营,首批名额在开售三分钟内被抢购一空。纽约旗舰店推出的奥运纪念款球衣,创下了单日销售纪录。更引人注目的是,李特品牌与某国有银行的联名信用卡,发卡量在首周就突破五十万张。
在这片商业热潮中,一些不和谐音若隐若现。某体育论坛突然出现大量质疑李特“过度商业化”的帖子,几个认证为“体育评论员”的账号同时发文,呼吁“回归体育本质”。但这些声音很快被淹没在民众的支持浪潮中——李特大眼睛粉丝突破两千万,每条动态的转发量都足以让任何公关团队眼红。
颇具玩味的是,在奥运总结表彰大会的出席名单上,李特的名字被安排在队员名单中间位置。上台领奖时,镜头刻意避开了他的特写。然而当大会结束,等候在会场外的球迷们用山呼海啸的呐喊,给出了最真实的回应。
李特整理着西装袖口,腕表表盘上,纽约、京城的时间在暗夜中发出幽蓝光芒。他刚刚签下与国外体能训练的合作协议,这个项目将把NbA最先进的训练系统引入他的篮球学院。
次日,篮协官网更新了奥运总结报告。最终版本中增加了对李特“突出贡献”的肯定,但紧接着大段描述了“后勤保障团队”的重要作用。这种精妙的文字平衡术,没有逃过有心人的眼睛。
夜幕降临,李特独自站在京城次波得高层。脚下是堵车堵车堵车,电脑现实的是那份刚刚收到的邀请函——NbA联盟正式邀请他母亲苏梅加入全球发展战略委员会。
李特望向窗外,玻璃幕墙上反射出的身影既熟悉又陌生。那个初登NbA赛场的青涩新秀,如今已经站在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中央。银牌的重量早已被市场的力量重新定义,而那些暗流涌动的博弈,不过是他商业版图上微不足道的注脚。
东方既白,新的征程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