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南归汇合 仁心砺剑
川蜀至江南,路途迢迢。甄志丙与洪凌波并未急于赶路,反而将步伐放得更缓。一则继续洪凌波的“红尘炼心”,二则,甄志丙能妙手回春的名声,不知何时已随着被他救治过的村民、行商之口,悄然传扬开来。
仁心为引,步履不停
他们一路行来,时常会在某个城镇村落多停留一两日。总有听闻消息、抱着一线希望的人,携着罹患疑难杂症的亲友前来求医。或是缠绵多年的内伤暗疾,或是奇诡难解的毒素,甚至是某些被世俗视为“怪病”的痼疾。
甄志丙来者不拒。他融合逍遥派医理与后世见识,望闻问切,手段往往出人意料,却又总能切中要害。一枚银针,几味寻常或珍奇的草药,辅以精纯深厚的乙木长生体内力催发生机,屡见奇效。
洪凌波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她主动承担起协助之责,或是按照甄志丙的吩咐研磨药材、照料火候,或是安抚焦躁的病患家属。起初动作还有些生硬,但在甄志丙有意无意的指点下,她对人体的经络、药性的寒热温平渐渐有了粗浅认知,处理起杂务也变得井井有条。
更难得的是,在亲眼见证一个个痛苦的面容重现希望,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获团圆后,她心中那份因修炼邪功而残留的阴冷戾气,仿佛被这人间最质朴的感激与温情一点点融化、替代。她开始真正理解甄志丙所说的“守护与创造的力量”。
心剑初成,暗室生光
与此同时,洪凌波自身的修炼亦未松懈。甄志丙并未传授她高深的内功心法,而是指导她如何以正确的呼吸吐纳,平和心境,导引体内那些被“五毒秘传”摧残后略显驳杂的内力,使其归于温顺、纯净。
这一夜,宿于一座荒废的山神庙。篝火噼啪作响,洪凌波盘膝而坐,依照甄志丙所授法门调息。忽然,她体内几股一直未能完全驯服、时常隐作刺痛的真气骤然窜动!她脸色一白,额角瞬间渗出冷汗。
“凝神静气,意守丹田。勿要抗拒,引之导之,如疏而非堵。” 甄志丙平和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洪凌波依言而行,强忍不适,不再试图强行压制,而是以心神小心翼翼地引导那几股乱窜的真气,如同疏导淤塞的河道。过程依旧痛苦,但她心志已非昔日可比,咬牙坚持。渐渐地,真气的躁动平复下来,最终缓缓汇入主脉,虽然总量略有损耗,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温顺与纯粹。
她睁开眼,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只觉周身轻松,耳目似乎都比以往清明些许。她看向一旁护法的甄志丙,眼中充满了感激:“道长,我好像……好像将体内最后几处隐患化解了。”
甄志丙微微颔首,眼中带着赞许:“不错。你之心性坚定,已能驾驭自身之力。此乃‘心剑’初成之兆,斩除的不仅是内力隐患,更是心中芜杂。” 洪凌波似懂非懂,但能感觉到自己与过去,确然不同了。
南湖之畔,旧怨新颜
如此走走停停,治病救人,当他们抵达嘉兴城外时,已比原计划晚了十余日。按照程英信中所指,二人来到南湖之畔一处僻静的庄园前。
庄门开启,影十三冷峻的身影出现,见到甄志丙,躬身行礼:“主上。”目光掠过洪凌波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此时的洪凌波气息内敛平和,与当初黑风岭那个眼神偏执的女子判若两人。
院内,程英与陆无双闻声迎出。
“甄师兄!”程英依旧是那般温婉如玉,见到甄志丙安然无恙,面露欣喜。她的目光随即落在洪凌波身上,敏锐地察觉到对方气质的变化,那是一种洗尽铅华般的沉静,而非从前的故作冷漠。
陆无双的反应则直接得多,她柳眉倒竖,手已按在刀柄上:“师姐?你怎么……” 话音未落,她却顿住了。因为她看到洪凌波在看到她时,眼中闪过的不是以往的戒备或模仿李莫愁的狠厉,而是一抹清晰的愧疚与坦然,随即对着她和程英,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
“程姑娘,陆师妹。过往罪孽,凌波万死难辞。幸得道长点拨,迷途知返。此番前来,非为乞恕,只望二位知晓,昔日之洪凌波已死,今后定当行善积德,以赎前愆。” 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带着历经沉淀后的真诚。
程英上前一步,虚扶一下,柔声道:“洪姑娘请起。甄师兄在信中已略述缘由。你能挣脱桎梏,殊为不易。既然一心向善,过往之事,便如云烟罢。” 她心思细腻,更能体会洪凌波转变之艰难。
甄志丙见状,心中欣慰,开口道:“好了,既然汇合,便是同道。凌波,你随十三先去安顿。”
待洪凌波随影十三离开,程英才略带好奇地问:“甄师兄,观洪姑娘气息心性,变化竟如此之大?这一路……”
甄志丙微微一笑:“仁心可涤尘,砺剑亦炼心。这一路,她协助我行医救人,所见所感,皆是她重铸心境的资粮。至于武功,祛除了邪功隐患,根基反而更显扎实了。”
陆无双咋舌道:“行医救人?她?真是难以想象……”
程英则若有所思:“看来师兄此行,收获颇丰。不仅洪姑娘得以新生,师兄‘仁心侠医’之名,怕是也要传开了。” 她顿了顿,神色转为认真,“不过,我们在此等候,也并非全无收获。关于剑阁‘舍身崖’,近来风声更紧,似乎连一些久不出世的老怪物都被惊动了。我们需得尽快商议个章程出来。”
新的征程与挑战,已近在眼前。而经过这番历练,无论是甄志丙还是洪凌波,都已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