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的北平,春风彻底吹散了残冬的寒意,南锣鼓巷的四合院被染得绿意盎然。
海棠花谢了春红,结出青涩的小果子,葡萄藤的新蔓顺着篱笆攀爬,叶片上挂着清晨的露珠,映着街坊们忙碌的身影。
何雨柱刚骑着自行车从轧钢厂下班回来,车铃“叮铃”一响,就见街道办的王主任带着两名工作人员走进了院,手里捧着一叠通知,脸上带着郑重的神情。
“各位街坊,有重要通知要跟大家说!”王主任站在院中央的石桌旁,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中央决定,从即日起,开始用第二套人民币更换第一套人民币,咱们常说的‘大黑拾’就是新币里的拾元券!”
这话一出,院里立刻炸开了锅。正在择菜的闫埠贵手一停,连忙凑上前:“王主任,怎么个换法?旧币和新币能兑多少?”
“兑换比例是1:!”王主任笑着解释,“也就是说,1万元旧币能换1元新币,大家手里的旧币要尽快去银行兑换,兑换期就一个月,过了期就不能用了!”
“一万换一块?”贾张氏瞪大了眼睛,心里盘算着家里的积蓄,“那我家那点旧币,换了新币岂不是没多少了?”
马德山沉稳地问:“王主任,哪家银行能换?需要带啥证件不?”“咱们附近的工商银行就能换,带好身份证或者户口本就行,尽量早点去,别扎堆排队!”王主任一边说,一边给大家分发通知,上面印着详细的兑换规则和银行地址。
何雨阳下班回来时,正好遇上王主任交代收尾事宜。
他接过通知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蹙起——家里的积蓄大多是旧币,还有何雨柱这阵子攒的工资,要是耽误了兑换,可就麻烦了。“王主任,麻烦问下,兑换的时候能当场清点清楚吧?”他追问了一句,做事向来细致稳妥。
“放心吧何工程师,银行里有专人清点,错不了!”王主任笑着点头,“尽快去办,晚了人多要排队。”
何雨阳回到家,何雨柱正拿着那张通知翻来覆去地看,脸上满是好奇:“哥,这大黑拾长啥样啊?一万换一块,也太有意思了!”
“别光顾着新鲜,这事得抓紧。”何雨阳放下公文包,语气严肃,“家里的旧币都收拾一下,咱们明天一早就去银行换,免得后面人多排大队,万一出点岔子就麻烦了。”
何雨柱点点头,他知道哥哥做事向来靠谱,既然这么说,肯定是为了稳妥。
当晚,兄弟俩就翻出了家里的存钱罐和藏在箱底的旧币。
一沓沓用皮筋捆好的旧币,有壹万元的、伍万元的,票面磨损不一,却都是两人攒下来的积蓄。
何雨阳仔细清点了一遍,记在小本子上,何雨柱则在一旁帮忙整理,时不时拿起一张旧币摩挲,心里盼着早点见到新发行的“大黑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兄弟俩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何雨阳骑的是那辆半旧的自行车,何雨柱则骑着他的永久牌新车,两人沿着晨雾未散的街道前行,路上已经能看到不少往银行方向去的街坊,显然大家都想赶早换币,免得耽误事。
“哥,你说这新币为啥要这么换啊?一万换一块,感觉钱一下子变少了。”何雨柱一边蹬车,一边好奇地问。
何雨阳解释道:“这是为了规范货币制度,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太大,使用起来不方便,新币面额小,换算起来更简单,也利于经济发展。”他说得通俗易懂,何雨柱听着似懂非懂,却也明白这是国家的统一安排,肯定是为了大家好。
两人赶到工商银行时,银行刚开门没多久,门口已经排起了不长的队伍。
何雨阳带着何雨柱排在队尾,耐心等候。
队伍里大多是附近的街坊,大家一边排队,一边讨论着换币的事,有人担心旧币清点出错,有人好奇新币的样子,还有人盘算着换了新币后要买点啥,气氛热闹又有序。
轮到何雨阳兄弟俩时,银行柜台后的工作人员笑着招呼:“两位,是来换第二套人民币的吧?把旧币和证件拿出来,我给你们清点。”
何雨阳递上户口本和清点好的旧币,何雨柱则踮着脚尖,好奇地盯着柜台里的新币,眼睛都看直了。
工作人员熟练地拿起旧币,用算盘噼里啪啦地清点起来,动作麻利,很快就核对好了数额:“总共是286万元旧币,按照1:的比例,能换286元新币。你们想换哪种面额的?”“给我们换点拾元、伍元、壹元的,方便日常用。”何雨阳说道。
工作人员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新币,首先递过来的就是几张拾元券——正是大家口中的“大黑拾”。
何雨柱眼睛一亮,连忙凑上前看:这拾元券通体呈深黑色,正面印着工农联合的图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票面设计简洁大气,纸质厚实,手感极佳,比旧币精致多了。
“这就是大黑拾啊!真带劲!”何雨柱忍不住赞叹,伸手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新币,小心翼翼地摩挲着,生怕弄坏了。
何雨阳则接过剩下的伍元、壹元新币,仔细清点了一遍,确认数额没错后,才放心地放进随身的公文包里。
“哥,你看这大黑拾,多好看!”何雨柱拿着拾元券,兴奋地给何雨阳看,脸上满是新鲜劲儿。
何雨阳笑着点点头:“确实比旧币规整,以后花钱就方便多了。”他把自己的新币收好,又叮嘱何雨柱:“把你的也放好,别弄丢了,新币刚发行,可得仔细点。”
兄弟俩换完币,走出银行时,太阳已经升高了,晨雾散去,街道上变得热闹起来。
何雨柱骑着自行车,手里还攥着一张大黑拾,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心里美滋滋的。
这不仅是一张新币,更是国家发展的见证,也是他踏实工作、日子越过越好的象征。
“哥,换完新币,我想去给师傅买点东西,感谢他当年教我手艺。”何雨柱说道。
何雨阳笑着点头:“应该的,正好用新币去买,也让师傅看看这大黑拾。”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回走,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手里的新币带着油墨的清香,心里满是踏实与安心。
1955年的这次货币更换,不仅是国家金融制度的一次革新,更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一件值得铭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