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的热河根据地,刚入夏的山林还带着几分清凉,兵工厂的机器轰鸣声与队员的操练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紧张有序的备战景象。
何大清正站在作战地图前,与吕卫国讨论防御部署,通讯兵突然抱着电报,脸色煞白地冲进指挥部:“何司令!北平急电!卢沟桥……卢沟桥出事了!”
电报纸上的字迹潦草却急促,字字如惊雷:“7月7日夜,日军借口士兵‘失踪’,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阵地,驻守宛平城的29军奋起抵抗,侵华战争已爆发!北平城防进入紧急状态,日军增兵华北,恐将大举进攻!”
何大清的手指猛地攥紧电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一直知道鬼子早有全面侵华的野心,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卢沟桥是北平的门户,这里一破,北平危在旦夕,而他的家,他的妻儿,还在北平的四合院里!
“老吕!”何大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依旧果断,“立刻调遣侦察连,火速前往北平方向侦查,摸清日军动向;通知后勤队,准备好两辆装甲车,带足干粮和武器,我要亲自去北平接人!”
吕卫国立刻点头,一边让人去传命令,一边劝道:“大清,你是纵队的主心骨,不能轻易离开。我派几个精干的队员去,保证把清心和孩子们安全接回来!”
他知道何大清此刻的焦虑,但根据地离不开他。
6000人的队伍、刚成型的防御工事、随时可能来犯的鬼子,每一件事都需要他坐镇指挥。
何大清沉默片刻,理智压过了冲动。他走到窗边,望着北平的方向,脑海里浮现出吕清心温柔的笑脸,何雨阳追着蝴蝶跑的模样,还有何雨柱那傻傻的身影。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通讯兵说:“给北平地下党发报,让他们立刻去四合院,协助吕清心收拾东西,带上重要的物品,不要惊动邻里,今天傍晚之前务必离开北平,从西侧小路走,咱们的装甲车在热河与北平交界的青石口接应。”
“另外,告诉清心,别害怕,我已经安排好了,让她照顾好两个孩子,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根据地,就安全了。”
何大清补充道,语气里满是牵挂——此刻的北平,虽然日军还没正式攻城,但人心惶惶,街上到处是逃难的百姓,他怕吕清心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会遇到危险。
北平的四合院里,吕清心刚把何雨阳哄睡着,就听到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是地下党的同志,手里拿着何大清的电报。
看完电报,吕清心的手微微发抖,但她没有慌乱——她知道何大清会安排好一切,她不能慌,要照顾好两个孩子。
她立刻开始收拾东西:把何大清的军装叠好放进包袱,带上家里的积蓄和一些常用的药品,给何雨阳和何雨柱各装了两件换洗衣裳。
“娘,咱们要去哪里?”2岁的何雨柱拉着她的衣角,眼里满是疑惑。吕清心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温柔地说:“咱们去热河找爹,爹想咱们了。”
为了不惊动邻里,吕清心特意等到傍晚,趁着胡同里人少,带着两个孩子悄悄走出四合院。
锁门时,她回头看了一眼——石榴树还在院里,葡萄藤爬上了屋檐,这里承载了她和何大清的太多回忆,可现在,为了安全,他们必须离开。
吕清心带着孩子消失在胡同的暮色里。地下党的同志早已安排好马车,一路向西,避开城里的日军岗哨。
何雨柱坐在马车上,抱着吕清心的胳膊,小声问:“娘,爹什么时候能来接咱们呀?”吕清心抱着他,望向车窗外漆黑的夜空:“快了,咱们很快就能见到爹了。”
热河与北平交界的青石口,两辆装甲车早已等候在那里。
驾驶员看到吕清心的马车,立刻迎上去:“嫂子!我们是何司令派来接应您的!快上车,这里不安全,咱们得赶紧回根据地!”
当吕清心带着两个孩子坐上装甲车,车子缓缓驶离青石口时,她终于松了口气。
透过车窗,她看到远处的天空隐约有火光——那是日军在增兵的方向。
她紧紧抱着两个孩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平安到达根据地,让何大清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打鬼子。
同一时间,热河根据地的指挥部里,何大清收到了地下党发来的“已安全离开北平”的电报。
他走到地图前,在卢沟桥的位置画了一个红圈,眼神坚定:“卢沟桥事变,是鬼子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咱们跟鬼子拼命的开始!从今天起,热河根据地进入一级战备,所有部队取消休假,随时准备迎击鬼子!”
窗外的月光洒在地图上,照亮了热河与北平的路线。
何大清知道,接下来的仗会更难打,但他不再有牵挂。
第二天晨雾还未散尽,根据地入口的岗哨就已握紧了枪。
按照约定,吕清心和孩子们今天会抵达。
何大清特意推掉了上午的作战会议,站在了望塔下的空地上,目光频频望向通往北平的山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枪套,平日里沉稳的眼神里,藏着难掩的急切。
“司令!来了!”岗哨突然大喊。何大清猛地抬头,只见远处的山道上,两辆装甲车卷起尘土,正缓缓驶来。
他快步迎上去,装甲车刚停稳,车门就被推开,吕清心抱着熟睡的何雨阳,何雨柱紧紧拉着她的衣角,从车上走了下来。
“清心!”何大清大步上前,一把接过吕清心怀里的何雨阳,小家伙被惊醒,揉了揉眼睛,看到何大清的脸,立刻伸手搂住他的脖子,奶声奶气地喊:“爹!”何大清的心瞬间软了,低头在儿子圆滚滚的脸蛋上亲了一口,又看向何雨柱,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雨柱,路上累不累?”
“不累!爹,我看到好多大山!”何雨柱兴奋地说,小脸上满是好奇,完全没意识到离开北平意味着什么。
吕清心看着父子三人,紧绷了一路的神经终于放松,眼里泛起了泪光:“路上很顺利,多亏了同志们护送,没遇到鬼子的岗哨。”
何大清接过吕清心手里的包袱,牵着她的手往营地走:“委屈你了,带着孩子跑这么远的路。这里条件不如北平,但安全,有我在,没人能伤害你们。”
营地的队员们看到何司令的家人来了,都纷纷围过来打招呼,有的给孩子们递野果,有的帮着拿东西,原本严肃的营地,瞬间多了几分烟火气。
他们的住处是一间刚收拾好的木屋,虽然简陋,却很干净。
何大清把何雨阳放在炕上,又给吕清心倒了杯热水:“这里有床、有桌子,还有个小灶台,你要是想做饭,随时能用。厨房里有新鲜的牛奶和羊肉,孩子们想吃什么,我让伙房给做。”
吕清心环顾着木屋,心里满是踏实:“能跟你在一起,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好了。北平那边……我走的时候,胡同里已经有人开始逃难了。”
“嗯,我知道。”何大清点点头,语气沉了下来,“鬼子已经开始进攻北平周边了,咱们现在把家安在根据地,等把鬼子打跑了,再回北平,到时候咱们的四合院,肯定还好好的。”
正说着,何雨阳从炕上爬下来,拉着何大清的手往屋外拽:“爹,我要去看大枪!我要学打鬼子!”
何大清笑着抱起他,往兵工厂的方向走:“好,爹带你去看大枪,等你长大了,爹教你打鬼子!”何雨柱也赶紧跟上,吕清心站在门口,看着父子三人的背影,嘴角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远处的操练声、机器声依旧,硝烟的味道还在空气中弥漫,但此刻的热河根据地,因为这一家人的到来,多了几分家的温暖。
何大清抱着儿子,走在熟悉的营地里,心里满是坚定。
6000名兄弟整装待发,无论鬼子的全面侵华战争多残酷,他都有信心守住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