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川传来的密信像一剂强心针!
让苏想将以“卷王”姿态投入到“凤凰”项目的新阶段——将人工智能与材料基因工程结合的探索中。
这个方向在1991年堪称石破天惊,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她需要处理海量的材料数据,构建复杂的特征提取算法,这对计算能力和数学建模都提出了极致的要求。
即使是苏想,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常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眼底刚刚淡下去的青黑又卷土重来。
这天,为了优化一个核心的特征筛选算法,她已经连续工作了超过三十小时,眼前满是跳动的代码和扭曲的数据曲线,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揉着额角,决定去研究所的内部数据库检索一下,看看有没有类似思路的论文可以参考,哪怕只是得到一点启发。
她输入了一系列复杂的关键词:
机器学习、材料基因、高通量计算、特征选择、非线性降维。
系统滚动着搜索结果,大部分是她已经读过,或者觉得深度不够的文献。
就在她准备放弃时,一篇标题并不起眼,发表在一年前《计算材料科学》期刊上的论文吸引了她的目光。
论文标题很朴素:
《一种基于信息熵与拓扑不变量的高通量材料数据特征优化框架》。
作者署名:Ethan Stone(伊桑·斯通),单位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苏想带着一丝好奇点开了论文。
起初只是快速浏览,但很快,她的速度慢了下来,眼神从疲惫变得锐利,最后几乎是屏住了呼吸。
这篇论文的核心思想,与她正在攻关的难点,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而且,作者提出的方法更加巧妙!数学基础极为扎实!
他巧妙地运用了信息论和代数拓扑的工具,解决了一个苏想也正在思考的、关于如何从海量噪声数据中提取稳定的特征量的关键问题。
更让她震惊的是,论文中的一些数学推导和引理,其简洁与深刻,让她都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愉悦和……挑战。
这个伊桑·斯通,对数学工具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有着与她同等层级、甚至在某些细节处理上更为老辣的理解。
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就像在孤独攀登了许久之后,突然在云雾缭绕的山腰,看到了另一个攀登者留下的、清晰而卓越的足迹。
不是竞争者,更像是……知音?
她立刻通过内部系统,查找这个“伊桑·斯通”的信息。
资料很少,只知道他目前在mIt媒体实验室负责一个交叉学科项目,行踪有些神秘,很少参加常规学术活动,被称为媒体实验室的“幽灵天才”。
苏想几乎没有犹豫,立刻按照论文上留下的邮箱,写了一封邮件。
措辞直接而坦诚,一如她的性格:
“斯通博士: 拜读您发表于《计算材料学》的关于特征优化的论文,深受启发。
您在第三节中关于利用 persistent homology(持续同调)过滤噪声的论证尤为精彩。
我正在进行的课题涉及类似领域,但在处理高维耦合特征时遇到瓶颈,不知您是否对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材料基因】筛选中的潜力感兴趣?
期待您的回复。
苏想,普罗米修斯实验室。”
邮件发出去后,她少有的有些心神不宁,像是等待一个重要实验的结果,时不时瞥一眼邮箱。
连艾利克斯跑来八卦她最近是不是又在攻克什么世纪难题,都被她心不在焉地打发了。
直到深夜,她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收拾东西回公寓时,新邮件的提示音清脆地响起。
发件人:Ethan Stone。
标题:Re:关于特征优化框架的探讨。
内容极其简短,只有一行:
“明天下午三点,mIt building E14,三楼咖啡机旁。带你的数据。”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甚至连个署名都没有,直奔主题,风格与她如出一辙。
苏想看着这封邮件,愣了几秒,随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个微小的弧度。
这个伊桑·斯通,有点意思。
mIt的媒体实验室大楼(building E14)充满了后现代的设计感,与“普罗米修斯”的严谨军事风格截然不同。
苏想按照约定时间,带着存有初步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找到了那台据说泡出来的咖啡能“激发灵感”的着名咖啡机。
她到的时候,一个男人正背对着她,弯腰接着咖啡。
他身材高挑清瘦,穿着简单的灰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是深褐色的微卷,有些随意地耷拉着。
光看背影,更像是个艺术系的学生,而非顶尖的计算材料学家。
他似乎感应到背后的目光,端着两杯咖啡转过身来。
苏想看清了他的脸——很年轻,看起来不到三十岁,五官立体清晰,肤色是常年待在室内的白皙,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颜色是极淡的琥珀色,眼神清澈、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却又深邃得仿佛能洞穿数据背后的本质。
“苏想博士?”
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干净,没有多余的情绪起伏。
“伊桑·斯通博士?”
苏想确认。
他点点头,将其中一杯咖啡递给她。
“你的邮件。”
他说,然后直接走向旁边一个放着白板的小讨论区,仿佛多一句寒暄都是浪费。
苏想跟上。
两人坐下,打开电脑,连接投影。没有任何客套,直接进入了正题。
苏想简要阐述了她遇到的瓶颈:
如何在数以万计的材料特征参数中,稳定地筛选出那些真正决定最终性能的核心特征集,避免“维度灾难”和过拟合。
伊桑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某种复杂的节奏。
等苏想说完,他拿起白板笔,直接开始书写。
他没有评价苏想的方法好坏,而是直接切入问题的数学核心,从表示论的角度,重新构建了特征空间的数学描述。
“你的方法,这里,”
他在苏想的一个公式上画了个圈,“忽略了特征群的非交换性。用这个。”
他这下了几个新的符号,“可以自然导出筛选准则,不需要你那个复杂的正则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