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栈休整一日,确认卫子夫母女一切安好后,江祈年便带着五女继续南下。
一路穿州过省,领略南国风光,与中原、塞北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致。
山峦愈发青翠,水流愈发丰沛,气候也湿润温暖起来。
队伍中多了小公主赵妙元,她年纪虽小,但性格乖巧,又已凝聚灵种,体质远胜常人,行程并未因此拖慢。
反而她那份不谙世事的纯真和对万事万物的好奇,给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李沧海性子沉静,对她颇为照顾,两人时常并肩而行,低声交流修炼心得,倒是比起李秋水都更加亲近,宛如一对姐妹花。
至于李秋水,则是愈发刻意地接近江祈年,嘘寒问暖,眼波流转间媚意横生。
巫行云已经开始在教导塔娜月尔武功。
至于江祈年,则或是指点几女武功,或是自身沉浸于对“万化道域”和“万化战法”的感悟中,偶尔开启直播与群中皇后分享见闻,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
一行下来,倒也其乐融融。
又过了将近二十天,一路跋山涉水,众人终于进入了大理国境。
但见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景色如画,民风淳朴,与战乱频仍的北方相比,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段氏皇室笃信佛教,国内寺庙林立,香火鼎盛。
而天龙寺,更是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地位尊崇,武学渊源深厚,尤以镇寺之宝“一阳指”和传说中更高深的“六脉神剑”响彻武林。
江祈年就是为此而来。
一行人来到点苍山脚下,但见山势巍峨,林木葱郁。
天龙寺便坐落于山麓之间,殿宇庄严,梵音袅袅。
无需通传,江祈年几人气质非凡,早已引起寺中僧人注意。
刚至山门,一位身着黄色袈裟、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僧便带着几名弟子迎了出来。
他合十行礼道:“阿弥陀佛,诸位施主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本寺乃清修之地,恕不接待女施主入内参拜,若欲礼佛,山门前有佛龛龛可供香火。”
这规矩与少林寺如出一辙。
江祈年还未开口,巫行云已忍不住哼了一声:“又是这套说辞,真没新意,我们是来借书看的,不是来拜佛的!”
老僧闻言,眉头一皱,看向巫行云,见她只是个女童,语气却如此老气横秋,不由讶异。
“小施主说笑了,本寺藏经阁内皆是佛经典籍,并无闲书杂记。”
江祈年上前一步,开门见山,依旧是那句熟悉的话:“大师,在下江祈年,游历天下,欲增广见闻,印证武道。”
“久闻天龙寺乃大理武学祖庭,尤其‘六脉神剑’更是武林一绝,特来恳请大师行个方便,允我一观贵寺武学典籍。”
此言一出,老僧及身后弟子脸色骤变。
“狂妄!”
一位脾气较为火爆的弟子当即喝道:“施主好大的口气,我天龙寺武学乃镇寺之宝,尤其是六脉神剑,乃段氏不传之秘,岂是外人说看就看的?施主此言,未免太不将我天龙寺放在眼里!”
为首的老僧乃是天龙寺的玄真大师。
他虽较为持重,但语气也沉了下来:“江施主,此乃祖训,绝无可能,若施主为礼佛而来,敝寺扫榻相迎,若为武学而来,还请恕老衲难以从命,请回吧。”
说完,竟有逐客之意。
气氛瞬间有些紧张。
不等江祈年开口,一旁的李秋水已是柳眉倒竖。
她这一路正愁没机会表现,此刻岂能放过?
当即,她冷哼一声道:“好大的架子!区区天龙寺,也敢在我家前辈面前摆谱?你可知前辈是我师尊逍遥子都要尊重、敬仰的存在?”
说着,她纤纤玉手随意一挥,一道白虹掌力曲直如意,在不远处的一棵古松树干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掌印。
掌力阴柔,却透木三分。
见到这一幕,玄真大师浑身剧震,脸上的怒意瞬间被震惊和难以置信所取代。
他身后的几名弟子更是面露骇然之色,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仿佛听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名字。
眼前这女子,竟然是逍遥子的弟子?
那个二十多年前,行事肆无忌惮,打翻了整个天龙寺的高手?
而她口中的那什么前辈,竟然连逍遥子都要尊重、敬仰?
玄真大师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深了几分,苦笑道:“原来是逍遥子前辈的高足......难怪,难怪......”
他看了看江祈年,确实隐隐间感受到一种深不可测,如临深渊的感觉。
最终,他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既然是逍遥子前辈的门人......罢了,罢了,江施主既是连逍遥子前辈都要尊重、敬仰的存在,这......这观阅之事,便破例一回吧。”
这番转变,让江祈年身后的塔娜月尔和赵妙元看得目瞪口呆。
江祈年也是莞尔。
看来二十多年前,逍遥子不仅来过天龙寺,还用了某种方式让整个天龙寺都记忆犹新,甚至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这倒省了他一番手脚。
在玄真大师近乎恭敬的引领下,一行人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天龙寺戒备森严的藏经阁深处,来到了存放最高深武学秘籍的密室。
密室内,江祈年首先拿起那卷闻名已久的《一阳指》秘谱。
细细翻阅之下,发现其果然名不虚传。
这门指法并非单纯追求刚猛凌厉,而是将内力高度凝聚,化为一股纯阳指力,讲究的是“以拙胜巧,以缓打快”。
功力深时,既可凌空点穴制敌,亦可透入体内疗伤续命,实乃一门内外兼修的绝顶指法。
其中蕴含的内力运用法门,对精准和控制力要求极高。
......
就在江祈年在天龙寺藏经阁内参悟武学,增加底蕴之际,经过二十多天的准备,大辽已经完成动员,备齐了粮草。
随着耶律隆绪一声令下,大军开拔!
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响起。
十万铁骑,南征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