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莱特林公共休息室带回的情报,像一盆混合着冰碴的冷水,浇在了赫敏心头。
马尔福的恐惧、伏地魔的阴影、乌姆里奇无孔不入的监视,一切都预示着危机正在迫近,而她却因为灵魂锚点的失败,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虚弱和迷茫。
接连几天,她都显得魂不守舍。
课堂上,她依旧能条件反射般地回答出教授的提问,但那种刨根问底、举一反三的锐气消失了。
在图书馆,她面前摊开着书本,目光却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一行字上,毫无焦距。
就连d.A.军的核心事务,她也暂时交给了哈利和纳威去协调,自己则像一只受伤的动物,蜷缩在自我的世界里舔舐伤口。
失败的阴影如此沉重。
那源自灵魂本源的剧痛、魔力失控的反噬、以及最终功亏一篑的绝望感,如同梦魇般反复在她脑海中上演。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太过自负,是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
灵魂锚点这条路径,是否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是一条通往自我毁灭的绝路?
哈利和罗恩察觉到了她的异常,试图安慰和鼓励她。
“赫敏,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哈利在公共休息室里对她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我们搞砸的事情多了去了,不都挺过来了吗?”
“就是,”罗恩附和道,“想想我们一年级的时候,连奇洛那关都过得磕磕绊绊。你现在研究的这个……这个什么锚点,听起来就难上天了,失败太正常了。”
他们的安慰是真诚的,但无法触及赫敏内心深处的症结。
他们无法理解那种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一条险峻道路,却在即将触摸到终点时坠入深渊的挫败感。
这不仅仅是失败,更是对自身信念和能力的根本性质疑。
她甚至开始回避有求必应屋,那个曾经带给她力量和希望的地方,如今却充满了失败的痕迹和痛苦的回忆。
就在赫敏深陷于自我怀疑的低谷,几乎要放弃灵魂锚点的研究,准备回归“正常”的魔法修炼道路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同一道细微的光线,刺破了笼罩她的黑暗。
那是在一堂魔法史课上。
宾斯教授用他单调的声音讲述着卑鄙的海尔波,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已知的制造出蛇怪和魂器的黑巫师。
当提到海尔波在制作魂器前,曾深入研究过“灵魂的韧性与分割的代价”时,赫敏那涣散的目光猛地凝聚了起来!
一个被她忽略的、来自《缚魂之契》的片段,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那本书在论述灵魂锚点的风险时,曾以一种近乎蔑视的口吻,将魂器与之对比。
书中写道:“……撕裂灵魂,寄于外物,以求苟活,此乃懦夫与蠢材之行径,灵魂自此残破,永无圆满之望。然,知其撕裂之痛,方能体会锚定之艰。锚点非裂魂,乃固魂,于风暴中铸舟,而非弃船逃生。故,凡涉足此道者,必先明辨‘舍弃’与‘坚守’之别,其心志须历经‘破碎’之幻痛,方能承载‘凝聚’之实重……”
“破碎之幻痛”、“方能承载凝聚之实重”
这几个字如同洪钟大吕,在她脑中轰鸣!
她一直将第一次尝试时那恐怖的灵魂撕裂感视为失败的标志,是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承受的证明。
但书中的意思难道是……那种极致的痛苦,本身就是仪式的一部分?
是一种对施术者意志的淬炼和考验?
是为了让施术者真切地体会到灵魂“破碎”的可怕,从而更加坚定“凝聚”和“锚定”的决心?
她之前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和机械了?
她只看到了魔力引导和符文构建的技术难度,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志与信念的试炼?
失败的根源,或许不在于她的魔控力不够精妙,也不在于她的魔力储量不足,而在于她在面对那“幻痛”时,内心深处产生了动摇和恐惧?
她潜意识里仍然在“舍弃”(逃避痛苦)与“坚守”(承受痛苦以完成锚定)之间挣扎?
所以她的意志无法真正“承载”那锚定所需的“实重”?
这个想法如同醍醐灌顶,让她瞬间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惊醒过来!
她猛地从魔法史课本上抬起头,把旁边的罗恩吓了一跳。
“赫敏?你没事吧?”罗恩担心地看着她突然变得异常明亮的眼睛。
“我……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赫敏喃喃自语,心脏因为激动而剧烈跳动。
她之前的尝试,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纯粹的技术操作,试图用意志力去“对抗”痛苦,强行完成仪式。
但《缚魂之契》的暗示似乎是,需要去“理解”和“接纳”这种痛苦,将其视为仪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淬炼意志、区分“舍弃”与“坚守”的试金石。
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一场……与自身恐惧和解并超越的修行。
这个认知上的转变,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她立刻收拾好东西,甚至等不及下课,就匆匆离开了魔法史教室,直奔有求必应屋。
她需要重新审视一切,从心态到方法。
失败,或许并非终点,而是真正理解的开始。
低谷之中,转机乍现。
赫敏·格兰杰,从自我怀疑的泥沼中,重新抬起了头。
眼神中,不再是迷茫和挫败,而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