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时觉带着两人出门,短发还是怪异,回头率挺高。
离开居贤坊,一路向南,不知不觉又来到武功右卫佥点所。
门口的守卫没有拦他,免不了眼神复杂。
军户不会嫌弃自己曾经的上官,但宣城伯与后军都督府剥离,他们从嫡系沦为弃子,前途昏暗,肯定人人都难受。
指挥使值房,卫时觉进门拱拱手,“能不能打听一下,原来佥点所后面的校书郎王家搬哪里去了?好像一年前就搬走了,我还没来得及打听,蹲幽狱了。他家是顺天府世袭校书郎,不可能搬到别的地方。”
里面的属官瞥了一眼主将,低头不语。
指挥使嘴唇抖了一下,挤出三个字,“滚出去!”
属官头更低了,卫时觉大瞪眼,“你认真的?”
指挥使面不改色,一字一句,“滚,出,去。”
卫时觉点点头,向他翘起一个大拇指,你牛逼。
废柴没有生气,人家也得生存,撇清关系很正常。
卫时觉走到门口,对自己的好脾气相当满意。
蹲幽狱收获很大,没有长见识,至少磨炼心性了。
性格决定命…
卧槽~
卫时觉拔腿就跑,风轻云淡的人设秒垮。
斡特砝壳被闪了个趔趄,你跑什么。
下一瞬间…他俩也拔腿就跑。
可惜跑慢了,刚刚起步,破空声响起,咻咻咻…
第一箭落空了,两箭射中亲随后背,两人痛嚎一声,靠在胡同的墙上,也不去追卫时觉。
地下掉着三支重箭,秃头铁箭,没有开刃,是练习箭。
怀宁侯小侯爷孙维藩把弓递给身后的亲随(注),负手冷面进入胡同,斡特砝壳立刻躬身,“拜见小侯爷!”
卫时觉这表哥跟他很‘亲’。
打是亲的那种亲。
武勋袭爵的子弟大多是禁卫统领出身,孙维藩只实习过三个月,在居庸关轮值做游击。
哥哥们教导幼弟的方式五花八门,老大是训、老二是灌、表哥是打。
卫时觉不是怕他,是不得不跑。
孙维藩属于脑子比腿脚粗的浑人,从小就拿弓箭教导表弟。
躲过去免罚,躲不过去加练。
当然会跑。
孙维藩站两人面前等了一会,也不见卫时觉返回,扭头问道,“去哪里了?”
斡特砝壳一怔,连忙追上去。
第一天若把少爷丢了,这月的例银泡汤。
这里是东城内大街,附近有宝源局、文思院。
南边有京卫衙门、贡院,东边城墙下是占地庞大的武学。
教坊司花楼在西边大街。
繁华之地,东城内大街有很多文房四宝店、书店、成衣店、胭脂首饰店。
一家首饰店门前,卫时觉在与五岳观那位姑娘说话。
永康侯的内侄女,江南大儒的闺女。
卫时觉认识永康侯的女儿,更忘不了这位姑娘,虽然她们脸上戴着一个刺绣的白纱面巾,跑出胡同一眼就看到了。
整理衣衫直接到身边,两人的亲随也没有阻拦。
“徐妹妹,你这是准备大婚吗?自己跑来买首饰,太惨了,夫家不给你买?”
徐家女呸了一声,“卫三,你怎么跟一个婊子搅和到一起了?”
“瞧瞧你说的什么话,小小年纪,嘴太毒。”
“你一个被女人打趴下的武夫,什么时候会作诗了。”
“说话要有证据,你别诽谤。”
“呀?!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我那是为属意所作,正好念出来,世人误我颇深。”
“呵呵呵,不要脸!”
高门世交,同坊邻居,共养家观,两人小时候就熟,仅此而已。
打招呼完毕,卫时觉立刻转向安静的姑娘,“不知美女…小姐如何称呼?”
徐家女立刻大骂,“卫三,你真的患病不轻,有问女子名讳的吗?”
“抱歉,口误,只是觉得小姐面熟,一时想不起何时见过。”
绿裙姑娘似乎在笑,眉眼如同花朵绽放,开口若莺脆,“确实见过。卫时觉,熟四书,读五经,精易道,知兵法,外表孔武,内在幽默。”
卫时觉笑了,咱留下了第一印象。
徐家女站两人中间,推了一把卫时觉,“登徒子,离表姐远一点。”
“徐妹妹,矜持一点,你看看表姐,这才是淑女典范。”
“呸,你滚吧,变得油嘴滑舌了。”
绿裙姑娘欠身行了个礼,“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下半阙是什么?”
卫时觉清清嗓子,“人间百态,妍媸相异,真情永在。真是正,情是经,我是正正经经。”
扑哧~
姑娘笑的颤抖,“卫公子原来不是作诗,是玩对联。”
“不管是什么,都是为了表意,尘世心动,一片痴心,辉如日月,吾爱不孤。”
大哥既然说了,这姑娘可以抢,那姐姐说她是别人媳妇,就是个误会,或者说是个未谈拢的合作意向。
徐家女突然伸脚,在他小腿踢了一下,“卫三,你再不走,就让亲随打你了。”
“哈哈,笑话,我是疯子我怕谁。”卫时觉扭头看向四名亲随,“你们要打吗?”
亲随懒得搭理他,打当然不能打,制住你轻而易举。
徐家女向后一指,“卫三,你表哥来了,快跑。”
卫时觉动都没动,眉毛一挑,十分轻浮,“漫漫人生,春夏秋冬,时光如梭,真爱永存。小姐,能请你喝…”
嘭~
后脑重击,被扇了个趔趄。
孔雀开屏被打断,卫时觉恼怒回头,“孙…呵呵,徐兄也在啊。”
他这嘴和神情变化太快了,永康侯小侯爷徐锡登打量他一眼,“你小子鬼精鬼精,不像是疯啊,是不是喜欢表妹?”
“窈窕淑女…”
卫时觉立刻搭话,还没说话,徐锡登一摆手,“脸皮够厚,但太急切,表妹入京十天,今天刚出门,你就撵上来了。”
“徐兄啊,薏苡明珠、纵曲枉直、抱屈衔冤、六月飞雪,天大的冤枉啊,冤死我了。”
…………
注:
明代公侯伯爵继承人称呼在网文中很乱。
其实人家有朱元璋指定的正式称呼,叫:勋卫。
朱元璋规定:勋卫乃保护皇帝近侍之臣,腰挎佩刀随同皇帝朝会、饮宴,统辖则铨注于锦衣卫衙门。
他们全部是禁宫侍卫的头领。
朱棣时期,勋卫不再隶属锦衣卫,成为单独的散阶,皇帝直管。
公侯伯的权力在仁宣期间逐渐拉开差距,实权武勋与虚爵权力差距很大,后戚更是拍马难追,很多伯爵实权超过侯爵。
嘉靖时期,避免官场乱喊,再次明确继承人称呼:令典,亲王子曰世子,礼服视郡王。郡王子曰长子,礼服视镇国将军。公侯伯子应袭者授勋卫及带刀舍人,不当言世子也。
勋卫乃朱元璋取名,是未来的超品,逐渐成为官场尊称。
小侯爷、小伯爷的口语称呼,隋唐时期诞生。
明代民间也是根据爵位称呼勋卫:小x爷、某公子。
公子的称呼相对正式,士林读书人之间常用。
比如主角的大哥,未袭爵之前,皇帝圣旨、高官大员称勋卫,士林读书人称伯公子,百姓或下人称小伯爷。
主角就只有三公子、三少爷的称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