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线的精度能达到0.1毫米。”
王川福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介绍:“我们的团队对组装线进行了优化,效率提升了20%。现在的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
陈长河点点头:“不错,继续提高。”
从生产车间出来,两人又去了研发楼。
二楼的电池性能实验室里,三名工程师正围着一台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形。
“陈总,我们正在测试新一代产品的低温性能。”
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为了提高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容量保持率,我们正在试验三种新的电解液配方……”
陈长河鼓励一番。
在厂里转了一圈后,来到会议室,各部门主管又向陈长河汇报了工作。
电池的品质在提升,成本在控制,订单越来越多,产能出现不足,下个月即将启动新车间的建设,并引入新的生产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陈长河在深城待了三天,主持完成了新车间建设规划、新生产线采购谈判的工作,顺便通过自己的人脉给厂里拉了几笔订单。
从深城回到云海市,他又在肖立诚的邀请下,去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视察了一趟。
从美国采购的六英寸晶圆生产设备在去年7月送达,经过安装调试、员工培训等工作后,在9月份进行了试生产。
肖立诚介绍,试生产之初,由于是国内首批六英寸线,无论是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还是工艺技术的积累都严重不足,产出的晶圆良率一度低至惨淡的30%左右,远远达不到商业化生产的要求。
那段时间,整个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肖立诚和技术团队几乎吃住在车间,与美国派来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一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排查问题,反复调整工艺参数。
经过两个多月不懈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他们逐步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点。
到了12月份,生产线终于实现了稳定运行,良率稳步提升至70%以上,开始规模化生产,月产量达到了8000片。
虽然六英寸晶圆在国际上已不算最先进,但恰好满足了目前国内蓬勃发展的各类电子产品对芯片的迫切需求,因此根本不愁销售,供不应求。
目前,他们的产品除了供应给本省和周边地区的电子企业外,还成功进入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供应链,订单已经排到了三个月以后。
肖立诚兴奋地表示,公司预计在1994年第一季度即可实现单季度盈利。
对于一条刚刚投产不久的高技术生产线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陈长河站在洁净车间外的参观走廊上,看着里面穿着防尘服的工人们在自动化设备前忙碌。
一片片硅片在精密机械间流转,最终成为承载着电路功能的晶圆。
看到这一幕,他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从1992年组建江北电子,直到现在,江北电子终于开始良好运转了。
虽然未来的道路依然会充满艰辛与挑战,但江北电子毕竟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
不但为公司在国内半导体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国产半导体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既然有了基础,陈长河觉着,江北电子对于半导体技术的追赶还能再提提速。
于是他对肖立诚表示,自己有意向公司追加3000万资金,专门用于技术研发工作,请肖立诚联系省政府相关负责人研讨此事。
毕竟,他只是个小股东。
如果要保持持股比例不变,他追加3000万资金的情况下,江北省要拿出7000万的财政资金。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省里面肯定要商讨一番。
他原以为这件事情会被商讨一段时间,结果没想到,次日自己还没来得及离开云海市呢,就接到肖立诚的电话,说省里面同意了。
“陈主任,省里面对您的建议是相当重视的。”
肖立诚在电话里说道:“无数先例证明,您的眼光和判断总是领先一步。省里领导说,半导体产业是未来科技竞争的关键,既然陈主任愿意带头追加投资,省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跟上!”
“好。”
陈长河呵呵一笑:“那就抓紧时间把这件事落实了。”
次日,陈长河与省政府的相关领导签署了对江北电子追加投资的协议,把钱汇过去后,返回广山县,继续主持工作。
时间来到2月,距离年关越来越近,全县各企业愈加繁荣,外出打工的劳务人员们也陆续返回家乡。
这些在外闯荡了一年的人们,不再是离家时那副忐忑迷茫的模样。
他们穿着在城里买的光鲜亮丽的新衣服,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口袋里揣着厚厚的钞票,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底气。
“爸,妈,我这半年,挣了这个数!”
“瞧,这是我从云海市买的录音机,咱们也放个歌听听!”
“儿子,瞧爸爸给你买了什么玩具!”
“家里的自行车早就破得叮当响了,赶明儿咱们去挑辆新的!”
“媳妇,咱家这房子漏风漏雨的,该翻新了,等来年我再赚点,就能盖新房子了!”
这样的对话在村村寨寨不绝于耳。
辛勤打工挣来的积蓄,化作对美好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投入。
有的家里添置了新的家具家电,有的给家人买了各种礼物,有的开始筹划来年盖新房。
还有人舍不得与家人分开,欣喜地发现本县也新开了许多厂子后,开始打听工作,打算过完年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的乡镇大集和县城街道,也要比往年热闹许多。
天刚蒙蒙亮,各乡镇的集市就已经人声鼎沸。
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赶着车的,蹬着自行车的,还有不少是坐着新开通的支线班车来的。
集市上,货品琳琅满目,种类远比往年丰富。
除了传统的春联年画、鞭炮烟花、鸡鸭鱼肉,今年明显多了许多“稀罕物”。
卖成衣的摊位前挤满了大姑娘小媳妇,呢子大衣、滑雪衫、健美裤挂得满满当当,再不是往年单调的蓝灰黑。
卖家电的摊主扯着嗓子吆喝,双卡录音机里播放着响亮的流行歌曲,吸引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观。
孩子们手里攥着零花钱,在卖玩具和零食的摊子前挪不动步,那种即买即得的痛快,是往年要掂量半天的家长们难以给予的。
集市上多了许多本地特产。
丁集镇试点大棚里产出的顶花带刺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在冬日里格外抢手。
虽然价格比应季时贵些,但尝鲜的人络绎不绝。
县城里更是张灯结彩,人头攒动。
主要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延长了营业时间,录音机里传出的歌声此起彼伏。
百货大楼里摩肩接踵,买布料的,挑皮鞋的,选糖果糕点的,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街上骑崭新自行车的人明显多了,车把上挂满了年货。
每一个红火的市场,每一张喜悦的笑脸,都在无声诉说着广山县这大半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
空气中弥漫着的,不仅是各种年货的香气,更是一种名为“希望”的蓬勃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