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返程的高铁票还压在书桌一角,宿舍里就已经弥漫开松弛的气息 —— 小林子从家里带的特产糖糕还剩半盒,小胖妈妈做的酱牛肉装在玻璃罐里,连逼哥从隔壁市带的烤鸭包装袋,都还没来得及扔进垃圾桶。更让人松口气的是,社团和体育部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社团第一次徒步活动的总结报告交上去后,后续规划要等十一月期中以后再推进;体育部在运动会收尾、整理好器材清单这些得琐碎活以后也就没啥事了。我看着课表上下午才有的专业课,突然反应过来:终于能暂时放下所有任务,好好过一段属于我们的 “奢靡” 大学生活了。
那时候校园里刚兴起手机租车,打开 App,从几十块的经济型轿车到两百多的 SUV,选项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四个围在逼哥的电脑前琢磨,逼哥一边滑动鼠标一边念叨:“租 SUV 吧!周末去周边古镇,坐得舒服还能装东西!” 他是隔壁市的,虽然不算本地,但比我这个纯外地人防坑经验多些,说话总带着点 “半个东道主” 的底气。“我同意!” 小胖立刻附和,他是本地郊区的,对周边的农家乐门儿清,“我知道古镇旁边有家炖土鸡,贼香!” 小林子也点头,作为市区本地人,他早就考了驾照,还跟他爸学过半年车:“我来开!保证把你们安全送到。” 唯独我没发言权 —— 不仅是外地的,还没考驾照,只能跟着凑热闹。
最后我们定了辆白色 SUV,周五下午取车,周日晚上还车,租金一百五,四个人平摊下来每人不到四十块。第一次取车时,小林子的操作把我们看呆了:他先绕车检查轮胎纹路,又打开引擎盖看机油,甚至蹲下来看了眼底盘,那熟练的样子,让逼哥忍不住拍他肩膀:“可以啊小林子,比我爸那老司机还专业!” 小胖则凑过去摸了摸车门:“一会儿开快点,让我们体验下啥叫推背感!”
这话还真应验了。从租车点往古镇走,刚驶离市区上了空旷公路,小林子就轻轻踩下油门,车速渐渐提了起来。“坐稳!” 他突然喊了一声,方向盘微微一打,车身竟来了个轻微的飘逸甩尾,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听得人心脏发紧。小胖吓得抓紧扶手,尖叫着喊 “慢点慢点”,逼哥却兴奋地拍着座椅:“再来一次!这才叫刺激!” 我坐在副驾,看着小林子专注的侧脸,总算明白他爸为啥不同意给他买车 —— 这驾驶风格太 “野”,确实得再练几年才让人放心。
到了古镇,我们先找了家临河的民宿,放下行李就跟着小胖往小吃街钻。他是本地郊区的,对这种游客扎堆的地方门儿清,领着我们绕开网红店扎堆的主街,钻进一条窄巷,停在一家挂着 “老馄饨铺” 木牌的老店前。“这家荠菜馄饨是招牌,我小时候跟我妈来吃过。” 他说着,熟门熟路地跟老板点了四碗馄饨,还加了一碟炸花生。馄饨端上来时,热气裹着荠菜的清香飘过来,咬一口,肉馅鲜嫩,汤头鲜得能鲜掉眉毛。小胖连吃两碗,还舔了舔碗边:“比学校食堂的速冻馄饨强一百倍!”
周末两天过得像泡在蜜里 —— 白天跟着小林子逛市区本地人常去的明清古街,看老匠人做竹编,在河边茶馆晒太阳打扑克;中午由小胖带路找农家乐,炖土鸡、炒河虾,每道菜都吃得我们满嘴流油;晚上就去小吃街买烤串,逼哥还偷偷买了几罐冰啤酒,我们躲在民宿院子里,就着月光边喝边聊。逼哥聊他高中时差点进校队的 “光辉历史”,小胖说他小时候在郊区摸鱼抓虾的趣事,小林子则讲他爸工作中得各种奇葩遭遇。我也偶尔插一两嘴高中训练得故事,大多数时间就听他们聊,晚风带着古镇的桂花香吹过来,舒服得让人不想回学校。
回到学校后,我们的 “奢靡” 日常更具体了。有课的早上,虽然还是被小林子的闹钟吵醒,但不用像军训时那样五点多起 —— 逼哥能赖到最后十分钟才爬起来,刷牙时还哼着歌;小胖则提前二十分钟出门,帮我们带食堂的肉包和豆浆;我和小林子收拾慢,总踩着上课铃进教室。跑操打卡时,我们也没了刚开学的认真劲,有时候会躲在操场边的树荫下歇着,等快结束了再去刷脸,有次差点被学生会抓包,吓得我们撒腿就跑。
没课的上午,宿舍就是 “睡觉天堂”。窗帘一拉,宿舍里黑漆漆的,我们四个能从早上八点睡到中午十二点。小胖的呼噜声、逼哥的梦话、小林子轻微的呼吸声,混在一起成了 “起床 bGm”。有次辅导员突然查寝,推开门看到我们四个还在睡觉,无奈地摇了摇头:“你们这作息,比退休大爷还悠闲。” 我们赶紧爬起来,一边叠被子一边嘿嘿笑,心里却在庆幸没被记名字。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养成了雷打不动的午休习惯 —— 不管上午睡了多久,中午吃完饭后,都会准时爬上床睡一小时。逼哥总说:“中午不睡,下午上课能困成狗。” 小胖则调侃:“咱们比山西人还执着,山西人爱午休,咱们更爱午休。” 虽然爱午睡但是比较厉害得是我们四个从来没有迟到过。不过有百分百之八十得情况下都是踩着点或者提前两三分钟达到教室。
下午的课,我们的热情也从 “积极” 变成了 “摸鱼”。刚开学时,我们四个坐在最后一排还会认真记笔记,后来渐渐开始搞小动作:逼哥把手机藏在课本后面刷游戏视频,小胖趴在桌子上跟女朋友发消息,小林子偶尔拿出画本涂涂画画,我则会走神想起晓晓 —— 国庆见的那一面,她送的浅蓝色笔记本还在我书包里。有时候老师走到最后一排,我们赶紧把手机收起来装样子,等老师一走,又偷偷恢复 “摸鱼模式”。
课后时光更惬意。不想出门时,我们就在宿舍组队打打农药:逼哥总选中单,却总被对面针对;小胖玩射手,我经常用各种花里胡哨意想不到得英雄给他打辅助;小林子雷打不动得对着电脑玩修车游戏或者开着卡车送货,并且开着超大得音乐声我们一直怀疑他听力问题,我们三个三排天天欢声笑语或是互相甩锅咒骂。宿舍里的笑声能传到隔壁。
想出去时,就由小胖和小林子这两个本地人带队。小胖知道学校附近巷子里的烧烤摊,老板是东北人,烤五花肉三块钱一串,分量足得能塞满嘴;小林子则推荐市区老巷里的凉皮店,凉皮筋道,调料香辣,还能免费加面。我们四个骑着共享单车,穿过傍晚的街道去觅食,小胖每次都能吃两串烤五花、一碗凉皮,还得加个肉夹馍;逼哥爱喝冰啤酒,说这样才够味;我和小林子吃得少,剩下的总能被小胖 “打扫干净”。
有次去吃烧烤,刚好遇到社团的刘雪和宣发部的同学。“你们也来吃这家啊?” 刘雪笑着打招呼,她刚练完形体课,穿着运动服,额头上还有汗。我们赶紧让老板加了几串烤串,邀她们一起坐。那天晚上聊得很轻松:刘雪说空乘专业的形体课太累,每天站得腿都麻;宣发部的同学聊社团下次活动的短视频计划;小胖还跟她们推荐了古镇的农家乐,说下次社团活动可以去。没有工作压力,只有朋友间的闲聊,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却满是细碎的快乐:吃到好吃的烧烤会开心,赢了游戏会兴奋,睡个懒觉都觉得满足。我知道这种 “奢靡” 不会一直持续 —— 十一月社团会有新活动,体育部也会有各种小活动得举办,期中复习也会越来越忙。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压力,好好享受这段轻松的时光。毕竟这样有兄弟陪伴、不用操心太多的日子,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