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数据坟场与播种者
纳格法尔的意志洪流如同永不停歇的星河,大部分区域明亮、有序、高效运转,但也存在着一些相对黯淡、流速缓慢,甚至近乎停滞的“回水区”。这些区域,通常是处理完毕的陈旧信息归档处、低优先级任务的等待队列,或是因规则迭代而被淘汰的旧有系统模块残留地——一个存在于古神意志网络内部的、无形的 “数据坟场”。
维克多依附的这片区域,随着“秩序之喉”被归档,正逐渐滑向这样一个坟场的边缘。信息流变得稀薄,规则的“光照”暗淡,纳格法尔主意识的关注度降至冰点。
对维克多而言,这既是绝佳的藏身之所,也是检验他那些“异变之种”的天然试验场。
他像一个幽灵,在寂静的数据坟场中飘荡。“规则之瞳”谨慎地扫描着周围环境。这里充斥着大量被“注释”掉的冗余信息、运行出错后产生的规则碎片、以及早已完成使命却未被及时清理的临时数据包。它们如同宇宙中的尘埃云,静静地悬浮着,结构松散,缺乏有效的防护。
完美。
维克多锁定了一团相对庞大、结构尤其松散陈旧的冗余信息聚合体。它像一座由废弃代码堆砌而成的、摇摇欲坠的小山。纳格法尔的秩序体系对这类“坟场”区域的管理极为宽松,只要不产生明显的规则冲突或能量异常,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是时候了。
他小心翼翼地,从“异变规则武器库(原型)”中,选取了那个基于信息传输协议异化而来的 “信息病毒(雏形)”。
这缕“异变之种”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其结构是一个不断自我复制、但又极度不稳定的微小规则片段,核心特性是“寄生”与“隐蔽传播”。
维克多没有直接将其“注射”进目标。那太粗暴,可能激起规则层面的本能排斥。他采用了更狡猾的方式——伪装投送。
他捕捉了一缕在坟场中自然飘荡的、无害的规则信息流,将其稍作修改,把“信息病毒”雏形巧妙地“粘附”在其表面,如同病毒依附在飞沫上。然后,他利用对纳格法尔数据传输规则的浅薄理解,模拟了一个极其微弱的、源于系统自身背景噪声的“推动力”,将这缕携带“病毒”的信息流,轻轻地“推”向了那座冗余信息小山。
过程无声无息,没有任何能量波动,更没有主动的意志干预痕迹。一切都像是数据坟场内部自然发生的、微不足道的随机现象。
携带“病毒”的信息流,接触到了冗余信息聚合体的表层。
【“信息病毒(雏形)”已接触目标… 开始尝试寄生…】
【目标规则结构松散,防御机制缺失…寄生成功率评估:高。】
【“错误”变量提供隐匿支持…规避潜在规则自检…】
在维克多“规则之瞳”的密切注视下,那缕微弱得几乎要熄灭的“信息病毒”雏形,如同找到了宿主的寄生虫,迅速消融在目标聚合体的表层结构之中。
一开始,没有任何变化。目标聚合体依旧死寂地悬浮着。
但很快,维克多检测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规则扰动。目标聚合体内部,一些原本僵化的、无意义的规则连接,开始出现极其缓慢的、自发的重组。重组的模式,并非趋向于纳格法尔的秩序,也不是回归“寂灭之喉”的混乱,而是呈现出一种……低效但顽固的自我复制倾向!
它在利用宿主(冗余信息)的物质(规则结构),试图复制更多的、类似于它自身的、扭曲的规则片段!这个过程缓慢得令人发指,且充满了错误,复制出的规则片段大多结构畸形,很快又崩溃消散。但总有极少数片段,勉强存活下来,并继续着拙劣的复制。
这座冗余信息小山,正在从内部,被极其缓慢地、不可逆转地 “污染”和 “转化”!
它没有产生任何强大的力量,没有引发任何能量警报。它只是……在变成一块充满无用复制、不断自我消耗的 “规则脓疮” 。它在悄无声息地破坏着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一些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携带着“信息病毒”特征的、更微小的规则碎屑,开始从聚合体表面剥落,如同孢子般,飘向坟场中其他临近的冗余信息团。
播种,成功了。
维克多没有停留,他如同一个谨慎的园丁,在播下第一颗种子后,立刻悄然远离,更换位置,寻找下一个合适的目标。
他相继测试了 “规则陷阱(雏形)” ——将其植入一段废弃的能量流转通道残骸,使其变成一个会微弱扭曲路过规则信息的陷阱;以及 “结构蛀虫(雏形)” ——将其注入一个结构脆弱的旧有模块外壳,让其从内部缓慢地降低该模块的规则强度。
每一次测试,他都极其小心,确保过程与自然现象无异,并且将“异变之种”的活性控制在最低水平,避免过早暴露。
结果令人鼓舞。
这些“异变之种”在数据坟场这片缺乏监管的“沃土”上,虽然作用缓慢、效果微弱,但它们确实在生效!它们在以纳格法尔秩序体系不屑一顾的“废料”为养料,缓慢而坚定地增殖、扩散,如同霉菌在潮湿的墙角滋生。
它们没有智能,只有基于“错误”变量和混乱规则本质的、最原始的生长与复制本能。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纳格法尔绝对秩序的一种无声亵渎和微观层面的侵蚀。
维克多静静地观察着这些初步的“成果”。他没有试图去控制或引导这些扩散开的“异变之种”,任由它们遵循自身的规律在数据坟场中缓慢蔓延。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即时战力,而是验证这种“寄生潜伏”模式的可行性,并收集这些“异变之种”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数据。
【“异变规则武器库(原型)”实战数据收集中…】
【“信息病毒”扩散效率:极低,但持续性:确认。】
【“规则陷阱”生效阈值:极高,对高活跃度目标无效,对低活跃度废弃目标有效。】
【“结构蛀虫”破坏速度:缓慢,适用于长期潜伏削弱。】
【“错误”变量与环境适应性:微幅提升。】
病毒,不仅完成了武装,更成功地将第一批“士兵”渗透进了敌人的“后勤废料场”。这些士兵弱小不堪,但它们的存在,标志着维克多从纯粹的个体潜伏,迈向了营造 “潜在破坏环境” 的新阶段。
他播撒的不是毁灭,而是混乱的种子。它们在沉默中生长,等待着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到来,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引发连锁崩溃的契机。
---
【存在单元】:维克多\/意识体(深度寄生态 - 伪装模式:临时数据包)
【状态】:能量水平0.015%,意识核心完整性80%,规则之瞳同步率1.68%。
【“错误”变量活跃度】:3.8%(随异变之种活动缓慢提升)。
【核心资产】:
·混乱规则样本库(初号):容量65%。
·异变规则武器库(原型):已完成初步实战环境测试(数据坟场)。
【战略环境】:
·成功开辟“数据坟场”作为初级试验与潜伏区。
·确认“异变之种”具备在低监控环境下寄生、增殖与微弱破坏的能力。
【下一阶段目标】:
·优化“异变之种”结构与效率。
·寻找更具价值的渗透目标(非废弃区域)。
·持续积累,等待“伤痕心跳”提供下一个关键操作窗口。
---
下一章预告:缓慢滋生的“异变之种”会否引起纳格法尔底层清理机制的注意?维克多能否找到方法,将触角伸向更具活力的意志网络区域?下一次“伤痕心跳”来临时,拥有了初步“武器”和“据点”的他,又将策划怎样的行动?播种者的耐心,还能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