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下午,阳光变得慵懒,斜斜地照进客厅,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温暖的光斑。家里弥漫着午后的宁静和年饭留下的淡淡饭菜香。楚颜在书房处理一些琐事,王奶奶在厨房准备晚上的饺子馅,季晨熙则在客厅地毯上整理他那些“宝贝”——一盒子形状各异的石头、晒干的树叶、收集来的漂亮瓶盖。
当他端起一个装着彩色鹅卵石的小铁盒时,目光无意间扫过了阳台的角落。那里,挨着暖气片,放着几个闲置的花盆。其中一个陶土盆里,原本夏天枝繁叶茂的一小丛薄荷,如今只剩下几根枯黄蜷缩的茎秆,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毫无生气。
若是往常,季晨熙大概会忽略这片枯萎。但今天,新年的第一天,一种奇特的念头驱使着他。他放下手中的盒子,赤着脚走到阳台门口,拉开玻璃门,一股干冷的空气混着泥土味扑面而来。他蹲在那个枯萎的薄荷盆前,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那干瘪发脆的枯茎。
“死了吗?”他小声嘀咕,心里有点淡淡的惋惜。记得夏天的时候,妈妈还掐过它的叶子给他泡水喝,清清凉凉的。
他不甘心,用指尖轻轻拨开盆土表面的干枯碎叶。突然,在枯黄的茎秆根部紧贴着泥土的地方,他瞥见了一抹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绿意!那是一种嫩黄的、近乎白色的绿,像针尖一样大小,小心翼翼地藏在枯枝和土壤的庇护下。
季晨熙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他屏住呼吸,凑得更近,像个小侦探发现了重大线索。没错,那不是幻觉,也不是苔藓。是嫩芽!极其微小,但确实是活的!
“妈妈!妈妈!”他压低声音,带着发现宝藏般的兴奋,扭头朝书房方向轻喊。
楚颜闻声走来,看到儿子撅着小屁股,整个人几乎要趴到花盆上。“怎么了,宝贝?”
“妈妈你看!”季晨熙指着那一丁点绿意,眼睛亮得惊人,“薄荷没死!它这里长了一个新的小芽!这么小!”
楚颜蹲下身,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仔细看,果然看到了那抹顽强的生命迹象。她笑着摸摸儿子的头:“是呀,薄荷的生命力很顽强的。冬天地上部分枯萎了,但根还活着,在泥土下面休息,积蓄力量。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它就会发出很多这样的新芽,重新长满一盆。”
“根还活着……在泥土下面休息……”季晨熙重复着妈妈的话,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点绿意。一个宏大而温暖的联想,像藤蔓一样,悄然爬满了他的小心脏。
他想起了爸爸。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就像这薄荷的根,藏在看不见的“泥土”下面。他看不到爸爸,听不到爸爸的声音,有时候会觉得等待很漫长,就像看着这盆枯萎的薄荷。但是,爸爸的爱和想念,是不是也像薄荷的根一样,一直在那里,默默地、有力地活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积蓄着力量,准备在“春天”——团圆的那一天——猛地迸发出来,长出好多好多新的、快乐的时光?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等待,不再是空无一物的干耗,而是充满了无声的、积极准备的暗涌。
“妈妈,”他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想照顾它。给它浇水,让它晒太阳,看着它春天长出来!”
“好呀,”楚颜欣然同意,“那这盆薄荷就是你的新年第一个‘小任务’了。”
季晨熙立刻行动起来。他像个小科学家,先去厨房用小杯子接了点温水,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浇在盆土上,避免冲到那棵小嫩芽。然后,他把花盆从角落挪到阳光更充足的位置。做完这些,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盘腿坐在阳台的地上,就着午后的阳光,守护着他的“新年第一抹绿”。
他从他的“宝贝盒子”里,找出一小块光滑的白色石头,又拿出一支油性笔。他在石头上工工整整地画了一个小小的太阳,一个水滴,然后在下面写上两个字:“春”、“等”。写完,他把这块小石头,郑重地放在了薄荷花盆的边上。
这是一个安静的、只有他自己懂的仪式。那块小石头,是他对生命的承诺,也是对归期的期盼。
整个下午,他时不时就跑去看一眼那盆薄荷。阳光移动,他就跟着移动花盆,确保它能晒到太阳。他不再觉得等待爸爸回来的时间是空洞的,因为现在,他有了一个具体的、需要他照顾的“等待的象征”。他看着那一点微弱的绿色,仿佛也看到了远方爸爸心中,那份同样坚定、正在默默积蓄的思念。
晚上,他在他的“成长记录本”上,画下了那盆枯萎薄荷和那个小绿芽,旁边放着画了太阳和雨滴的石头。他写道:
【今天,我发现薄荷在冬天里偷偷活着。】
【它的根在睡觉,等着春天。】
【我给它浇水晒太阳,和它一起等春天。】
【有些东西,看不见,但它就在那里,一直在长。】
【像爸爸的爱。像我的想念。】
【我和小薄荷约好了,一起等到春天。】
写完后,他合上本子,心里充满了平静的力量。那枚“平安方向牌”贴着他的胸口,仿佛不再仅仅指向南方,也指向了生命本身蕴含的、在寂静中积蓄、在等待中萌发的巨大希望。新年的第一天,他在一盆看似枯萎的植物身上,找到了关于等待最温暖、最坚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