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的担心是十分正确的,但他们的反应却无法跟上迅速变化的局势。
保加利亚的势力摊的太大,想要让分散在各处的士兵再次整合起来,并不是一个能够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行动。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科普鲁律不顾一切的强行军,以极其夸张的速度开进保加利亚时,卡尔这边甚至才刚开始做准备,要重新整合保加利亚的部队。
科普鲁律的迅速挺进使得其在保加利亚的战场上一下子就拥有了巨大的战争主动权。
科普鲁律在与保加利亚总督和卡拉交接过如今保加利亚的信息后,这位奥斯曼的大维齐尔彻底确定了心中的猜想——抓住卡尔跟威廉,这场恶心的战争,糜烂的局势就将彻底逆转。
有了卡尔与威廉为质,他便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奥地利军悉数击退。
届时,稍加休整,兵入伊斯坦布尔,彻底控制朝政,再将从各地勤王而来的行省总督们一举擒下,替换以科普鲁律派的官员。
只要能挺过政变后俄国的攻势,以及各行省总督亲兵的叛乱,届时,奥斯曼帝国将彻底成为他科普鲁律的一言堂。
美好的未来在向他招手,科普鲁律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退缩,他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卡尔!如果你死在保加利亚,那老夫希望你下辈子记住一个重要的道理,作为一名统治者,只身涉险是决然不可取的。”
…………………….
1658年夏 奥斯曼军经过近两个月的全速行军,在付出足足三千人的代价后,科普鲁律终于迎来了自己这场战争打出的第一个高光——急袭保加利亚伏兵。
卡尔所设计的各营寨间彼此支援,一呼百应的,近乎于蛛网般的保加利亚防御网,在蒙特库科利手下精锐的中央集团军的猛攻下,终于丧失了它的韧性。
单独的营寨往往难以支撑到其他友军的到来便被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奥斯曼军攻破,而闻讯赶来支援的其他营寨的士兵,在面对铺满整片平地的敌军时,势单力薄的他们也只能束手无策。
就这样,从科普鲁律进入保加利亚仅一个月,卡尔近两年来在保加利亚西部的所有布局便被摧毁殆尽。
并且,在科普鲁律取得了这一阶段性战果后,这位大维齐尔没有给卡尔任何的喘息之机,直接指挥着奥斯曼军继续东进,完全就是一副要将卡尔赶尽杀绝的架势。
”
…………………………
那蒙特库科利呢?
为什么一路跟在科普鲁律身后的奥地利大军没有帮助卡尔呢?
原因也很简单,蒙特库科利的奥地利军不像奥斯曼军可以毫无顾虑,在途经匈牙利时,匈牙利大起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蒙特库科利来说,这将是收复匈牙利的绝佳时机。
因此,在援救卡尔与收复匈牙利两个选项中,蒙特库科利选择相信卡尔,相信其能暂时抵抗住科普鲁律的猛攻。
……………………
但很快,蒙特库科利就后悔了,他停在在匈牙利白白忙活了一个月,可这里的战局依旧是一团乱麻,各地起义军各自为战,主张不同,有些甚至只是想把奥斯曼人赶出去,并不欢迎奥地利军的进入,而索科勒扎德的主力也全部龟缩在布达,佩斯等少数几个大城,距离收复匈牙利,完全是遥遥无期。
而匈牙利那边没有进展,卡尔却已经被赶到保加利亚东部,此时,蒙特库科利才明白自己的这个看不清局势的贪心差点引发了多大的错误。
长出一口气,蒙特库科利默默的向军中各部厚着脸皮再次下达命令——暂停一切匈牙利事务,进军保加利亚!
……………………
虽说蒙特库科利这算是亡羊补牢,没有让卡尔彻底沦落到孤立无援的地步,但卡尔现在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保加利亚东部,卡尔与威廉带着剩余的主力已然撤出了被科普鲁律占领的保加利亚西部地区。
整个撤退过程,由于手下士兵都是军中精锐,再加上化整为零,科普鲁律很难将所有占领区域的波兰与勃兰登堡士兵抓住
因此,虽然地盘丢失了许多,但卡尔手下作战的主力却仍保留着一战之力。
只不过,随着科普鲁律的步步紧逼以及卡尔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逃无可逃到被迫应战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
“卡尔大人,奥斯曼军已到达二十里外扎营”
“卡尔大人,我军,粮草已经见底,据估计我军最多只能撑半个月了”
卡尔仓皇出逃的另一个后果显现出来了——粮草没办法带出来,他们没有容错了。
卡尔无力的摆了摆手,回答道:“知道了,下去吧…………”
…………………………
现如今突然变化的局势让卡尔真正意识到一个道理——战争就是战争,在未取得完全胜利之前,不要有任何松懈。
但不论卡尔怎么想,个人的认知有多么先进,一个无比重要的现实抉择已然摆在他面前——继续跑,还是留下来跟奥斯曼人打一场。
说是抉择,但在现如今这个时间节点,不如给它安一个更加应景的名字——赌。
是带着15天的粮草逃入茫茫荒野,将所有生存的希望寄予上帝,还是用这最后的储备赌蒙特库科利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来到保加利亚与他们会师。
又是一次一念生一念死的决策,上一次,卡尔决定留守匈牙利林间城堡,差点导致恰尔涅茨基的波兰援军全军覆没,要不是有威廉的神兵天降,恐怕现在卡尔还在喀尔巴阡山挖野菜吃。
留下来,像期待威廉一样期待蒙特库科利也能及时到达战场?
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已经是鸿运齐天了,谁又能苛求这种好事能够连续两次发生呢?
但相比之下,继续逃跑这个选项同样也难度拉满,且不说他们现如今只能继续向东进入摩尔达维亚,人生地不熟,又是奥斯曼的长期影响区,他们这些人过去非但不会有粮草,反而还可能被阴一手。
至于向北和向南,那就更不用说了,北面是奥斯曼的特兰西瓦尼亚总督区,向南则直接进入奥斯曼本土
逃跑这条路相比于留下来跟奥斯曼人死拼到底并没有任何突出的优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