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漫长到每一天都很难熬,但在某一天忽然回头一看,却惊讶的发现,距离曾经的和平岁月已然经历了那么多的沧桑。
1658年的第一天,卡尔心中就产生了这种感慨,这天是卡尔的三十八岁生日。
距离他二十岁时第一次踏入柏林,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不过,这种对于岁月不饶人的感慨仅仅只是在卡尔的脑袋里存留了十多秒,随后,卡尔的心中便将思考的重心拉回现实。
1655年底,他跟威廉带兵前往保加利亚,躲避索科勒扎德的追捕,并准备在保加利亚继续以破坏敌后粮道,扰乱奥斯曼后方社会秩序,袭击奥斯曼后备兵员的方式来间接支援正面战场。
随后,在匈牙利南部的国王属地,卡尔与威廉碰到了一直被奥斯曼骑兵追杀,被搞的狼狈不堪的金斯基,两军顺利会师
随后,两军会师后,面对追杀而来的奥斯曼军,卡尔与威廉………也成功的加入了逃亡的队列。
没办法,是真不能打
哪怕加上卡尔与威廉一万的大军,他们这边的总兵力可以达到一万五千,但面对两万精锐骑兵,要是疲于奔命状态一般的他们停下来跟他们一决雌雄,那不用想,定然会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如此,之后再想在敌后搞些动作就基本是不可能了,这是卡尔肯定不会接受的,因此,为了避免伤亡,卡尔果断的选择继续逃跑。
一个人逃跑丢人,但拉着一万五千多人一块逃跑,就是战略转进了
对,战略转进。
…………………………
1656年春,卡尔与威廉终于摆脱了追兵的追捕,化整为零的带着一万五千人,进入了保加利亚,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强盗生涯。
1656年夏天开始保加利亚地区便凭空多出了许多人数众多,武艺超群的强盗。
对于大户,他们劫财杀人夺粮,屡屡得手,心狠手辣,从不多嘴。;
对于穷苦人,他们同样不放过,只不过对于穷人,这些“强盗”则是只绑票不杀人,他们绑一人还不够,要绑就绑一整个村子的人,听消息灵通的人说,那些被绑走的普通人都被送去了匈牙利。
官兵也曾多次组织围剿,但每次行动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折戟而归。
不同山寨之间互相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后来,甚至于奥斯曼军官方的围剿行动反而会被这些“强盗”们反过来利用,成为围点打援,消耗奥斯曼人有生力量的机会。
不明真相,自责不已的保加利亚总督一直到1656年冬,才在那支由卡拉率领的被卡尔和威廉遛的在匈牙利团团转的奥斯曼骑兵的提醒下知道了这些强盗的真实身份,这才打消了保加利亚总督的愧疚之心。
要是卡拉再不提示一下,恐怕这位极有责任心,无法接受自己精心治理的辖区出现混乱的总督都要自杀殉职了。
但卡拉的姗姗来迟并不能让保加利亚的局势陡然翻转,已经成就一番气候的卡尔与威廉在近一年的运营后,这套分散经营,互相支援的战术已经被改进的近乎完美。
除非奥斯曼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数个藏匿于保加利亚茂密大森林中的据点全部拔除,否则闻讯而动的各个据点的士兵都会以一个极其夸张的速度,实现对围剿部队的合围。
而卡拉手下的两万骑兵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于是,在几次围剿无果后,保加利亚的局势也只好就这么僵持下来。
而至于此前一直对卡尔心心念念的索科勒扎德呢?
为什么他没有跟着来到保加利亚追杀卡尔呢?
很简单,这位匈牙利总督在匈牙利横征暴敛多年的结果终于在1656年爆发了。
当匈牙利人民得知前线进攻维也纳城的奥斯曼中央集团军被反推到厄登堡后,一时间,所有反抗势力顿时信心大涨,并在1656年发动了席卷整个匈牙利的大规模贵族与农民起义运动。
而索科勒扎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困在匈牙利,难以离开一步。
更令索科勒扎德绝望的是,一心想要快快平叛的他在派出大军后征战一阵后,反而发现,叛军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还越打越多了——索科勒扎德手下一半的兵力均是从匈牙利本地强征而来。
这些被迫为索科勒扎德卖命的匈牙利士兵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们往往会在被派出剿匪的时候会组队一起反过去投奔那些起义的义军。
而原本这些索科勒扎德眼中的贪生怕死的匈牙利人,在投诚到匈牙利起义军的一方后却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各个英勇无比,悍不畏死。
1656-1658年的两年间索科勒扎德被一直困在这匈牙利的泥潭中,难以有任何作为。
………………………………
而至于正面战场呢?
令世人没想到的是,这里反而是各处战场中最安静的
而这种安静一方面要归功于卡尔与威廉在保加利亚的大闹天宫,另一方面也是蒙特库科利防线的功劳。
这个以抗击奥斯曼入侵为目的而建造的防线,在全国的支持下,其质量在其建好的那一刻就一跃成为17世纪整个欧洲最坚固的防御工事。
最高处高达五米的高墙让人一看就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勇气。
而科普鲁律同样如此,除了一开始对蒙特库科利防线的强度有些不了解的盲目发动了一次进攻,被撞了一头包。
此后,科普鲁律说什么都不再主动发起进攻了。
…………………………
看上去,1658年依旧是无事发生的一年,各处战场虽然发生了一些摩擦,但奥地利与奥斯曼的各处战场依旧没有出现能够让这场战争迎来转折的重大战役。
那为什么我们要将视角停在1658年呢?
因为,1658年在其他地方还发生了一件震惊欧洲的大事——俄国现任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发兵十万,目标克里米亚。
而此时的克里米亚,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范围内,是奥斯曼控制黑海贸易的经济中心之一。
俄国,参战了。
……………………
本章,完。
(开会开的我困得直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