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私立医院的顶层,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救援和国家力量介入后,表面上恢复了秩序与平静。国内派来的医疗专家组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对丹尼尔博士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安保先遣小组“山鹰”与王猛紧密配合,将医院及其周边区域的防御打造得如同铁桶一般。柳芸在专人守护下,配合着“0907”工作组情报专员的问询,不断挖掘着记忆深处关于“指挥家”和“普罗米修斯之火”的碎片。
然而,在这看似严密有序的表象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和紧张气氛,正悄然在林凡的核心团队内部滋生。源头,正是柳芸那过于“顺利”和“深入”的投诚。
深夜,临时指挥中心隔壁的小会议室里,王猛拧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看向林凡的眼神充满了担忧:“凡哥,柳芸这个女人……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她知道的太多了,而且投诚的时机太巧了。我们刚在瑞士受挫,丹尼尔博士被绑,她就好像未卜先知一样,带着惊天秘密找上门来。这会不会是‘青云会’的另一条毒计?故意抛出一些半真半假的重磅消息,甚至牺牲掉‘黑水’那样的外围棋子,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我们的绝对信任,然后……在我们最关键的位置,埋下一颗最致命的钉子?”
张浩难得地没有立刻反驳王猛,他推了推眼镜,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关于柳芸背景调查依旧一片空白的页面,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审慎:“猛哥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从逻辑上讲,柳芸作为‘静心斋’的主人,一个能在东海那种地方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成为信息枢纽的人物,其心机和手段绝对深不可测。她如此果断地背叛‘青云会’,并将如此核心的机密和盘托出,动机确实需要打上一个问号。虽然目前她的证词和线索都与我们掌握的情况高度吻合,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这是对方精心设计的‘喂料’行动,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我们,甚至引导我们的调查方向。”
就连一向沉稳的苏晚晴,也轻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林凡,柳芸的眼神……有时候让我感到害怕。那是一种经历过极度复杂局面后沉淀下来的平静,但平静之下,似乎藏着很多东西。我们不得不防。”
林凡沉默地听着伙伴们的担忧,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的边缘。他理解大家的疑虑,事实上,这些疑虑同样在他心中盘旋。柳芸的投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她提供了打破僵局的关键情报,让“青云会”最疯狂的阴谋暴露在阳光下,并引来了国家力量的强势介入。但风险也同样巨大——如果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那么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包括国家层面的调动,都可能是在敌人的引导下走向更深的陷阱。
【危机直觉】没有发出强烈的警报,但一种微妙的、源于理性分析的不安感,始终萦绕不去。柳芸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直刺敌人心脏;用不好,可能会伤及自身。
“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林凡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柳芸的身份和动机,确实存在疑点,我们不能毫无保留地信任。但是,现阶段,她提供的关于‘意识架构师计划’和‘神经织网’技术的情报,经过丹尼尔博士的遭遇和李教授团队的初步医学观察,其真实性很高,危害性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确认。这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继续说道:“对待柳芸,我们要采取‘利用与防范’并存的策略。她提供的关于‘普罗米修斯之火’和‘指挥家’的线索,我们要高度重视,立刻展开调查,这是打击‘青云会’的关键。但同时,所有从她那里得到的信息,必须经过严格的、多渠道的交叉验证,绝不能作为单一信源直接采信。耗子,你要想办法,在不惊动她的前提下,对她过去所有的通讯记录、资金往来、社会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看看能否找到她与‘青云会’核心层直接联系的蛛丝马迹,或者……她是否有其他不为人知的软肋。”
“明白!我会尝试更隐蔽的渗透方式。”张浩点头。
“猛子,”林凡转向王猛,“你和‘山鹰’负责柳芸的安保,既要保证她的安全,防止被‘青云会’灭口,也要对她进行最严密的监控。她的一切对外接触企图,哪怕是再微小的信号,都必须第一时间掌控。可以适当给她制造一些‘可控’的试探机会,看看她是否会露出马脚。”
“交给我!我会把她放在一个既安全又透明的‘玻璃房’里。”王猛眼中闪过厉色。
“晚晴,”林凡最后看向苏晚晴,“你和柳芸接触时,保持自然,但要多留心观察她的微表情和言语中的逻辑细节。女人之间的直觉和观察,有时候比技术手段更敏锐。”
苏晚晴郑重地点了点头。
内部统一了思想,行动便有了清晰的方向。对柳芸的“利用与防范”策略开始悄无声息地执行。
另一方面,根据柳芸提供的线索,针对“普罗米修斯之火”遗产和“指挥家”身份的追查工作,在国家“0907”工作组的协调下,迅速铺开。
关于“北纬68度”的线索,指向了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工作组通过外交渠道,与挪威方面进行了极其隐秘的沟通,以“极地科考合作”为掩护,派遣了一支由地质勘探专家和情报人员混编的小组前往该区域,重点勘察群岛上一处冷战时期废弃的煤矿设施及周边可疑的人工建筑遗迹。卫星遥感图像显示,该区域近期的热能信号有异常波动。
而对“圣殿”数据库的追查,张浩带领的技术团队在国际黑客圈子的边缘渠道中,捕捉到了一些关于一个名为“pantheon”(万神殿)的加密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的传闻。这个系统以其极高的安全性和匿名性着称,据说存储着大量被主流学术界封禁或遗忘的尖端研究资料,访问权限极难获得,需要特殊的“密钥”和“引荐人”。其运作模式,与柳芸描述的“圣殿”高度相似。张浩正在尝试通过算法模拟和社交工程学手段,寻找进入这个神秘数据库的突破口。
至于“指挥家”可能隐藏在国际学术界的线索,工作组调取了近年来在量子生物学、认知科学、神经工程学等前沿领域发表过惊世骇俗或极具争议性论文的学者名单,并结合其行程、资金来源和社交网络进行交叉比对。一个名叫“埃利亚斯·范·德·维尔德”的荷兰裔理论物理学家进入了重点怀疑名单。此人在主流学术界毁誉参半,以其大胆的“意识量子纠缠假说”而闻名,近年来行踪诡秘,频繁出入瑞士、新加坡和迪拜的私人研究机构,其研究经费来源成谜,且与几家被怀疑与“青云会”有染的空壳公司有过间接的资金往来。
一条条线索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巨大的调查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张开。每一条线索的验证,都可能带来突破性的进展,也可能只是敌人故意留下的诱饵。
就在这紧张而有序的调查进行中,柳芸那边,果然出现了第一个细微的异常动向。负责监控的王猛报告,柳芸在配合问询的间隙,以“需要静心思考,回忆更多细节”为由,多次要求独自在病房附属的小阳台上停留,且停留时间较长。阳台经过检查是封闭的,没有物理出口,但她面向的方向,恰好能远远望见日内瓦湖上一处着名的观光码头。
“她在看什么?或者……在等什么信号?”王猛提出了疑问。
林凡指示:“加强那个方向所有可见区域的电子信号监控,特别是是否有异常的灯光信号、无人机活动或者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下次她再去阳台,让晚晴以送茶点为由,自然地去接触一下,观察她的反应。”
苏晚晴依计而行。当她端着茶点推开阳台门时,看到柳芸正凭栏远眺,眼神有些飘忽,听到动静后,她迅速回过头,脸上闪过一丝极快的不自然,随即恢复了平静温和的笑容。
“苏小姐,麻烦你了。”柳芸接过茶点,语气如常。
“柳先生客气了,看您好像很喜欢这里的景色。”苏晚晴状似随意地聊道。
“是啊,湖光山色,能让人心境平和,想起一些……往事。”柳芸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又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处的湖面码头。
这次短暂的接触,虽然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但柳芸那一瞬间的不自然和对话中隐约的暗示,更加重了林凡心中的疑虑。那个码头,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他让张浩立刻调取码头及周边区域的详细地图、监控覆盖情况和近期活动记录。同时,命令王猛,对柳芸的监控等级再次提升,并准备一套预案,如果发现她有任何试图传递信息的实质性举动,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信任的基石,在巨大的利益和风险面前,出现了第一道细微的裂痕。林凡站在战略的高度,既要借助柳芸这把可能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又要时刻提防它可能突然变成刺向自己的毒刃。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平衡,考验着他作为决策者的智慧、魄力和决断力。
而远方的湖面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那艘停泊在观光码头的普通游艇,在望远镜的视野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没有人知道,那上面是否正有一双眼睛,也同样透过望远镜,注视着医院顶层的这个阳台。无形的较量,在宁静的湖光山色之间,已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