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将军早知道勒保此人极为贪功,没想到他竟然想着要剿灭即将归顺的白莲教教众,差点坏了大将军的大事!等到了京城,本将军一定要在皇上面前告他的状”!
德楞泰一贯就瞧不起勒保,靠着祖上的功勋和拍马屁功夫,这才被先皇委任为四川总督。
“大将军已经上过奏折了,勒保这厮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教训,就是现在的事情有些棘手,这些白莲教教众突然临时反悔,不想归顺朝廷了,你说该怎么办”?
“什么?竟有这事?先问本将军手中的破虏枪答不答应”?
不待德楞泰发火,赵麻花就连忙迎上去点头哈腰地赔笑道:“这位将军,怎么会呢?刚刚都是玩笑话,误会,都是误会”!
“误会?是嘛”?
“对!对!都是误会!我们愿意归顺朝廷,方才只是调和一下气氛,开个玩笑”。
众人看到德楞泰掏出破虏枪,都全部调转态度,纷纷表忠心,完全没有刚刚那种态度,可见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既然是误会,那就开始举办归顺仪式吧,再拖拖沓沓,天都黑了”。
德楞泰也知道他们心口不一,但为了不扰乱大将军的计划,他自己并没有拆穿,反正自己也替大将军震慑了他们一番。
“大将军,您请”!
面对这些白莲教教众,德楞泰就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可面对福长安,他就转变为恭顺的样子,实在让众人大跌眼镜。
“看什么看?还不赶紧排好队?一个个老实点,别给本将军整什么幺蛾子,不然我手中的枪可不长眼”。
“嗳,是…是,我们这就过去排队”。
听到德楞泰训斥他们,都不敢出言顶撞,无非还是看其不会让着他们,不会与他们客客气气。
“德楞泰,归顺仪式就由你主持吧,本将军有些累了”。
说罢,福长安便转身离开,前往临时搭建好的中军帐篷。
说实话,经过这件事情,他有一些心累。自己好说好歹,为他们争取幡然醒悟,宽大处理的机会。
还不惜动用他的关系网,安置这些归顺的白莲教教众,结果对方的表现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唉!做好事不容易啊!
……
就在这时,中军大帐外有人禀报求见。
“你是…宫里的”?
福长安见到来人模样有些清秀,说话的嗓门不似男子那般粗犷响亮,想了片刻,他才知道对方竟然是太监。
“大将军好眼色!咱家正是宫里的,在赵德禄公公手底下当差”。
之前福长安在皇宫做带刀侍卫的时候,自己作为皇宫里的太监,伺候皇上,自然认得他。
“原来是公公,失敬失敬!不知道你到四川有何贵干?可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
无缘无故,皇宫值守的太监不可能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四川,一定有事!
“旨意谈不上,这是皇上吩咐咱家交给你的,说你打开就知道了。东西也送到了,咱家就不多留了,告辞”!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公公将东西送到就启程返回了京城,竟然丝毫不拖沓。
“公公慢走不送”!
……
待太监走后,福长安打开送过来的盒子,里面是一张纸。
他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这是皇上的亲笔”!
可是皇上怎么知道他如今的心态,难道皇上真的料事如神?
其实福长安冤枉了嘉庆帝,他哪有什么料事如神的本事,无非其经历了两世,知道何为人心罢了。
嘉庆帝的一句话让福长安茅塞顿开,不再像方才那样沉闷的性格。
“皇上说的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无愧于心,本将军又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
想到这里,福长安豁然开朗,连忙叫来帐篷外值守的将士。
“归顺仪式举行的怎么样了”?
“回大将军的话,已接近尾声了”。
有德楞泰将军在一旁虎视眈眈,白莲教教众都不敢有任何小动作,所以归顺仪式举办的非常顺利。
“荷!没想到德楞泰还挺有一手的,带本将军过去吧”。
……
来到现场后,德楞泰远远瞧见福长安,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将位置让给他。
“徐天德和王三槐呢”?
福长安落位后,目光在身边环视了一圈,没找到两人的踪影,于是随口询问了一声。
“回大将军,他们有些不放心,所以末将让他们过去盯着了”。
“嗯,抛开其他不谈,他们两个还是很不错的。等白莲教的事情尘埃落定,本将军就向皇上推举他们,也能为朝廷和皇上尽一份力”。
不说两人的人格魅力,就论他们能在被朝廷压迫的环境下还能坚守本心,没有吩咐手底下的白莲教教众去掠夺百姓的钱粮,这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末将也深以为然,等解决了四川的事务,咱们也该启程前往湖北了。对于之前的四个省份来说,湖北的张汉潮无疑是最难啃的骨头了”。
河南的是因为打了个措手不及,四川和陕西的,因为有徐天德和王三槐的关系,大部分都是主动归顺,至于甘肃则用了一些策略。
但对于湖北的白莲教余孽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情报网,做事狠辣。而且喜欢拿百姓的生死开玩笑,一旦将他们逼急,很可能会狗急跳墙。
“那就明日启程吧,兵贵神速,湖北的白莲教不能再拖了,迟了怕产生出乎意料的变化”。
“末将遵命”!
一个时辰后,四川白莲教教众归顺朝廷的仪式已经完成,孙清元带着徐天德两人回来复命。
“王三槐,每个人的意向都统计清楚了吗”?
“大部分都统计清楚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的人还在犹豫之中,他们怕朝廷卸磨杀驴,拿他们当枪使”。
毕竟现在大清国内只有湖北的白莲教了,他们怕归顺朝廷后,灭莲军会让他们打头阵,去攻打张汉潮。
“王三槐,朝廷哪怕再落寞,也不会到了让普通百姓上去冲锋陷阵的道理。你回去告诉他们,等他们归顺了朝廷,如果愿意服从朝廷的安排,就静下来等候通知。如果还是不放心朝廷,那就各自回家,我们绝不阻拦。不过今后他们要是再敢违反朝廷律例,朝廷不会再给机会,直接抄家流放”!
这已经是福长安对他们仁至义尽了,在宋朝的时候,那些被定刑的犯人都要在脸上刻字。那样的耻辱会伴随一生,让他们一辈子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