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
枯荣玄境的生机依旧氤氲流转,巨树无声地诉说着生死轮转的奥秘。那具名为“守心”的莹白骸骨重归永恒的沉寂,仿佛从未苏醒过,只余下那份跨越时空的馈赠与沉重的嘱托,沉淀在荀渭重新点燃的心脉火种与缓缓愈合的躯体之中。
他立于那面刻有古老碑文的石壁前,目光如炬,反复咀嚼着其上每一个字的重量。
“静思堂”、“观星台”…这似乎是“灵源宗”昔日的重要场所。
“勿忘‘摇篮’之托,勿近‘归墟’之惑”…再次强调了来自故乡的责任与对那恐怖之地的警告。
而最后那句“若浩劫终至…可循‘星殉’古路,直面‘源初’…”,则带着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与悲怆,与灵能共鸣器中看到的星图航线、以及那声“回来”的低语隐隐呼应。
这条“星殉古路”,极有可能就是日志主人最后选择的道路,也是那幅星图上标注的前往“归墟\/源初”的航线!
而他手中那枚来自守心骸骨的青铜令牌,此刻正微微发热,表面那个古老的“心”字符文流转着微光,仿佛与碑文、与这片玄境产生了某种深层次的共鸣,指引着方向。
没有过多犹豫,荀渭深吸一口气,将令牌紧紧握在手中,迈步踏入了碑文旁那条被微弱光华笼罩的、向更深处延伸的甬道。
这条甬道与之前所经历的冰冷金属或温润玉壁皆不相同。两侧墙壁是一种深沉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暗蓝色材质,上面不再有壁画或符文,而是布满了无数细密的、如同星辰碎屑般的微小光点,自行散发着幽光,使得整条甬道仿佛一条微型的光之河流,静谧地流向未知的远方。
行走其间,能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宁静与肃穆,仿佛踏入了某位先贤沉思默想的领域,令人不由自主地收敛心神,摒除杂念。
甬道的尽头,并非开阔的大厅,而是一扇浑然天成、未经任何雕琢的圆形石门。石门紧闭,表面光滑如镜,倒映出荀渭此刻略显苍白却眼神坚定的面容。门上没有任何把手或锁孔,唯有一个浅浅的、与青铜令牌上那个“心”字符文完全一致的凹槽。
荀渭沉吟片刻,尝试着将手中的青铜令牌,轻轻按入那个凹槽之中。
严丝合缝。
嗡…
一声低沉却悦耳的轻鸣响起,仿佛某种古老的机关被悄然触动。圆形石门无声无息地向内滑开,露出一片朦胧的光景。
一股更加古老、更加沉静、仿佛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岁月尘埃的气息,扑面而来。
门后,是一间并不算十分宽敞的圆形石室。石室四壁同样是那种深邃的暗蓝色材质,上面布满了更加密集、如同浩瀚星海般的细小光点,缓缓流转,自行照亮此地。室内空无一物,唯有中央放置着一个低矮的、同样材质的圆形石台。
石台之上,并非书籍或玉简,而是悬浮着三枚拳头大小、通体浑圆、内部仿佛有云雾氤氲、星光流转的透明晶球。
这三枚晶球静静地悬浮着,缓缓自转,散发出柔和而智慧的光芒。
这里,便是“静思堂”?
荀渭缓步上前,目光落在那些晶球之上。他能感觉到,这三枚晶球之中,蕴含着极其庞大而精纯的信息流,其承载方式,远非之前的玉薄片或灵能共鸣所能比拟。
他尝试着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向其中一枚晶球。
指尖触及的瞬间,并无庞大的信息洪流强行灌入,反而是一股温和的、引导性的意念流入他的心间,与那青铜令牌以及他脑海中冰冷的权限印记产生共鸣。
【后来者,心持‘守心令’,身负‘零’之印,可阅此‘思痕晶’。
【此三晶,乃吾‘灵源宗’历代先贤于‘观星台’感悟天地、推演玄机所留之心得精粹,亦包含对‘落星’航程、对‘源海’、对‘荒疫’之探究与警示。
【然,知识亦为枷锁,真相或致疯狂。阅之与否,谨守汝心。】
一段平和而充满智慧的提醒之后,三枚晶球的光芒微微变化,分别显现出不同的、由星光凝聚而成的古老标签。
第一枚晶球标签为:【源海窥秘·星图初解】
第二枚晶球标签为:【荒疫溯源·心防之要】
第三枚晶球标签为:【星殉古路·归墟猜想】
荀渭的目光瞬间被第三枚晶球牢牢吸引!
他没有丝毫犹豫,集中精神,将意识沉入了那枚标注着【星殉古路·归墟猜想】的晶球之中。
这一次,信息的涌入不再是狂暴的碎片,而是相对有序、层层递进的推演与阐述!
无数由星光构成的复杂星图、能量运行轨迹、数理公式以及充满哲思的文字注解,如同画卷般在他意识中缓缓展开…
…“星殉古路”,并非一条常规的宇宙航行路线,而是一条需要以特殊能量频率、穿越数个极度不稳定“时空褶皱”的危险跳跃路径。其最终指向的坐标区域,是一片被所有已知星图标记为“绝对虚无”、“万物终末”的禁区——【归墟】。
…然而,根据灵源宗一位天才先贤的大胆猜想,“归墟”并非简单的终点或坟墓。它可能同时是万物湮灭之地,亦可能是…万物诞生的“源初”之点!是宇宙循环的一个关键节点,蕴含着超越想象的巨大能量与…无法理解的恐怖规则。
…那位先贤认为,“荒疫”并非单纯的外来入侵者,其特性更接近于某种“规则污染”或“信息熵增”的具象化体现,其源头,很可能就与“归墟\/源初”的某种失衡或“泄漏”有关。
…“落星”执行的“千秋”项目,其试图连接窃取力量的“那个地方”,经过晶球内的信息比对推演,有超过七成的可能性,就是“归墟\/源初”的某个表层映射或接口!这是一种极度疯狂而危险的行为,如同试图从黑洞边缘窃取火焰。
…日志主人最后选择的,正是这条“星殉古路”。他或许并非盲目逃亡,而是带着某种最终的目的——要么在终点找到解决“荒疫”的方法,要么…以自身为祭品,尝试平息或阻断那“泄漏”的源头?
…晶球信息最后提到,欲安全通行“星殉古路”,不仅需要强大的舰船性能和精准的导航,更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灵坐标”作为引导,否则极易迷失于时空褶皱之中,或被“归墟”散逸的力量同化。而这种“心灵坐标”,通常与航行者的强烈执念或某个深植于灵魂的印记有关。
所有的信息,在此刻汇拢!
荀渭猛地睁开眼睛,瞳孔之中星光流转,又缓缓隐去。
他明白了许多,却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日志主人前往“归墟\/源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成功了吗?他还活着吗?
而他自己…这个被选中的“零号备用体”,这个身负“烬”之核心的存在,他与“归墟\/源初”又有着怎样的关联?那声“回来”的低语,那“它们在等待”的警告,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条“星殉古路”,他又该如何去?即便去了,那所谓的“心灵坐标”又是什么?
线索似乎清晰,前路却依旧迷雾重重。
他强压下翻腾的思绪,又依次接触了另外两枚晶球。
【源海窥秘·星图初解】让他对这片陌生星域以及那所谓的“源海”有了初步认知,补充了脑海中的星图信息。
【荒疫溯源·心防之要】则详细阐述了“荒疫”(即血疫)那种侵蚀心智、扭曲规则的特性的种种表现与推测的起源,并着重强调了坚守本心、凝聚意志的重要性,其中一些法门对他抵御低语和侵蚀颇有启发。
当他的意识从最后一枚晶球中退出时,整个“静思堂”的光芒似乎微微黯淡了一些,那三枚晶球也变得稍微透明了几分,仿佛其中的能量为了向他展示信息而有所消耗。
荀渭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三枚晶球与这间沉寂的石室躬身一礼。此地的收获,远胜之前,为他拨开了太多的迷雾。
他收回青铜令牌,那圆形石门再次无声滑开。
走出静思堂,他并未沿原路返回枯荣玄境,而是根据晶球中获得的信息以及令牌的微弱指引,选择了石室另一侧的一条隐秘向上的旋梯。
这条旋梯更加狭窄,盘旋而上,阶梯之上竟有淡淡的云气缭绕。
当他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眼前豁然开朗!
他已然置身于“落星”巨舰的最高点之一——观星台。
这是一个露天的、方圆不过数丈的圆形平台。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只有一圈低矮的玉白色栏杆。抬头望去,不再是人工穹顶,而是真实无垠的、冰冷漆黑的宇宙深空!无数星辰如同钻石般镶嵌在墨绒般的夜幕上,近得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遥远得令人心生敬畏。
一种浩瀚、孤寂、自身渺小如尘埃的感觉,瞬间攫住了他的心灵。
狂风呼啸,那是巨舰航行带来的罡风,冰冷刺骨,却也将此地的尘埃与腐朽气息一扫而空,只余下最纯粹的宇宙真空般的冰冷与死寂。
他缓缓走到栏杆边缘,向下望去。下方是“落星”巨舰庞大无比、延伸至视野尽头的漆黑舰体,不少区域破损严重,甚至能看到一些巨大的撕裂伤口和凝固的金属熔流痕迹,诉说着曾经遭遇的惨烈创伤。更远处,那些扭曲蠕动的暗红色血锈污染区域,如同巨舰身上无法愈合的丑陋疮疤,散发着微弱的不祥光芒。
而正前方,透过观星台边缘一个古老而精密的环形观测仪器的镜片望去——
在那无垠星海的深处,在一片令人心悸的、仿佛连光线都能吞噬的绝对黑暗区域边缘,他看到了!
一条极其细微、若有若无、由无数破碎星光和扭曲时空波纹勉强勾勒出的…蜿蜒路径!
这条路径散发着一种极其危险、极其不稳定的能量波动,仿佛随时都会断裂、消失。它的一端,连接着“落星”巨舰此刻所处的方位,而另一端,则毅然决然地、义无反顾地…延伸向了那片令人望而生畏的绝对黑暗——归墟!
星殉古路!
它真的存在!而且,似乎尚未完全断绝!
日志主人,就是沿着这条路离开的!
荀渭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血液奔流的声音在耳边轰鸣。
他能感觉到,脑海中那冰冷的权限印记正在与那条古路产生一种遥远的、微弱的共鸣。手中的青铜令牌也在微微发烫。
只要他愿意,似乎…就能通过这观星台上的某些装置,锁定那条古路,尝试追寻而去!
然而,就在他全神贯注于那条危险而诱人的古路之时——
一道快如鬼魅、冰冷无声的暗影,如同融入夜色的毒蛇,悄无声息地从他侧后方的阴影中暴起发难!
一道凝聚到极致、蕴含着恐怖腐蚀性能量与精神冲击的暗红色锋芒,直刺他的后心要害!
时机、角度、狠辣程度,都拿捏得妙到巅毫!正是他心神被星殉古路所吸引、警惕性降至最低的刹那!
偷袭!
(第一百零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