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临时同盟在督查组的死亡威胁下得以巩固,但前路并未因此变得平坦。遵循李婉晴基于数据筛选出的路径,沈啸天与她穿过一系列错综复杂、仿佛永无止境的青铜甬道与天然岩缝,环境的温度开始急剧下降。
呼出的气息瞬间凝成白雾,墙壁上开始出现霜花,脚下坚硬的岩石逐渐被光滑的冰层覆盖。最终,他们抵达了一处令人望而生畏的所在——一个巨大的地下冰渊。
眼前豁然开朗,却又被无边的寒意与险峻所充斥。这是一个难以想象存在于山腹深处的巨大空洞,穹顶高悬,倒挂着无数参差冰棱,如同巨兽的獠牙。脚下,是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只有凛冽的寒风从深渊底部呼啸而上,带来刺骨的冰冷和硫磺混合着某种古老尘埃的怪异气味。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面崖壁上,那由万古寒冰自然凝结形成的、轮廓隐约似人似兽的巨大冰胎——“昆仑胎”。它镶嵌在幽蓝色的冰壁之中,内部似乎有微光流转,静谧而诡异,散发着令人心神悸动的能量波动,正如李婉晴探测器上所显示的强能量反应。
连接他们所在平台与那“昆仑胎”冰墓的,只有三条宛若自然天成、实则处处透着人工斧凿痕迹的冰桥。这些冰桥最粗处也不过容两人并肩,狭窄处仅能踏足半只脚,表面覆盖着一层滑溜的薄冰,在不知从何而来的微光下,反射着危险的光芒。冰桥两侧,零星分布着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岩钉,似乎是前人留下的借力点,但大多已被厚厚的冰层包裹,可靠性存疑。
“磁场干扰指数急剧攀升,超过阈值。远程通讯已中断,墨痕的支援无法接入。”李婉晴冷静地汇报着糟糕的情况,她手中的数据分析仪屏幕剧烈闪烁了几下,最终黯淡下去。她尝试重启,但毫无反应。“部分精密探测功能失效。环境威胁评估:极高。低温会导致体能快速流失,反应速度下降。冰桥结构稳定性未知,存在隐藏机关概率87%。”
她说着,不由自主地拉紧了身上单薄的衣物,脸色在低温下显得有些苍白。她的身体素质显然不如经受过严格体能训练的沈啸天,对这种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要差得多。
沈啸天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肺部传来微微的刺痛感。他检查了一下缴获自督查组的装备,确认武器机能正常,又将一条备用绳索牢牢系在腰间,另一端递向李婉晴:“绑上。跟紧我的落脚点,每一步都必须确认承重。”
他的声音沉稳,在这种环境下给人一种可靠的支撑感。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的冰桥,试图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规律或陷阱。纯粹的武力在这里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更多的需要依靠谨慎、平衡感和对危险的直觉。
李婉晴没有犹豫,迅速将绳索在腰间系紧,动作因为寒冷而略显僵硬。她点了点头,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沈啸天的脚步和前方的路径上,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计算着冰桥可能的承重结构、冰层厚度与气温、湿度之间的关系,试图为两人规划出一条理论上最安全的路线。
“左侧冰桥,起始段三米内,避开中央区域,那里冰层颜色有细微差异,可能中空或连接触发装置。”李婉晴低声提示,她的观察力在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沈啸天依言,小心翼翼地将脚踏上冰桥边缘,身体重心微沉,感受着脚下传来的坚硬与滑腻。冰桥似乎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簌簌落下些许冰晶,坠入下方无尽的黑暗深渊,听不到任何回响。这无声的坠落,比任何巨响都更能催生人心底的恐惧。
他稳住呼吸,如同最灵敏的岩羊,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李婉晴紧随其后,她的步伐不如沈啸天稳健,但有绳索相连和前者的引导,倒也勉强能跟上。两人的重量压在冰桥上,每一次微小的位移都牵动着彼此的心弦。
寒风如刀,刮过脸颊。四周只有风的呼啸和脚下冰层偶尔传来的、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在这片死寂的冰渊之上,两条渺小的身影,正沿着脆弱的冰之桥梁,向着那神秘的“昆仑胎”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死神共舞。深渊之下,那冰冷的黑暗,仿佛巨兽张开的嘴巴,等待着吞噬任何失足者。
【校长评语】
李婉晴:智力 42 (+1,在极端环境下仍能进行有效分析和路径规划),环境适应性 11 (-1,低温环境对其造成明显生理负担)。状态:【高负荷运算】、【生理不适】、【感官专注】。
沈啸天:耐力 15 (-1,持续对抗低温和精神压力),敏捷 14 (-1,环境限制),平衡感+1(临场适应)。状态:【负重前行】、【高度警觉】、【引领者】。
同盟状态:协作效率维持。在具体生存压力下,分工明确(沈啸天主导探路与风险承担,李婉晴主导环境分析与路径规划)。信任度微升(基于绳索相连的实际依赖)。评价:【危境中的功能性互补】。
环境威胁:极低温、强磁场、复杂地形(冰桥)、潜在机关、深渊坠落风险。评价:【多重致死因素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