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落在苏念摊开的笔记本上。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带去北京表彰大会的各种材料——希望小学孩子们画的明信片、图书馆新书架的照片……她的指尖轻轻抚过一张拍立得,照片里的小雨正抱着一本《海洋百科》笑得灿烂。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门口传来,她一抬头,正好跌进陆星衍带着笑意的眼睛里。他手里拎着个印有“青春榜样”的帆布袋,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两人一会儿要换的正装。
“车票证件都收拾好了,”陆星衍把袋子轻放在她桌角,俯身时瞥见了那张照片,不由得笑了,“要是小雨知道咱们要去北京,准又得天天念叨天安门了。”
苏念一边笑,一边把照片小心地夹回本子里:“等回来,我们把大会的视频拍给她看,再给她带个天安门模型,她一定高兴。”
列车抵达北京时,秋日的阳光温软得像糖。微风里夹着不知从哪条胡同飘来的桂花香,接站的工作人员一路将他们送到一座庄重的礼堂前。电子屏幕上,“全国‘青春榜样’表彰大会”几个字正缓缓滚动,周围来往的人都衣着正式,神情里带着光。
“真没想到,我们居然能走到这儿,”苏念望着屏幕,语气里有些恍惚,“一开始,我们只不过是想帮孩子们建一所……能看见海的学校。”
陆星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到的。接下来,我们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彩排刚结束,两人正在后台整理讲稿,一个清脆又熟悉的声音突然从走廊传过来——“姐姐!哥哥!”
苏念蓦地回头,竟看见小雨穿着崭新的蓝色连衣裙,扎着利落的马尾,被她爸爸牵着手,就站在不远处的光里。小雨手里还攥着一个用彩绳系好的贝壳,一见到苏念转身,立刻挣脱爸爸的手,像只小鸟似的扑进她怀里。
“小雨?!你怎么会在这儿?”苏念蹲下身紧紧抱住她,惊讶地望向走过来的小雨爸爸。
“是教育部邀请我们作为山区孩子代表来的,”小雨爸爸笑着解释,“这孩子成绩好,还拿到了北京夏令营的名额。一路上啊,就光听她念叨你们了。”
小雨这时才小心翼翼地把一直握在手里的贝壳递过来:“姐姐,这是我在海边捡到最亮的一个……送给你。谢谢你们让我来北京。”
陆星衍站在一旁,目光温润:“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小雨。是你和所有孩子,让我们明白了做这一切的意义。”
表彰大会正式开始,苏念和陆星衍并肩走上讲台。他们展示着希望小学的照片,讲述那面红砖墙、那片向日葵花田,和孩子们藏在心底的梦。当提到小雨想带全班同学看海时,台下忽然响起一阵掌声——苏念顺着声音望去,小雨竟坐在第一排,使劲鼓着掌,小脸上写满了骄傲。
“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陆星衍接过话筒,声音沉稳而清晰,“但这件事让我们明白:青春的意义,就是用自己那一点力量,为别人点亮一盏灯。”
掌声再一次响起,这一次更加热烈。小雨甚至站了起来,朝着台上喊:“姐姐哥哥最棒!”
那天会后,小雨拉着他们去了天安门。她在城楼前仰头看了好久,然后紧紧牵着两人的手,在广场上合影。照片里,小雨站在中间,左边是苏念温柔的笑,右边是陆星衍沉稳的注视,背后是天安门庄严的轮廓。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暖得像希望小学那片永远向阳的向日葵。
“等我长大,也要像姐姐哥哥一样,去帮助很多人,”小雨看着刚拍的照片,格外认真地承诺。
苏念蹲下来,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他们带小雨去了海洋馆。她站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前,看海豚与鱼群安静地游弋,眼睛亮得像藏进了整片星海。她悄悄拉住苏念的手,小声说:“姐姐,我要把这里看到的都画下来,带回去给山里的同学看。”
那一刻,陆星衍忽然侧过头,对苏念轻声说:“明年我们去希望小学的时候……把孩子们也带来北京看看吧?”
苏念转过脸,眼里漾出光来:“好呀,那我们从现在开始准备,一定带他们都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回程的列车启动时,小雨趴在窗边用力挥手:“姐姐哥哥,我会想你们的!我们明年见——”
苏念也朝她挥手,直到那小小的身影渐渐模糊在远方。她回过头,发现陆星衍正低头看着手机里三人的合影,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在想什么?”她轻声问。
陆星衍把照片递到她眼前,目光柔软:“我在想,我们的青春故事,又多了值得珍藏的一页。而且这一页……还会一直写下去。”
苏念看着照片里三个挨得很近的笑脸,也笑了:“嗯,会一直写下去的。”
窗外的阳光依然明亮,路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掠去,像一页页被风翻过的时光。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温柔的序章——未来,他们还会带着更多的爱与希望,走向更远的地方,写下更多属于青春与梦想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