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在供应链危机下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以及随之启动的“纵深战略”和“灯塔计划”,通过各种情报渠道,持续不断地汇集到卡尔·温斯顿位于纽约的指挥中心。每一份报告,都像一根冰冷的针,刺扎着他日益焦躁的神经。
他面前的大屏幕上,正展示着星火供应链大会的现场照片、“灯塔”工厂改造前后的对比数据,以及中国官方媒体对星火科技聚焦核心科技、深耕实体经济的积极报道。这些信息共同勾勒出一幅让他极度不安的图景:星火不仅没有在他的精准打击下崩溃,反而借此机会,更加紧密地融入了中国国家的产业战略体系,获得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一群废物!短视的蠢货!”温斯顿猛地将手中的平板电脑摔在昂贵的地毯上,屏幕瞬间碎裂。他精心策划的、本以为能一击致命的供应链绞杀,结果却成了帮助对手完成战略转型的“催化剂”。这种失控感和战略误判,让他几乎发狂。
更让他恼火的是,温斯顿联盟内部,因此次行动的失利而日益高涨的质疑和离心倾向。持续的高成本投入(游说、施压、利益交换都需要巨额资金和资源)和不见显着成效的打击,让越来越多的成员企业开始计算自身的得失。
在一次联盟核心成员的视频会议上,这种不满终于从暗流涌动变成了公开的讨论。
“温斯顿先生,”一家欧洲老牌工业软件巨头的cEo,语气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星火在政府支持下推动的供应链国产化和行业深耕战略,已经极大地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我们继续维持当前这种全方位、高成本的打压策略,效果正在急剧递减,反而可能促使中国更快地建立起一套独立于我们之外的技术体系和供应链生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并不符合欧洲企业的长期利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完全割裂意味着我们将自动放弃这个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我认为,是时候调整策略,考虑‘防风险下的接触’(de-risking and engaging),而非徒劳的、可能导致双输的‘遏制’(containment)。”
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另外几位欧洲成员代表的 tacit 赞同。甚至一家美国半导体设备商的代表也委婉地表示:“我们的股东更关心长期的投资回报。持续的政治和商业风险,已经影响了我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或许我们需要一种更灵活的策略。”
温斯顿脸色铁青,强压着怒火,试图再次用“共同价值观”、“技术安全”和“长期战略威胁”来统一思想,捆绑盟友。但他能明显感觉到,以往屡试不爽的“意识形态”大棒,这次挥舞起来显得格外沉重和无力。利益的考量,最终压过了空洞的口号。
会议在一种不愉快且充满分歧的氛围中结束。温斯顿意识到,联盟的共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他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如臂指使地调动整个联盟的资源。
挫败感和愤怒之后,极致的冷静回归。温斯顿是一个极其现实的机会主义者。他明白,直接、正面的全面对抗战略已经失效,甚至开始反噬自身联盟的稳定。他必须进行调整。
他开始了新的、更加阴险和隐蔽的布局:
战略欺骗与缓和烟雾:指示联盟控制的媒体和智库,适时释放一些“愿意在公平对等前提下与星火进行对话”、“承认中国在部分技术领域取得进展”的烟雾弹,试图麻痹对手,制造缓和假象,为后续行动争取时间和空间。
重点转向精准破坏:将打压的重点从广泛的供应链和舆论,转向更核心、更隐秘的领域。加大对“星火”核心技术的商业间谍活动;利用网络攻击等手段,窃取“炎黄一号”和“磐石之心”的相关数据;寻找机会贿赂、策反星火核心研发团队的关键成员;以及,密切关注并寻找利用“伏羲”AI潜在风险和漏洞的机会。
内部清理与权力巩固:暗中启动对联盟内部那些与星火暗通款曲、或动摇倾向最明显的成员的调查,收集“黑材料”,准备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清理,杀鸡儆猴,巩固自身对联盟的绝对控制权。
温斯顿的阴影并未散去,而是从一场公开的围猎,转变为隐藏在更深暗处的毒蛇。他从一个挥舞着大棒的野蛮人,变成了一个潜伏在草丛中、等待猎物露出破绽的致命猎手。他知道,与星火的较量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他需要更多的耐心,也需要等待一个能真正给予星火科技内部重创的机会。而在他看来,那个神秘且似乎充满不确定性的“伏羲”AI,或许就是下一个值得重点关注和利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