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闲的面前摆着十三本关于圣婴的书籍。
第一本,描述的是降婴大会的一系列步骤、程序和注意事项。结合这本书中描述的内容和心魔祖师的记忆,施闲清晰的明白了自己现在这具肉身的来源,以及现在这副鬼样子的原因。
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融合怪,融合了十亿资粮之后形成的产物。而从种族上来说,他已经不算作是人类了,而是一种畸胎魔。聚集了十亿资粮“类寄生”“躯体”“灵魂”等特性,从而造就出来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怪物。
而从剩下的十二本书籍中,施闲明白了圣婴的强大,以及它为什么这么强大。总的来说,这个怪物主要有几个特点,或者说是优势:
第一,功法的强适配性。由于其身躯是由十亿资粮凝聚而成,虽然这十亿资粮本身都不具备灵根,但量变引发质变,凝聚出来的这副躯体,在修行几乎所有功法上,均具备中上水平的资质,所以上一届圣婴是成套成套的选择功法,进行修行。
由于苍胜神州修仙功法数量繁多、门类齐全,且体系健全完备。一般的修士,无论资质如何,只要是有灵根,在功法上的选择面还是比较广的。但基于体内真气的平衡,一般都是主修1种功法,辅修1-2门功法。少数体质特殊的,能主修2-3门功法。
但上一届圣婴主修五十几种功法,不是他不能主修更多,而是时间不够,毕竟他从出生到死亡也就短短的三千多年。
而主修功法多的好处
一个是自成体系。这五十多种功法是通过精心搭配的,不仅能够互相促进,而且某功法遇到瓶颈时,可以转由其他功法破境,极大的提高了圣婴境界的提升效率。
二是庞大的真气体量。多种功法的同时修行,本就能产生大量的真气,而一些特殊的功法还能运用体内不同的窍穴储存和运转真气,导致圣婴体内的真气量与同阶修士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三是极灵活的应对能力。你就这么理解吧,既是战士又是法师还是奶妈还是肉盾还是刺客,还是阵法师,无论你是什么类型的修仙者,他总能针对性的拿出对应的方法对付你,容错率极高,针对性极强,攻击端的搭配随意度极高。
好比说,你见过一边喷着三昧真火,一边耍着金箍棒,一边还念着咒,一边还布着阵法的孙悟空么?你和他怎么打?
四是真气属性的复杂性。多属性功法组合后形成的特种真气,威力强且难缠,一旦入体,敌人战力立即大降,且很难祛除。
看到这,施闲才恍然大悟,难怪他对《七情炼魂劫》的上手,并没有什么难度。本来他还是准备了好几个备用功法,但由于《七情炼魂劫》“刚好”能修行,所以这些备用功法,他都没有用上。
第二,对他人能量的掠夺能力。圣婴作为一个畸胎魔,很好的保留了资粮这种“类寄生”的特性。他可以通过寄生,或者通过类似血管的手指和脚趾,从他人身上汲取能量,强大自身。
其实魔道中类似“吸星大法”这种汲取他人能量的功法有很多,如《噬灵诀》《吞元玄功》《血煞夺元功》等,但这类功法和圣婴的这种汲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首先,上述的各类汲取他人能量的功法有个最大的制约点,那就是异种真气的消化问题。
无论是修仙的还是修魔的,只要是修士,异种真气入体,基本都是一种毒药,是需要尽快排出体外的。
两种真气在体内,基本只会互相冲突,导致修士受伤,甚至走火入魔。
这些功法虽然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但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对他人的真气进行消化,这期间损耗率很大,其效率怎么说呢,胜过一般的修仙资源,但不太多。
其次,就是可供吸收的对象并不多。这类修士能吸收的群体限定较多,如境界不能太高、真气属性要比较相近等,导致他们的“受众”并不广泛。
所以,这些修士根本没办法做到“量大管饱”。
大部分魔修在自身条件符合的情况下,一般只是辅修这类功法,遇到合适正道修仙者可以找机会吸一吸。
至于吸其他魔修?正魔大战的背景下,全域覆盖的阵法监测下,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
而圣婴的能量汲取则完全不同,许是因为10亿资粮带给它的多样性,圣婴汲取他人能量,不太挑吸收对象,且消化速度极快,除非是遇到属性冲突十分剧烈的真气,需要一些时间慢慢消化,其他的真气,虽不能说瞬息化物,但食谷善化还是说得过去的。
而这,也是上一届圣婴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第三,灵魂的强大。那可是十亿资粮凝聚的神魂啊,虽是白纸一张,也得亏是白纸一张,不然无论是施闲还是心魔老祖,想那么轻易的夺舍,怕是不太可能。而这庞大的灵魂体量,让圣婴修行起魂类功法时,其效率与威力堪称恐怖。
第四,熔炼他人。本就是融合怪的圣婴,在对方无力反抗的情况下,可以缓慢的将对方融入自己体内,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弊端肯定是有的,在融合的这段时间,圣婴会处于虚弱期,且不可打扰,且时间很长,基本需要闭死关,还需要他人保护。
好处就是除了可以消化对方修为,甚至能吸收对方的一些修行感悟,还能熔炼对方的丹田,炼成圣婴的第二丹田。若能吸收具备神通的修士,还有可能拥有对方的神通。
对此,修行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书中描述这种现象可能涉及到的成分比较复杂,大概率与双方的功法、神通的适配性,以及圣婴在熔炼时的境界和感悟有关。
在施闲看来,圣婴,就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典型代表。而圣婴的这些特性,最大的共通点就是兼容性。
而《圣婴法典》,就是能够把这些特性,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功法。
上述这些,是正魔两道对圣婴最关注的地方。也是心魔祖师最关注的地方,这些书籍已经不知道被心魔祖师翻了几遍,书角都起卷了,书内也到处是各种标记和随手写下的体会。
而在其中一本书里,施闲发现了一个让他最关注的一个信息。
那就是恢复正常样貌的办法。
不是说施闲没办法拥有正常的人型,幻化之术、易容之术、变化之术,他从心魔祖师的记忆中,能找到不下三十种让自己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的外貌,甚至想要多帅有多帅,想要什么性别也都行。
但这在施闲的心中,这些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而书中的这种方法却是圣婴从本质上进行的改变。
那就《圣婴法典》中所记载的,当圣婴突破至大罗金仙境时,将会有一次化形的机会。
何为化形?山川草木成精,鸟兽鱼虫成妖后,都会一次化为人型的机会,这个化形的时期主要与血脉、资质有关,而化形后的样子主要与种族和心性有关,不以个人意志而转化、改变。
那圣婴为什么有化形的机会?圣婴是魔呀,畸胎魔。
一般来说,未化形的山川草木、鸟兽鱼虫要么吞吐日月精华,要么修炼本族功法,毕竟它们体内的筋脉、丹田与人类是不一样的。
圣婴虽说化形前就能修行人族功法,而且跟搞批发式的。
但化形后还能有个质的提升,那就是——融会贯通。
前文我们说过,圣婴此前修炼绝大部分功法的资质,只是中上水平。
但化形时,圣婴的肉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筋脉、魂魄、丹田,带着各功法的属性,各功法的特点融合为一。
这不是降婴大会那般通过术法和阵法,人为的融合,而是天道伟力作用下的融合。
在这过程中,由于圣婴此时的境界是足够高的,也就是刚踏入大罗金仙,它是全程观看且感悟这个过程的。
化形后,圣婴可以根据融合的过程和融合后功法的运转,整理出来一份天然的,与其适配性极高的功法。
这份功法,被当时的那位圣婴取了个名字,叫做《圣婴法典》。
化形后,圣婴的躯体变了,变的和正常人无异了。
而他的修行模式也变了,不再主修几十种功法了,而是主修《圣婴法典》,并通过其他功法,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
看似变得单一了,但其实相对于其他功法的修炼而言,由表及里了,不再广而泛,而是一门一门的,深层次的融合入自己的修行功法中。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化形后的圣婴,在其他功法的修炼上,都有了极高的修炼资质,只是选修功法的速度和效率变慢了,但质量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真正熔炼一门功法,视功法的复杂程度,常是以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为单位的。
而根据这些书中的记载,魔道手中现存的这份《圣婴法典》,是可以直接修炼至亚圣的。各方修士猜测,当时这份《圣婴法典》的主人,便是修炼到了亚圣境。
同时,《圣婴法典》晋升到亚圣的方法,并不是天碑上描述的晋升方法,而是功法自带的,能通过修炼,便可提升至亚圣的方法。
而这些变强的信息,都不是施闲最重视的。
能化成人形,才是施闲最关注的。
当他通过心魔祖师的记忆,清楚化形真正的含义时,他捧着书的双手颤抖了。
他把这十三本书籍摊在石床上,跪趴在床边,逐字逐句的看着有关化形的内容。
当他反复比对,并最终确认自己有机会通过化形,从本源上恢复人的身躯时,他捂着脸趴在床上抽泣。也不知他哭的是自己这丑陋的身躯,还是自己这悲惨的经历,亦或是遥远不知何处的家人。
由于缺乏有效的计时工具,施闲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哭了多久,只知道自己最后哭的昏昏沉沉的,然后便睡了过去。
等施闲醒来后,他睁着眼看着山洞的顶部发着呆。
他的心里想了很多,自己之前的摆烂不修炼,真的是因为这丑陋的外貌么?还是情绪的一种累积?亦或是在逃避?
自己真的有能力修炼到大罗金仙么?毕竟自己可没有《圣婴法典》啊,自己还对这些功法挑挑拣拣的。仅凭心魔祖师留下的资源,能修炼到大罗金仙么?
那自己要出去么?自己这副鬼样子,出去会吓到人的吧?
而且,正魔两道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正道那些大罗金仙的意识离开前,说的那些话可信么?
魔道对占据圣婴身躯的自己,存在信任么?
这个苍胜神州,除了这个山洞,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