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体弱多病真的给家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深刻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且努力赚钱吧!
“妹,那边还有点小白鸡没挖完,这里又发了黄精这好东西,而且还不少,你看那边还有好几大丛,你先歇一会儿,等我挖完这一片再去其它地方找”。
“我不累,就在附近转,你慢慢挖,时间还早”。
想到补阳,薛涵妤想到了一味中成药,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在这个时代,六味地黄丸应该属于壮阳了吧?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对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效果最佳。药材配伍也记得,就是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获苓、泽泻,可惜自己制不了,没那个条件,制药过程中细节不知道,药材也没有,真制不了。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逍遥丸,女人的最爱之一呀!它的用药有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死记硬背也是有好处的,才背了这么一会,机会不来了?
两种药丸都没有,也制不了,但两种药丸中都有同一味药材:茯岑!这东西自己见过,认识它的植株,和前面几种一样,茯苓同样已经规模化人工种植,河南云南都有种,尤其是云南,中药种植大省。
但是,中药材的种植不同于普通植物的种植,长势好不一定药效就好,所以外公没少跑种植基地,而他又把这项工作当作最佳旅游途径,一边干正事一边带着外孙女游逛,家里人管这叫做蹭新鲜空气。
对,下一个目标就是茯岑,桂枝茯苓丸也挺有名,茯苓本身就是利水渗湿的利器,还能健脾、宁心,说到健脾,茯苓糕!口水又上来了,这脾胃不需要再健了,还是赶紧想办法填吧!
茯苓能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惊,腰膝酸软,脾虚食少(这个少见),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真的是味好药材!
茯苓长啥样?长椭圆形形叶片,比黄精的叶片更满足“椭圆形”几个字,叶边缘有锯齿,叶片光滑格致,茎干褐黄干燥,花朵细小,白中带点粉红,果头圆润光滑,先绿后红,挺漂亮的,它也喜欢潮湿松软的腐质土,还喜欢充足的阳光...... 向着目标地进发!
这成串的有红有绿的小圆果子不就是茯岺的果实!不用费心扒开下面看了,它就是茯岑!长松树旁边的,松茯苓,茯苓中的上品!
“三哥!三哥!”
“来啦来啦!”
许三旺有了新主意,趁小妹还不累,多发现几种好药材,发现一种认一种,不用采完,记住就行,慢慢采挖。
“这叫啥?”
“茯苓,在松树旁边的最好,叫松茯岑,它的块根挺大挺肥的,挖起来应该有点费力”。
许三旺:离松树有点远,不过记得长啥样就是了。
“没关系,我先慢慢刨一棵试水”。
挺机灵的。
两兄妹一个看着,一个卖力而又小心谨慎挖着,大大的肉肉的块根越露越多,粗粗壮壮的,个头挺大,一根就有个四五斤重。
咦,好像不对,嗯,记忆有误,这东西叫土茯苓,自己把前面的土字漏了,不过这土茯苓也是好东西,药食两用,刚才瞎掰了一通,得纠正!如何纠正?
松茯岑,上品松茯岑是图噜对了的,只是品种搞错了,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的根茎,它才是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能治疗的病症有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孪痛或局部肿胀,以及湿热淋浊,妇人带下黄臭或者阴部瘙痒,还有疮疡痈肿、瘰疠、疥癣等症。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不是植物,是菌。它能渗湿健脾,清心安神,利水养胃,主治泄泻,食欲不振,痰多咳嗽,小便不利,脾虚腹满,恶心呕吐,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状。
之前自己记混了,不过不要紧,自己又不干中医,只是想挖点药材卖钱解决一下温饱而已,记错了也不犯法,拍拍脑袋打起精神继续干!
茯苓是真菌科,松茯苓,长松树下?菌,木耳也是菌,长枯树上,思路正确!得找枯死的松树。
枯死松树找到,不过不太潮湿,腐质土不多,红泥土都能看见,思路在哪里呢?松露,珍稀菌种黑松露有个土名叫猪拱菌,猪茯苓,思路正确!松露埋土里看不见,但猪能闻到它的味道,所以用长嘴巴拱出来,茯苓也埋枯松树下面看不见,也没猪来帮自己拱土,等等!这土不对劲,松软开裂还上隆,底下有东西在生长?
薛涵妤蹲下用棍子小心翼翼扒着开裂的隆起土,才扒开一两寸,一个褐色的东西露面了!还有股菌子特有的香味。
松露?松茯苓?不知道!
管它的,都是好东西,扒,扒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