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外面,于氏跟杏花嫂子去灶间忙活,夏兴南父子与刘震山及刘家的大儿子刘明海二儿子刘明远在堂屋聊着家常。
“下午晌,我看你上山背山肥,家里的地还没整好吗?明天让大海两兄弟跟你一起去。”他们家人多地少地里的活计早早完事,近几天都忙着进山摘果子。
“都整的差不多了,我就是闲不下来。”夏兴南想到清姐儿说的那些,正色道。
“老哥,谨哥儿在书上看到说,咱这可以种冬小麦。老哥你年轻那会走南闯北,又去军营待过,可有听说这事?”
夏兴南下意识将这事情摁到怀谨身上。
清姐儿之前是傻妞,突然清醒了可以说托墨玉、方丈大师的福,这莫名其妙地还会很多他们也不知道的东西就有些说不过去。现在怀谨哥俩也将要去学堂,之前跟着赵先生也学了一些,有事情就说是他们从书上看来的也更有说服力。
而且,女子在这世道生存总比男子多几分艰难,特别是他们这种小门小户,女儿家是万万不能贪图浮名的。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名气越大,危险越大。他只这两个闺女,只希望她们平平顺顺嫁个好夫婿安乐一生。
怀谨听他这么说,微微一愣。他们家女儿是宝,儿子是草,他爹更是在坑儿子这事上一直不遗余力。
“冬小麦?”刘震山只迟疑了一下,忽地眼前一亮。“谨哥儿,这事真的可行?”
“什么东西行不行的?”
怀谨还没开口,堂屋又进来几人,正是大爷爷家以及二爷爷家的人到了。
夏兴南刘震山几人都起来,将大爷爷二爷爷迎至主位。
虽然于氏上门请客,说是让他们一家子都来,但时下家家户户都紧着吃食,一般家里妇人孩子是不跟着上门的。刘家一家子全都上门也是因为于氏极力邀请,再加上今儿卖络子的事要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老三呢?”大爷爷坐下问道。兄弟几人,夏老爷子排名第三,在大爷爷面前夏老爷子也就只得一个老三。
“呃,爹他有事。”夏兴南面子有些挂不住,这儿子请客老子不肯出席明显是下他面子。
“老三这几年越发糊涂了。”大爷爷只说了这一句,在场的人除了二爷爷都是小辈,没人敢接话。
“你们刚刚说什么行不行?咱们男人不能说不行。”二爷爷家二儿子夏兴志开玩笑道。
“你这小子,净说胡话,谨哥儿几个还在呢。”二爷爷的大儿子夏兴明在他后背拍了一掌。
他不说还好,大家哈哈一过,一说怀谨几个还未成亲的小伙子就闹了个脸红。
言归正传,脸红归脸红,怀谨将冬小麦的事情说了个大概。
“也就是说,秋日整地后施肥选种育苗按照正常的程序就可以种植冬小麦了?”
“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过都是从书上看来,东一句西一句也不是很完整,我们商量着今年先试试,就算不成功不过是费点种子,也不耽误明年种苞米。”
有些话得说在前头,先小人后君子,不要到时候出了事情还得埋怨。
“谨小子说的有道理。这东西咱也没试过,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成也不怨;若是成了,那就多了一茬庄稼,多了一份收成。这是史无前例的好事!”
大爷爷向来是最开明的,也最具魄力,当场拍板。
“兴华,你明天召集族里几个老的先商量商量,若他们同意再全村通知下去,村里人不愿种的也不勉强;若是,族老他们不同意,那就咱自家先种,就像谨小子说的那样,最多费个种子钱。”
“行!”夏兴华是里正,这些事绕不过他。不成没甚大损失,若是成了,说不定得惊动镇上县里府城,还有可能惊动皇家,到时候,不说老二家就是他这个里正也是面上有光。
“谨小子,那些书可还在。”若是惊动上面人家要来考察,说不定要这些东西。
“我看的书大多是赵先生带来,您也知道石屋失火,那些书都销毁了。”怀谨说起那些销毁的书装的是一脸可惜。
“回头我将记得的那些整理默写出来,咱也有个依据,不然两眼一抹黑,从未在冬季种植过,一切的都要摸索,进展绝对会缓慢很多。”
“是这个理!”二爷爷一直是个透明人,这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引得众人都看向他。他不说话,几乎没有人想起他的存在。“咋的,我说错了?”
“没有没有!”大家打哈哈。
于氏烫了一壶酒过来,镇上买的熟食卤肉摆上,现炒的蔬菜还在锅里,让大家伙就着炒豆熟食先喝起来。
“清姐儿她们可吃上了?”夏兴南问道。
往常老宅的人过来就没有淑姐儿姐妹上桌的机会,都是捡剩下的,刚刚他看媳妇还特意摆了两桌。
“放心吧!饿不着你闺女!”于氏可舍不得闺女饿肚子,早就让她们姐几个在灶房吃上了,都是自己人也不讲究了。
“哈哈!兴南老弟可数咱望江村第一疼闺女的!”刘震山取笑夏兴南是个女儿奴。
刘明远几个也跟着笑了!
“疼闺女是应该的,闺女在家能待几年,出阁嫁人就是人家的媳妇,嫁的近还能抽空回来,嫁的远了想回来一趟都不容易。”
夏兴明家有个闺女夏怀芸就嫁到县里。县里按说也不远,不过闺女嫁人了哪有还有时常回娘家的。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下地干活操持家务,每年回来一趟也是不容易。
“忘了兴明老哥也是个疼闺女的。”刘震山关顾着取笑别人,忘了自己也不遑多让。
“疼闺女好,疼闺女能发财,没看老二最近又是卖方子又是挖棒槌的,可惜咱家没闺女。”
这说话的是大爷爷家的二儿子。大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里正夏兴华,二儿子夏兴国,三儿子夏兴业。大爷爷家也是早早就分家的。里正家跟夏兴业都是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只有夏兴国只有两个儿子,他还颇为遗憾。
“老人都说天公疼憨人,有福不在忙,憨人有憨福,清姐儿可不就是那个被天公厚待的憨人,往后可有得后福可享咧!”
大爷爷已是古稀之年,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事都看得很通透。
这清姐儿将来是个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