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乐居出来,兄妹三人直奔书肆。
本来怀清想说去趟钱庄,先将银子存在钱庄,不过怀谨不同意,问过原因才知,古代的钱庄存钱不但没有利息可拿还要倒给钱。
这不是明摆着抢钱!
o(一︿一+)o
这时候,怀清无比想要个空间,那可是比银行还保险的存在,随存随取方便的不要不要的。
无数穿越女主这个金手指那个金手指,到了她这要啥啥没有,这么多空间系统,给她一个怎么了?
难道她不是女主,是以她不配?
路上,三人悄悄私下商量,一致决定回去跟家人统一口径。这方子就卖了五十两,其余一百五十两找个地方藏起来。
两百两,对于农家也是天文数字,他们不得不防。
其实,不要说拿着这两百两出现他们家会引起轩然大波,多生事端遭人惦记是可以想象的,就是这五十两也够在村里炸开锅。
望江村背山靠水,这些年又风调雨顺,家家户户说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闹饥荒,但也仅限于混个温饱,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说不定还要欠外债。
不说别家,就他们家,半月前他们还欠着饥荒呢,家里就她娘手里的几个铜子。
一家七口,吃喝自给自足,顶多买些油盐费些布料,一年到头无病无灾二两银也够花销。五十两,够他们轻松个二、三十年左右。
天降财富,自然令人眼热,不论今古。
现代,那些中了超级大奖的彩民一夜之间人间蒸发的也不是没发生过。
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又恨你有!
穷山恶水出刁民,倒也不是她把人性看得太坏。
所以,在没有实力之前,他们要低调,低调是王道。
这银子除了还债,剩余的用来修房子,或给她大哥他们交私塾的束修。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光明正大用光了也就不用惦记。
万事大吉!
他们这半个月天天进城卖糖葫芦,村子里已经有闲言闲语了,说是他们家偷偷发财也不想着带带村里人。
村里全传开了,老宅应该也知道了。
他们只是分家不是断亲,等不及她那老爹开口她阿奶应该就会来,借口都是现成的,比如爷奶需要孝敬。
平常他们得点什么好东西,但凡叫老宅知道,不用过夜她阿奶必到。
古人重孝道,他们割一斤肉,老宅来要,他们爹娘迫于孝道他们也要给三两。
若不给就说你们不孝,这不孝的名声一传出,那么他们就算是臭名远扬了,别的不说,几个孩子以后仪亲都会被人诟病。
这就是古代的孝道!
正因为如此,她爹娘一直被他们阿奶拿捏着,所以那少年公子送的谢礼才不过几年就只剩下那半匹细棉布,她是一点都不稀奇。
这些天,她不仅慢慢熟悉家人,也对老宅有了些了解。
所以,老宅那里她是一个铜子都不想给,银子是别想了,最多割几斤肉表示一下,就当逢年过节送礼买个清净。
况且这肉她也不白送,用不着敲锣打鼓的,她也要搞得全村人都知道,他们卖了方子就给老宅送去了肉表孝心。
赔本赚吆喝,落个买卖人,这题她会。
没银子不服,不服憋着!
说她不孝?
笑话!
不孝,那几斤肉是喂了狗不成?
孝敬非要银子,那天底下几个农家子女孝敬的起?
不要拿不孝的名头道德绑架他们,她拒绝任何形式的道德绑架。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她没有“道德”,谁也绑架不了她。
这银子实际意义上是她的知识财富,田婆子有儿有孙还轮不到她这孙女来孝敬。
这事最好闹不起来,若真闹起来她也会让老宅没脸,甚至影响到夏怀询的名声,到时候她阿爷不出面解决都不行。
夏老头一出面,这事就没有田婆子置喙的余地。
这个结论很好得出来的。
这些年,老宅就是这么过来的。
当初分家只是将他们二房分出来,其余几房并未分家。
其他三房平时所赚银钱,连同地里所出粮食、房契、地契,都在田婆子那里把着。
而她虽横,但内里还是三从四德的古代老太太,出嫁从夫自然以夏老头马首是瞻,所以严格意义上夏老头才是老宅的当家人。
大伯是个木匠,也是个老实的,老实得有点懦弱,所以大房一直是大伯娘把着。
她三叔四叔都在镇上找了活计,一般不回家,只有月末才会拿工钱回来住一两天。镇上生活成本高,两房的子女皆养在老宅,就是第一次她在老宅见过的四个孩子,之后他们忙着上街摆摊也就没怎么接触。
田婆子偏心大孙子,连带着大房的其他人也跟着水涨船高。大伯母母女二人怪会见风使舵,平时没少使唤三房四房几个小的干家务做农活。
干家务做农活也没什么,农村的小子丫头哪个不会做这些,问题是大房母女却是不做这些的。
夏怀湄从小娇惯着长大,长到十五岁不说下地干农活割猪草,就是家里的碗都没刷过,一双手养的白白嫩嫩。
用李氏的话来说,她这闺女是要做官太太的。
夏怀湄也对得起李氏的娇宠,长得千娇百媚婀娜多姿的,怀清见过一面,除却她那尖酸刻薄的性子,的确算得上美人。
田婆子盼着大孙子高中状元,若大孙女攀上个大官也能给大孙子些助力,想通这些,她对大房的事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房四房两位叔叔在镇上卖力干活拿回的工钱全部上缴公中,自家的孩子在家里还食不饱穿不暖。若全家上下都是一样待遇,他们也不说了,但偏偏不是。
虽说他们在镇上打工赚的不及大房,但大房赚的也没落到他们身上,反而是他们填补了大房的窟窿,谁叫夏怀询在弘文书院的花销就是个无底洞。
所以这些年,老宅各房之间看似平静,实则内里已经矛盾重重波涛汹涌。三婶四婶找机会闹过几次,不过都被夏老头平息。
夏老头的宗旨是供出一个读书人光宗耀祖,所有事情都应该为这件事让道。
任何破坏这个宗旨的事物,他都会出面打压,打压三房四房用的是他作为老子的威严,以及夏怀询考中秀才后的各种福利来诱惑两房继续为公中出力。
不过,威胁利诱终不是长久之计,夏老头这个当家人迟早要遭受反抗。
不公,就是原罪。
当然,这是老宅的事,他们已经分家,不享权益不尽义务,相安无事是最好的。
人生很美好,不值得消耗在这些埋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