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兰从自己的屋里拿出信纸放在八仙桌上。
“你们三个,给你们三叔写回信吧。”三人各自拿着信纸开始写回信。
林芝兰回到房间,坐在窗前的书桌前,铺开信纸,开始给她这一世的亲生父母写回信,原以为自己写不出几行字,结果那些从小到大的记忆涌上心头,有林父让她骑在他肩头的画面,三个哥哥放学之后偷偷带她去买米糕的画面。还有林母从小到大对她的谆谆教诲,以及去世的爷爷给她讲家族历史。
一帧帧一幕幕就像才发生在眼前一般,林芝兰写了三张信纸,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以及担忧,最后才告诉他们,自己在这边过得很好,他们又多了一个外孙,已经快两岁了。
林芝兰打算等去拿照片的时候,给父母也邮寄一张她和两小只的合照。让他们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元宵节后,苏旭升开学了,他又恢复了两点一线的学校生活,今年没有下过雪,苏旭阳和苏悦悦也开始下地上工,林芝兰依旧是在家带安安和牛牛。
到了可以领照片这一天,林芝兰吃过早饭就带着两个小家伙往县城去。
村里人对林芝兰动不动就去县城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谁让人家有钱,男人该有本事呢?每个月都有津贴打回来。
其实这一年来,林芝兰并没有收到任何从部队来的汇款,方成安就像消失了一般,没有一点音讯,但是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最起码证明人没事,只是在执行秘密任务而已。
林芝兰去照相馆取了照片,把自己和两孩子的合影放进邮寄给父母的信封里,这才带着俩孩子去邮局寄信,没想到还有一个藏区来的包裹等着她领。
林芝兰看着不大,但沉甸甸的包裹犯了愁,她今天可没有带背篓来,还带着俩孩子,这包裹要怎么带回去?
没办法,林芝兰只好带着俩孩子先去供销社找邱姐,麻烦她帮忙看一下孩子,自己又跑回邮局来取包裹。
林芝兰抱着包裹回到供销社,找邱姐借了一个小背篓,这才带着两小只回家。
回到家,林芝兰把照片拿出来卡进相册这才开始拆包裹。
“妈妈这是舅舅邮寄过来的包裹吗?”牛牛对沪市的舅舅印象最多的就是每个月都会有包裹邮寄过来,不过从去年开始就少了。
“对啊,你二舅舅从藏区边防部队邮寄过来的。”林芝兰费力的拆了好一会才把外面的一层麻袋给拆开,里面用油布包裹着的,一袋袋的牛肉干,还有一罐子的虫草!
“哇!好多肉干!”
“肉肉,安安次。”
林芝兰给两小只一人分了一块耗牛肉干后这才拿起虫草看,她这位二哥,怕是把这几年的津贴都用来买这些东西了吧?
乖乖,这虫草要是放在后世,也是价值不菲的好东西啊,不过这东西给爸妈用还差不多,她决定把这些虫草放进空间,用干净的玻璃瓶装起来。
至于牛肉干,少说也有十几斤了,这是怕她在这边缺肉吃吗?不过这些牛肉干给孩子们当零食也不错。
林芝兰把包裹里的东西都拿回房间,然后收进空间,在拿一个罐头瓶子出来把长长的牛肉干剪成拇指大小装进去,在拿到厨房的零食柜子放好。
林芝兰给牛牛和安安一人倒了一杯纯牛奶到搪瓷杯,俩孩子坐在屋檐下的马扎上开心的啃着牛肉干。
“牛牛喝牛奶。”林芝兰把属于他的那一个搪瓷杯递给他。
安安啃得口水直流,听到有奶喝,连牛肉干都不香了,他还是个宝宝,不适合吃牛肉干适合喝奶。等上工的,上学的下午回来,没人都分到了一条牛肉干。
日子就这样平平平淡淡的迎来了农历二月中旬苏旭阳和苏悦悦十七岁的生日,林芝兰还是给两人都做了一碗长寿面窝了两个鸡蛋,又给两人一件新的夏衣。
把俩孩子感动得眼泪汪汪的,俩孩子生日过后就是四月牛牛五岁的生日,林芝兰一视同仁,给了牛牛同样的生日礼物。六月中旬苏旭升九岁生日同样的吃了长寿面和收到一件新衣服。
等到安安两岁生日,林芝兰给小家伙蒸了鸡蛋,给小家伙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小布鞋,看着和哥哥们不一样的礼物,小家伙不开心了,最后,还是哥哥姐姐们轮流哄了他好久这才破涕为笑。
黑省
老林放牛回来,林母已经把午饭做好了,自从方成安找战友过来关照之后,他们这些下放的老东西自由了不少,至少可以和家人通信了。
“媳妇儿,苏老他们回来没有?”老林把牛赶进牛棚,往旁边的茅草屋看了看,门还是关上的,也不知道下地回来没有?
“应该快了,你先洗手去迎迎他们,今天农场负责人把女儿的信送过来了,等吃了饭之后,我们在看。”林母叹气,这封信已经被搁置在这群人手里大半年了才给他们送来,真是太过分了。
“诶,好好好,不知道我的囡囡在那边过得好不好。”林父摘下眼镜摸了一把脸,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
“等会儿看信就知道了,先去把苏老他们找回来吧。”林母何尝不担心,她捧在手心长大的女儿,就这样嫁给了一个糙汉子军人。
还不等林父出去,苏振山就扶着他的老妻回来了。
俩人这两年老了不少,尤其的苏振山,原本黑色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他的老妻身子也一天不如一天,农场繁重的农活已经快把她的身子掏空。
“苏老,你们回来了,我还准备让老林去接你们,快洗手喝点水吃饭了。”林母用豁了口的破碗装了两碗热水放在瘸了腿的桌子上。
等四个人坐下,吃了这一顿难以下咽的野菜粥之后,林母把今天拿到信拆开。
其实不用拆,信早就被拆开了,那些人早就反复检查过,不然哪能送到他们手上。
“老林,你家里来信了?”苏振山看着信封上那娟秀的字体,想必是老林的闺女写来的吧。
“是啊,我女儿,她在x省桐县红星村当知青,不过她已经嫁在当地了,这是她写给我们老两口的信。”
苏振山听到熟悉的地址,心里不由得一跳,他紧紧的盯着林母手里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