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止步吧。”为首的降龙罗汉开口,声音如同金石相击,“大雷音寺非尔等俗子可入,再前进一步,休怪我等以武力相阻。”
苏舍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他的目光扫过十八人的法器,扫过他们交织的佛光,最终落在他们眉心那一点若隐若现的佛印上。
“要拦我?”他的声音很轻,却穿透了梵音,“凭你们?”
“放肆!”伏虎罗汉怒喝一声,手中降魔杵猛地顿地,“轰”的一声,一道金色光柱冲天而起,十八罗汉同时动了!
降魔杵带着崩山之力砸来,禅杖化作万千杖影笼罩而下,念珠如同毒蛇般缠向四肢,佛光凝聚的佛印、佛手、佛刀……十八种攻击,从四面八方袭来,封锁了所有闪避的空间,威力比之前的佛修强了百倍不止!
平台上的金光剧烈翻滚,仿佛整个万佛山都在震颤。
苏舍站在攻击中央,面色不变。
他缓缓抬起手,将怀中的《道德经》再次翻开。书页翻动,发出“哗啦”轻响,这一次,他没有念诵经文,只是看着书页上流淌的青色纹路,淡淡吐出一个字:
“散。”
话音落下,《道德经》上爆发出柔和却无可匹敌的青光,青光如同潮水般扩散,所过之处,那些呼啸而来的金色攻击如同冰雪遇阳,瞬间消融、溃散!
降魔杵停在半空,杖影化作光点,念珠僵在途中……十八罗汉的攻击,竟被这一个“散”字,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这……”十八罗汉同时一惊,眼中闪过难以置信。他们的联手一击,竟连对方的衣角都没碰到?
“还没完。”苏舍的声音再次响起,他看着惊疑不定的十八罗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再次轻启嘴唇,吐出第二个字:
“兵。”
随着这个字出口,《道德经》的青光中,突然走出十八道身影——他们身着青色战甲,手持长枪,面容模糊,却透着一股“守土卫道”的凛然正气,正是苏舍以儒道正气凝聚的“兵甲”。
“杀!”
十八道兵甲齐声大喝,声音虽不似佛音那般缥缈,却带着一股直击人心的铁血之意,他们手持长枪,朝着十八罗汉冲杀而去!
枪影如龙,正气凛然,与罗汉的佛光碰撞在一起,发出“滋滋”的声响。
佛光是慈悲渡化,枪意是守护杀伐,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激烈交锋,平台上光影闪烁,气劲四溢。
十八罗汉越打越是心惊。
这些兵甲的修为明明只是合体境,却配合默契,枪法精妙,尤其是那股正气,竟隐隐克制他们的佛光!
降龙罗汉的龙影被一枪挑散,伏虎罗汉的猛虎虚影被枪意撕裂,其余罗汉也纷纷被兵甲压制,连连后退,袈裟被枪风划破,佛光都黯淡了几分。
他们引以为傲的十八罗汉阵,在这十八道兵甲面前,竟显得捉襟见肘!
苏舍看着节节败退的十八罗汉,没有再下令追击。他合上书页,转身,继续沿着石阶向上走去。
十八道兵甲见他前行,也不再恋战,虚晃一招,便化作青光,回到《道德经》中。
十八罗汉看着苏舍远去的背影,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再敢上前阻拦。
他们能感觉到,刚才那番交手,对方根本没出全力。那本看似普通的书,仿佛蕴藏着天地至理,一个字便能化攻,一个字便能召兵,这等手段,已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他……究竟是谁?”一个罗汉喃喃道。
无人能答。
只有那道青衫身影,在浓郁的金光中,一步步走向山巅的大雷音寺,背影孤绝却坚定。
万佛山的梵音,似乎在此刻变得低沉了许多,仿佛也在为这场无声的交锋,悄然沉默。
苏舍知道,过了十八罗汉,前方便是大雷音寺的山门。
那里,或许有他想要的答案,或许,只有更深的失望。
但他必须去。
因为他的道,在脚下,在前方,在每一步的坚持里。
朱红色的山门高达十丈,上悬“万佛朝宗”四个金字,门两旁立着两尊丈高的石佛,怒目圆睁,仿佛在审视每一个靠近的人。山门前的广场上,早已跪满了闻讯赶来的信徒和低阶佛修,他们对着山门顶礼膜拜,口中念念有词,气氛庄严肃穆。
苏舍刚踏上广场,一道苍老的声音便在山门内响起,如同来自亘古:
“施主,请回吧。”
随着声音,一位身着月白袈裟的老者缓缓走出山门。
他须发皆白,面容沟壑纵横,却透着一股返璞归真的平和,周身没有外放的佛光,可每走一步,广场上的金光便浓郁一分,跪拜的信徒们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连呼“普善古佛”。
苏舍心中了然——这便是佛门的高层了。他能感觉到,老者的气息深不可测,远超之前的十八罗汉,隐隐已触及渡劫中期的门槛。
后来者的议论声传入耳中,他才知,佛门之内,佛分三等,这普善古佛便是第三等,其上还有“真佛”“大佛”两级,唯有第一等的大佛,方能称得上是佛门真正的执掌者。
“普善古佛!”
“是古佛现身了!”
广场上的信徒和佛修们愈发虔诚,不少人直接五体投地,不敢抬头。
普善古佛的目光落在苏舍身上,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审视:“施主,你连山门都未叩拜,心不诚,缘不至,大雷音寺的佛法,对你无益。”
“心诚?”苏舍站在一片跪拜的人影中,青衫挺拔,如同石缝中生出的青松,他迎上古佛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带着锋芒,“古佛说我心不诚,敢问古佛,诚在何处?”
普善古佛眉头微蹙:“诚在敬,在畏,在叩拜佛祖,在默念经文。你这般昂首挺胸,视山门如无物,便是不诚。”
“我笑世人太痴,也太癫!”苏舍轻轻摇头,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若诚只在叩拜,那山间的顽石日日被信徒跪拜,是否也算诚?若诚只在经文,那能倒背经文却见死不救的佛修(指南域山村的僧人),是否也算诚?”
他的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信徒,落在普善古佛身上:“我以为,诚在本心。对苍生有怜悯之心,对大道有敬畏之心,对己有坚守之心,便是诚。而非形式上的叩拜,口中的虚言。”
“我见过,南域一山村,数十村民被妖兽所食,近在咫尺的佛修冷眼旁观,说‘不信佛者,佛祖不救’,敢问古佛,这等‘诚’,是佛门的诚吗?”
“我今日闯山,非为挑衅,只为看一眼佛门是否真如传说中慈悲,是否真能容下不同的道。古佛因我不叩拜便说我不诚,莫非佛门的‘诚’,竟这般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