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汴梁皇宫的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却只映照出陈稳一人的身影。
他屏退了所有内侍,独自坐在宽大的御案之后。
案头上,堆积着来自各方的奏报、军情、民情汇总,以及工部格物院最新送来的、关于“涡流机”改进和“安土盘”优化方案的厚厚图纸说明。
他没有立刻去翻阅那些文书,而是向后微微靠进椅背,闭上了眼睛。
并非疲倦,而是需要这片刻的绝对宁静,来梳理纷繁的思绪,厘清未来的方向。
脑海中,一幅幅画面交替浮现。
是邢州李家庄那片曾经灰败、如今勉强稳住态势的田地;
是工部官吏和工匠们在泥泞中忙碌、调试着那些闪烁着符文微光器械的身影;
是郑元被带走时那灰败绝望的脸,以及王茹随后呈上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吏治整顿的条陈;
是张诚汇报时,提及伪宋境内物价波动、民间困苦时,那沉稳中带着一丝锐利的眼神;
是沙盘上,北方边境那几个代表着伪宋“神武军”异常集结的、刺眼的红色标记;
还有……体内那似乎永不停歇、磅礴运转,并且在民心凝聚下愈发雄浑厚重的势运气旋。
“蚀骨”之灾,来势汹汹,目标明确,旨在摧毁大陈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
工部的应对虽显仓促,但赵老蔫带领团队,硬是凭借初步成型的技术体系,结合土法,勉强遏制住了其蔓延之势,稳住了局面。
这证明了,大陈独有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潜力。
“影蚀”的影响,则更为隐蔽和阴毒。
郑元案敲响了警钟,暴露了在精神层面防御的薄弱环节。
王茹的应对迅速而有力,忠诚教育与纪律整顿双管齐下,配合“守心符”和太医署的辅助,正在构建一道更为坚固的内心防线。
张诚主导的经济反制,则像一把无形的软刀子,持续不断地给伪宋放血,加剧其内部矛盾,削弱其战争潜力。
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而北线,石墩和钱贵传来的情报显示,赵匡胤在铁鸦军的支持下,正在疯狂地积蓄力量。
那支所谓的“神武军”,以及可能伴随而来的、经过强化的“冥骨”,无疑是悬在大陈头顶的一把利刃,随时可能斩落。
内外交织,错综复杂。
陈稳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御案一角。
那里摆放着一份单独呈上的、由靖安司破译的、源自晋州之战后获得的信息碎片的最新解读报告。
上面的词汇依旧零散而晦涩:“节点维护”、“历史惯性”、“变数清理”、“协议”、“终焉”……
这些碎片,如同拼图中最关键的几块,虽然仍无法窥见全貌,但已经让他对铁鸦军及其主人的本质,有了超越这个时代任何人的认知。
他们维护的,是一个既定的“剧本”。
而自己,以及自己所创立的大陈,就是这个剧本最大的“变数”。
“影蚀”与“蚀骨”,是他们试图“清理”变数的手段。
而伪宋的存在,尤其是其强行推动的、扭曲的“历史节点”(如那畸形的澶渊之盟),则是他们试图修复“历史惯性”的努力。
“所以,对抗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疆场争雄,城池攻防。”
陈稳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面上划动着,脑中思绪如电。
“更在于……能否持续地、从根本上,破坏他们所要维护的那个‘剧本’。”
“让他们试图固定的‘节点’无法达成,或扭曲变形;
让‘历史’的走向,彻底脱离他们设定的轨道。”
想到这里,他对于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已然有了清晰的轮廓。
第一,内政为本。
“蚀骨”之灾警示,物质基础绝不能动摇。
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桑水利的投入,推广改良农具,兴修陂塘。
利用“能力赋予”和“涡流机”等新技术,持续提升官营工坊的效率和产出,夯实国力。
同时,王茹主导的吏治整顿和忠诚教育必须常抓不懈,确保朝廷的清廉与高效,这是凝聚民心的关键。
只有内部稳固,民心凝聚,势运才能持续增长,成为对抗一切风浪的压舱石。
第二,干扰节点为刃。
既然伪宋是铁鸦军维护“历史剧本”的代理,那么针对伪宋的一切行动,尤其是破坏其试图复刻的“历史节点”,都将直接打击铁鸦军的根本目标。
经济反制需继续加强,从内部瓦解其稳定。
外交上,维持与真实契丹等势力的友好,孤立伪宋。
军事上,则要随时准备粉碎其任何试图推动“历史进程”的军事冒险。
比如,绝不能让伪宋完成类似“统一南方”之类的、在其剧本中可能重要的节点。
第三,技术突破为盾。
赵老蔫的工部,是大陈能否走出一条独有道路的关键。
“涡流机”代表的能源突破,“安土盘”、“清流器”代表的污染治理技术,“守心符”代表的精神防护,乃至正在研发的、基于涡流原理的“驱幽弩”等军事应用……
这一切,都是大陈摆脱被动应对、逐渐掌握主动权的希望。
必须倾注资源,大力支持。
想通了这些,陈稳感觉心中的迷雾散去了大半。
他重新坐直身体,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开始勾勒下一步的战略规划纲要。
笔尖在纸上游走,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写得很慢,每一字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
关乎内政安抚与发展;
关乎军事防御与可能的主动出击;
关乎技术研发的优先方向;
关乎对伪宋及铁鸦军的进一步情报搜集与针对性策略……
这是一个立足于长期国力竞争的战略。
不追求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要凭借着内部制度的优越性、民心的凝聚力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在这场跨越光幕的、关乎文明道路的竞争中,稳步向前,最终拖垮、乃至击败对手。
当窗纸微微透出晨曦的微光时,陈稳终于搁下了笔。
一份详尽的战略规划纲要已然成型。
他吹干墨迹,仔细卷起。
有了明确的方向,心中的些许纷扰和不确定感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如山的坚定。
“赵匡胤,你有铁鸦邪力加持,疯狂扩军,欲行险一搏。”
“朕便以煌煌大势,堂堂正正之师,与你进行这场国力的较量。”
“看是你的疯狂利刃先至,还是朕的厚重坚盾先成。”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推开御书房的窗户。
清凉的晨风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涌入,令人精神一振。
东方天际,朝阳即将喷薄而出。
新的一天,也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
陈稳深吸一口气,目光沉静而辽远。
他的思索,已然化为清晰的路径。
接下来,便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