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幽城的学堂落成那日,天刚亮,孩子们就背着新做的布包往巷口跑。布包是散修们用灵蚕丝缝的,上面绣着小小的灵枣图案,有的还缀着颗打磨过的灵晶,晃起来叮当作响。
林砚和陆沉早早守在学堂门口,手里搬着新打的木桌。木桌是用陨星崖的软木做的,打磨得光滑温润,陆沉还在桌角刻了圈浅纹 —— 是之前理灵脉时见过的脉路图案,他说 “让孩子们看着也能记点灵脉的样子”。
孩子们跑过来时,他还故意弯下腰,让最小的孩子摸了摸桌角的纹路:“这是护着玄幽城的‘灵气线’,以后你们也能学着护它。”
学堂里的黑板是用灵泉边的青石磨的,苏清漪正用银线灵气在上面写 “玄幽” 二字。
灵气凝成的字迹泛着淡蓝的光,落在青石上竟不会消散,孩子们凑在黑板前,伸手去碰光字,指尖划过时光线轻轻晃了晃,像在和他们玩闹。“以后我们先学认灵草、辨灵气,再学玄幽卫的故事。”
苏清漪放下断笛,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断笛裂痕处的蓝光与黑板上的字迹隐隐呼应,温和得不像曾斩过邪藤的法器。
阿砚蹲在学堂窗外,感脉佩的金绿灵丝正绕着窗棂转。灵丝织成细细的网,将窗外灵枣林的灵气引了些进来,落在孩子们的课本上 —— 课本是用灵枣树皮做的纸,沾了灵气后,上面的字迹更清晰了。
有个孩子的课本掉在地上,灵丝还主动缠起课本,轻轻递回孩子手里,惹得孩子们围着阿砚的佩饰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她也不慌,耐心地用灵丝挑着颗灵枣,分给每个孩子一颗。
念念趴在学堂的门槛上,灵镜悬在面前,正对着黑板上的字录。她时不时调整镜角,把孩子们探头看字的模样也收进去,嘴里还小声念叨:“这帧要刻进玉简里,还有刚才陆大哥教孩子摸桌纹的样子,都要存好。”
墨尘坐在她旁边,手里翻着云泽的手记,时不时在新抄的本子上添几笔 —— 是孩子们刚才问的 “灵脉为什么会堵”,他用最简单的话写下来,说以后要编成课本的开篇。
日头升到正中时,学堂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不是晦涩的修仙口诀,是苏清漪编的灵草谣:“灵枣绿,灵泉甜,灵气绕着玄幽转……”
声音脆生生的,飘出学堂,落在灵枣林里。林砚靠在学堂的门框上,看着里面的景象 —— 苏清漪站在黑板前,断笛轻轻点着青石;阿砚的灵丝帮孩子把歪了的课本摆正;陆沉蹲在角落,正帮一个孩子修松了的布包带;念念的灵镜还在闪着微光,墨尘则把孩子们的问题都记在本子上,嘴角带着浅笑。
掌心的玉佩突然轻轻发烫,淡金光晕顺着指尖往下淌,落在脚边的草叶上。草叶瞬间亮了亮,竟冒出片新的小叶尖,还引来两只灵蝶,绕着草叶慢慢飞。
灵蝶飞过学堂门口时,正好与里面飘出的读书声撞在一起,翅膀抖落的细粉沾在林砚的衣襟上,带着灵枣的甜香。
夜风起来时,学堂的灯还亮着。孩子们都回家了,林砚他们还坐在教室里,围着青石黑板看念念刻玉简。玉简是用灵枣林的老枝做的,刻上画面后,还能透出淡淡的灵气光。
陆沉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颗晒干的灵枣,放在玉简旁:“以后看到这颗枣,就知道今天孩子们多开心了。”
苏清漪的断笛又轻轻响起来,还是那首《引灵调》,调子比白天更软些,银线灵气绕着玉简转,帮念念把画面刻得更清晰。
阿砚的灵丝缠上窗棂,把外面的灵枣香引了些进来,混着灯油的暖香,漫在小小的学堂里。墨尘把新抄的课本叠好,放在讲台上,还在旁边摆上了云泽的手记,月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纸页上,像是给 “玄幽卫” 三个字镀了层微光。
林砚走到窗边,抬头望向玄幽城的夜空。没有邪雾的夜空格外清亮,星星比别处亮些,像是灵脉的灵气映上去的。掌心的玉佩贴着窗沿,温度正好,像握着片晒过太阳的灵枣叶。
身后传来伙伴们的说话声,有念念抱怨 “玉简刻歪了一点”,有陆沉笑着说 “下次我帮你磨玉简”,还有苏清漪的笛声轻轻飘着,混着灵枣林的夜风吹进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