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归墟新芽,旧土新声
共生舱的光痕掠过归墟星大气层时,舱内响起熟悉的风声——那是灵脉泉边特有的穿堂风,混着共生草的清香,让小石头瞬间红了眼眶。这颗星球没有因万宇共生的壮阔而改变分毫:黑土依旧松软,灵脉泉的银蓝泉水潺潺流淌,三叔公当年种下的共生草已长成一片密林,草叶间的露珠折射着阳光,像撒了满地的碎星。
“连风的味道都没变。”少年推开门跳下去,赤脚踩在带着湿气的泥土上,脚底传来熟悉的温润感。他跑向密林深处,果然在那棵最粗的共生草下找到了熟悉的石凳,石凳上刻着的“共生”二字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依旧清晰,“三叔公肯定常来这儿坐。”
归墟星的“守土人”从密林里走出,他们是看着小石头长大的族中长老,此刻拄着共生草茎做的拐杖,脸上的皱纹里都盛着笑意。为首的长老颤巍巍地摸出个陶土罐,里面装着封存多年的花蜜酒:“就知道你们会回来看看,这酒埋在灵脉泉边,等了你们三个星周期。”
时光胶囊传信种在小石头怀里发热,自动释放出万宇旅程的记忆光粒。光粒在共生草林间飞舞,将星链海的连接、庆典原的欢歌、无尽墟的试炼一一投射在草叶上。守土人们仰着头,看着那些陌生的星空与文明,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惊奇的光。
“原来你们走了这么远的路。”一位长老抚摸着光粒投射的万宇根脉树,树皮的纹路竟与归墟星的共生草根茎完全一致,“这树的根,和咱草的根,是一个模样啊。”
慕白跟着光粒走到灵脉泉边,发现泉眼旁多了片新的苗圃,里面培育着各种奇特的幼苗——有带着光缕族纹路的共生草,有能发出星语花声纹的蕨类,还有叶片像齿轮般转动的灌木。守土人说,这些都是通过星链网传来的种子,归墟星的土壤特别适合它们扎根,如今已能向万宇各域提供幼苗了。
“归墟星成了万宇的‘育苗基地’。”她舀起一瓢灵脉泉水,水中倒映着共生草与外来植物交织的影子,“就像当年你说的,要让共生草长满所有星星,现在它们不仅长了,还带回了新朋友。”
小石头在苗圃里忙碌起来,他教守土人如何用念族的意识能量催生幼苗,又演示着冻土族的冰棱保鲜法。当他把平衡传信种的混沌能量注入土壤,原本只能在归墟星生长的共生草,竟抽出了能适应暗紫宇宙的新枝,叶片一半银蓝一半暗紫,像带着两地的印记。
“是旧土长出了新样子!”少年举着新枝欢呼,守土人们却陷入沉默,良久,为首的长老才开口:“走再远,根还是得扎在这儿。你看这些草,换了新叶,根须不还在咱归墟星的土里吗?”
夜幕降临时,灵脉泉边燃起了篝火。守土人们用新培育的“声纹麦”磨面做饼,麦香混着花蜜酒的甜,在空气中弥漫;光粒投射的星链网轨迹在夜空闪烁,与归墟星的星轨融为一体,像给故乡系上了条金色的腰带。
三叔公的声音突然从记忆光粒中传来——那是小石头出发前录下的叮嘱:“记住,共生不是忘了自己是谁,是带着自己的根,去认更多的亲。”光粒落地,化作一株小小的共生草,扎根在灵脉泉边,与周围的新植物和谐共生。
一颗新的传信种从灵脉泉底升起,这颗种子是黑褐色的,带着归墟星泥土的质感,外壳上却缠着银蓝的灵脉泉水纹,像个系着丝带的乡土包裹。
“下一站……‘幼苗星’……”传信种传递来新的指引,那里是万宇幼苗的中转站,“让归墟星的土,滋养更多宇宙的希望。”
共生舱驶离时,归墟星的夜空已被星链网的光轨照亮,苗圃里的新枝在风中摇曳,像在挥手告别。守土人们站在灵脉泉边,身影被篝火拉得很长,他们没有说再见,只说“常回家看看,土永远给你们留着”。
小石头把乡土传信种贴在脸颊,泥土的气息让他想起出发时的初心。“幼苗星是不是有好多好多小苗?”少年想象着,“会不会有归墟星的草,未知岸的芽,大家挤在一起,像幼儿园的小朋友?”
慕白望着传信种指引的方向,幼苗星的轮廓在星链网的光轨中越来越清晰,那里的能量波动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像一片等待耕耘的田野。“或许吧。”她轻声说,“但幼苗星最珍贵的,不是小苗本身,是‘扎根’的智慧——就像这颗种子,带着归墟星的土,却能在任何地方发芽,因为它知道,真正的根,既在脚下的土地里,也在心里的故乡中。”
记忆枢纽里,乡土传信种的泉水纹轻轻流动,幼苗星的坐标在熟悉的星轨与陌生的星域之间愈发清晰,像一封寄往希望的家书。共生舱顺着星链网的轨迹前行,舱外的归墟星渐渐远去,却在星空中留下了银蓝与黑褐交织的光痕,像在告诉所有远行的生命:无论走多远,故乡的土永远是最暖的养分,而带着这份暖去播种,长出的希望才更坚韧,更绵长。
而此刻,幼苗星的田垄上,无数等待移栽的幼苗正在翘首以盼。当乡土传信种的第一缕泥土气息飘过时,所有幼苗的根须同时颤动,像在向远方的故乡致意,也像在迎接新的耕耘者——它们知道,很快就会有带着归墟星温度的手,将它们栽进更广阔的宇宙,让旧土的芬芳,在新的星空下,开出万紫千红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