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通天殿内的争论如狂潮拍岸,白洛恒静立丹陛之上,待秦峰的怒声渐歇,他才缓缓抬手,指尖轻叩御案,一声清响便压下了所有议论。

“诸位所言,皆是肺腑,却各执一端。”白洛恒的目光扫过阶下群臣,从张迁紧握的笏板,到秦峰贲张的青筋,再到萧澈微颤的胡须,最终落回殿中。

“今日朕便说两条策,诸位且听!”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沉:“其一,重建三公之制,复设太尉一职,总领天下兵马,与司徒、司空分掌军政、民政、工程,三者互不统属,皆对朕负责。兵部掌兵员征召、粮草调度,却无调兵之权;太尉掌兵符虎节,凡用兵过万需朕亲批,五千以下需太尉与兵部尚书联署,如此分权制衡,防权臣专兵。”

殿内先是一静,随即响起低低的抽气声。三公之制自夏朝覆灭后便废弛百年,如今重提,无异于重塑朝局。

萧澈眼中精光一闪,出列道:“陛下此举,可绝权臣独大之弊,只是……太尉人选需慎之又慎。”

“自然。”

白洛恒颔首:“此人需是开国元勋之后,身家清白,且无地方根基,稍后再议。”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舆图上建安城的位置,语气愈发凝重,“其二,迁都。”

“迁都?”这两个字如惊雷炸响,连最沉稳的萧澈都猛地抬头,秦峰更是失声追问:“陛下,建安城乃楚太祖龙兴之地,据群山之险,易守难攻,为何要迁?”

白洛恒缓缓走出龙椅,指尖指向通天殿外依稀可见的山峦:“建安确是险地,群山如壁垒,可护都城无虞。但也正因群山环绕,信使入山需绕行三日,前线急报往往迟滞,楚洪叛乱时,代州陷落三日,建安才收到消息;此次崔皓围代州,亦是如此。国都当为天下中枢,需四通八达,而非困守一隅。”

他指尖滑动,从建安城外的山峦之地一路向西:“楚愍帝楚天澜曾营东都,诸位可还记得?便是齐朝旧都永安城,如今的平襄城。”

“平襄城?”

户部尚书失声惊呼:“那座城……”

“那座城曾见证齐朝鼎盛。”

白洛恒接过话头:“齐高祖定都于此,凿七条河脉,引水绕城而过,东接中原,西通西域,南达巴蜀,北临朔方。当年万国来朝,商队从朱雀大街排至城外三十里,货栈连绵如星河。虽经齐末战乱,楚太祖、宪帝、愍帝三代皆有翻修,七河脉络未断,城郭骨架犹存。”

他收回手指,双手附后:“其北有黄龙山为障,可挡燕然铁骑;南有秦岭为屏,能阻南疆蛮夷;七条河脉环绕,漕运四通八达,调兵运粮三日可达中原,五日可抵北疆。以此为都,方能俯瞰九州,掌控天下。”

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默,迁都绝非小事,牵扯百万生民、亿万财帛,更关乎国本。

许久,礼部尚书颤声道:“陛下,平襄城虽地势优越,可……齐末战乱后,城郭残破,宫室倾颓,楚愍帝虽有翻修,也只修复了三成。若要迁都,需征调民夫百万,耗费钱粮无算,如今山西初定,国库恐难支撑。”

“再者,”

秦峰补充道:“军中将士多是建安周边出身,家眷在此,迁都必致人心浮动。北疆战事未平,若军心不稳……”

“还有七河漕河!”

户部尚书接口:“齐朝时设专门官吏疏浚,如今河道淤塞近半,若要复通,非十年之功不可。”

质疑声如潮而起,白洛恒却只是静静听着,直到殿内再次安静,才缓缓道:“国库确紧,可山西已平,流民归乡,明年秋收便可充盈;民夫不必强征,可招募流民以工代赈,既解赈济之需,又兴修都城;将士家眷,可先迁一半,赐田宅、免赋税,其余待宫室落成再迁;河道淤塞,可先修通渭水、泾水两条主脉,其余逐年疏浚。”

他目光看向群臣:“此事若迁延,日后再遇叛乱、外敌,建安的闭塞只会让祸事愈演愈烈。朕意已决,今日先议此策,三日后再议细节。”

说罢拂袖转身,龙袍下摆扫过御座台阶,留下决绝的背影:“散朝。”

百官望着他的背影,竟无人敢再进言,唯有笏板触地的脆响此起彼伏。

立政殿的烛火燃至深夜,白洛恒坐在案后,面前摊着平襄城的舆图,萧澈、张迁、周云庆三人分坐两侧,案上的茶盏早已凉透。

“陛下,迁都之事,确是万世之功,只是阻力太大。”

萧澈率先开口,声音带着疲惫:“老臣方才在通天殿未言,平襄城的守将是楚洪旧部,虽已归降,却心怀异志,若迁都前不除,恐生变数。”

张迁点头附和:“楚洪当年曾想据平襄城自立,虽未成事,却在城中安插了不少亲信。再者,齐朝皇室后裔尚有数千人聚居在平襄城周边,若闻迁都,难保不会借机生事。”

周云庆则忧心军务:“军中将领多是太祖旧部,对建安有故土之念。末将愿领一军先赴平襄城整肃防务,待局势稳定,再请陛下决断。”

白洛恒指尖在舆图上的宫城旧址划过,那里曾是齐朝时期的永徽殿,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萧澈,你明日拟旨,调平襄城守将入京任闲职,改派王礼麾下副将接管防务,此人是山西流民出身,对楚室旧部恨之入骨,必能肃清余孽。”

“张迁,你领户部、工部官员即刻奔赴平襄城,丈量宫室、城郭、河道,一月内拿出修缮章程,需明细钱粮、民夫、工期,不得有误。”

“周云庆,你从禁军抽调五千人,随张迁同行,沿途护送,抵达后负责城防,严查齐室后裔,若有异动,先斩后奏。”

三人躬身领命,白洛恒却未停,继续道:“平襄城之名,取自‘平定襄助’,如今要作新都,当有新气象。朕意,改名为‘御京城’,取‘御临天下,京畿万方’之意。”

“御京城……”

萧澈低声重复,眼中闪过赞叹:“此名大气,且有革故鼎新之意,善。”

“宫室修缮,不必照搬建安规制。”

白洛恒补充道:“齐朝时,宫殿太过奢华,朕要的是实用,可仿夏时上清宫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既显皇家威仪,又不靡费。七河沿岸需留足够空地,日后设商栈、工坊,重现齐朝漕运繁华。”

张迁一一记下,忽然想起一事:“陛下,御京城周边的土地多为豪强兼并,若要赐田给将士家眷,需先收回……”

“凡占田过千亩者,超过部分由官府按市价赎回,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白洛恒语气不容置疑:“此事由你与刑部协同办理,不必手软。”

周云庆望着舆图上纵横的河脉,忽然道:“陛下,若御京城建成,北疆的军情快报可快三日,粮草调运可省一半时间,届时燕然人再敢南侵,我军可朝发夕至。”

白洛恒闻言一笑,眼中的疲惫散去些许:“不仅如此,定都御京城,可镇关中、控中原,让天下人知朕之心,不在偏安,而在一统。”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建安城的夜色,远处的宫墙在月光下如蛰伏的巨龙。

“明日起,各司其职,迁都之事,只许成,不许败。”

三人再次躬身,声音在寂静的殿内回荡:“臣等遵旨。”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山河血重生柯南当侦探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锦绣大明重建北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逍遥紫衣侯獒唐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梦境归来做才子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大唐:李世民死后,观音婢怀孕了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明朝的名义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摸尸涨修为,成死囚的我成为并肩王乱世第一能臣醉枕江山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该摆就摆,我是我,不一样的烟火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重生—深闺九王妃大明匹夫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逍遥皇子不负山河不负卿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三国之特工皇帝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混在大唐做驸马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我的AI我来养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双经问渡风起赣南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