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的动作很快。没过几日,一场由京华文玩协会牵头、多位收藏大家联名发起的“品梅雅集”,便送到了宋晓辉手中。地点设在城西的“梅园”,时值冬末春初,园中百年老梅凌寒怒放,暗香浮动,正是赏梅佳处。
请柬上特意注明,此次雅集特邀避世多年的文坛耆宿“竹溪居士”主持,以梅为题,诗词唱和,共赏春光(兼带品鉴几件与梅相关的古玩)。
“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文君看着请柬,秀眉微蹙,“竹溪居士林老先生,乃是前朝翰林,致仕后便隐居竹溪,极少参与俗务。其诗词以清雅含蓄、意境幽深着称,尤擅咏物。杨家能请动他,必有所图。”
宋晓辉笑道:“无妨,既然是赏梅作诗,咱们就去凑凑热闹。正好看看这位竹溪居士,有何过人之处。”
梅园之中,疏影横斜,暗香袭人。宾客比西山诗会时更多了些老成持重之气,多是文玩收藏界的人物。主位之上,一位身着朴素葛袍、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的老者安然端坐,正是竹溪居士林老先生。他气息平和,眼神温润,仿佛与周遭的梅景融为一体。
杨承宇、赵楷等人陪坐一旁,见到宋晓辉一行,只是冷冷一瞥,并未如之前那般急于发难。
雅集开始,照例是品茗赏梅。几巡过后,林老放下茶杯,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莫名的穿透力:“老夫隐居多年,今日见园中寒梅,傲雪凌霜,幽独自芳,心有所感。便以此‘梅’为题,抛砖引玉,请诸位方家唱和。”
他略一沉吟,吟道:
““咏梅”
孤山处士旧家风,
雪魄冰魂迥不同。
疏影暗香元自足,
何须蝶使与蜂佣?
寒侵玉骨终难屈,
老抱檀心岂易空?
莫讶平生太寥落,
千秋知己在林逋。”
此诗一出,满园寂静!
诗句清雅绝俗,将梅之孤高、坚韧、不流于俗的品质刻画得入木三分。用典贴切(林逋,梅妻鹤子),尤其“何须蝶使与蜂佣”、“老抱檀心岂易空”等句,更是将其不与凡俗同流、坚守本心的风骨展现得淋漓尽致。意境幽深,格调高古,不愧是隐居多年的老翰林!
众人纷纷赞叹,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宋晓辉和苏文君。竹溪居士此诗,无疑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杨承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等着看宋晓辉如何接招。
苏文君凝神品味,正欲开口,宋晓辉却轻轻按住她的手,上前一步,对着林老拱了拱手,笑道:“林老此诗,清雅高格,宋某佩服。不过,梅之精神,或许不止于此。”
他走到一株老梅前,伸手拂去枝头些许残雪,朗声吟道:
““答林老咏梅”
莫道孤山处士家,
春消息在冻云涯。
锋棱砺自千场雪,
馨烈焚空一树霞。
岂必松竹结寒友?
何妨桃李共韶华!
拼将万古寂寥意,
炸作东风第一花!”
诗句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梅园!
同样是咏梅,宋晓辉却完全跳出了孤芳自赏的格局!“锋棱砺自千场雪,馨烈焚空一树霞”写其历经磨难后的绚烂爆发;“岂必松竹结寒友?何妨桃李共韶华”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岁寒三友”意象,赋予其引领群芳、拥抱春天的博大胸怀!最后“炸作东风第一花”,一个“炸”字,石破天惊,将梅花积攒一冬的力量与决绝,以及报春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林老的诗是幽谷清泉,冷冽甘醇;那么宋晓辉的诗就是火山喷发,炽烈磅礴!
两种截然不同的梅格,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
林老原本温润平和的眼神,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死死地盯着宋晓辉,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年轻人。他苦心营造的幽深意境,竟被对方以这样一种霸道而充满生命力的方式,悍然冲破!
苏文君美眸中异彩涟涟,忍不住轻声喝彩:“‘炸作东风第一花’!好!此句当流传千古!”
满园宾客,尽皆失色。杨承宇和赵楷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
竹溪居士林老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对着宋晓辉,郑重地拱了拱手:“宋小友……老夫……受教了。此诗,开阔老夫胸襟矣!”
连竹溪居士,也为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