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仪式后的第三日,传世阁迎来了首批 “双时研学团”, 由宣德的私塾学童与天启的渔村孩童组成,共三十余人。青珩穿着浅灰色守护服,胸前的银质勋章在晨光中闪着微光,正站在展厅入口处,给孩子们分发 “研学手册”。手册封面印着缩小版的 “双时守护 timeline”,内页留出空白,供孩子们记录所见所闻。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研学向导青珩,” 她弯下腰,与孩子们平视,“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双时空的守护故事,手册里有三个小任务 ,找到最让你感动的信物、记录一个老守护者的故事、画出你心中的‘双时守护’,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能获得‘小小守护者’徽章哦!”
孩子们立刻兴奋地翻开手册,天启的渔家男孩阿海举着手册问道:“青珩姐姐,真的能听到老林叔讲故事吗?我爷爷说,他年轻时和老林叔一起修过共鸣镜!” 青珩笑着点头,指了指 “初代守护展区” 的方向:“当然啦,那里的屏幕会播放老林叔的采访,你还能看到他父亲留下的渔获日志,里面记着双时空最早的互助故事呢!”
辰时过半,研学活动正式开始。青珩带着孩子们先来到 “初代守护展区”,指着展柜里的 “初代共鸣镜碎片”:“大家看,这片碎片上有很多细小的刻痕,当年双时空刚连通时,遇到了一场特大暴雨,初代守护者们冒着雨,用锤子一点一点把镜子固定在石台上,这些刻痕就是当时留下的印记。”
孩子们凑在展柜前,睁大眼睛盯着碎片,宣德的私塾女孩阿蕊轻声说:“他们好勇敢啊,那么大的雨还在保护镜子。” 青珩点点头,按下展柜旁的讲解按钮,老林叔的声音立刻响起:“我父亲说,那天雨太大了,镜子差点被冲走,他们手挽手站在雨里,用身体挡住风,才保住了这面连接双时空的镜子……”
听完故事,孩子们纷纷在手册上记录,阿海还画了一幅简笔画 ,几个小人在雨中扶着镜子,旁边写着 “勇敢的守护者”。
随后,孩子们来到 “互动体验区”。阿明早已在此等候,他给孩子们演示 “虚拟种植” 设备:“戴上这幅眼镜,你们就能变成‘小农夫’,体验种共享田的过程,要记得观察稻苗的状态,生病了要及时用艾草水防治哦!”
孩子们轮流戴上眼镜,阿蕊刚戴上就惊呼:“我看到稻苗了!有一片叶子发黄了,是不是生病了?” 阿明笑着指导:“对啦,这是蚜虫侵害,你点击屏幕上的‘艾草水’,就能给稻苗治病啦!” 阿蕊按照指导操作,看到稻苗慢慢恢复翠绿,开心得拍手:“原来种庄稼这么难,守护者们好辛苦!”
午后,研学活动进入 “故事分享会” 环节。孩子们围坐在传世阁的庭院里,分享自己找到的 “感动信物”。阿海举着手册说:“我最喜欢渔获日志,里面写着天启渔获少时,宣德送来了杂粮,我爷爷说,现在我们也会把新鲜的鱼干送给宣德的老人,这就是互相帮助!”
阿蕊也站起来:“我喜欢王阿婆的‘枫海同春’手帕,她说这是天启的李婶送的,现在手帕虽然旧了,但上面的花纹还很清楚,就像她们的友情一样,一直都在。”
青珩听着孩子们的分享,心里满是欣慰。她拿出准备好的 “小小守护者” 徽章,依次戴在孩子们胸前:“你们都找到了守护故事里最重要的东西 ,互助与珍惜。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像历代守护者一样,用真心对待双时空的朋友,用行动守护这份情谊。”
夕阳西下时,研学团准备离开。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青珩、阿明告别,阿海说:“以后我还要来,我想把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渔村的其他小朋友听!” 阿蕊也说:“我要把手册带给私塾的同学,让他们也知道双时空的守护故事。”
送走孩子们,青珩和阿明、阿珠一起整理展厅。阿明看着手册上孩子们的记录和画作,笑着说:“没想到研学活动这么成功,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历史,还真正理解了守护的意义。” 阿珠点点头:“以后我们可以定期举办研学活动,让双时空的孩子都来传世阁,听故事、学技能,让守护的种子在他们心里发芽。”
青珩望着展柜里的信物,从初代的共鸣镜碎片,到新代的暖冬礼包样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双时空的情谊。她在《新守者成长手册》上写下:“宣德九年三月卅一,首批研学团圆满结束。记:传承不是单向的‘讲述’,而是让孩子们‘看见’‘体验’‘参与’,让守护的故事住进心里,才能真正代代相传。”
暮色渐浓,传世阁的灯光亮起,照亮了展柜里的信物,也照亮了庭院里的枫树苗 ,那是去年秋收后,新守者们和孩子们一起种下的,如今已抽出新枝。青珩知道,传世阁的焕新,不仅是展陈的更新,更是守护精神的 “活传承”;而这些孩子,就像这株枫树苗,终将在双时空的滋养下,长成守护家园的栋梁。
晚风拂过庭院,枫树叶轻轻晃动,像在诉说着未完的守护故事。青珩相信,只要历代的信物被珍视、过往的故事被铭记、新一代的心灵被滋养,双时空的守护之路,必将永远鲜活,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