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法问了。
小崔感受到深深地无力感。
他自从主持节目以来,从来没遇到过陈泽这样的嘉宾,几乎没有任何和其他人一样的共性,完美的不成样子。
既然学习不适合问了,就问论文吧?
毕竟陈泽引起关注,还是因为他在《数学年刊》上的那篇论文。
“陈同学,方便说一下你的那篇论文吗?”
陈泽倒是没拒绝,只是谦逊道:“其实也不是什么论文,不过是一篇综述,介绍了庞加莱猜想的历史和研究的进度,可能是《数学年刊》的编辑们,觉得我的综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才采用了吧?”
“大家可能不知道,《数学年刊》是数学行业内最高端的期刊之一,一年才出四期,难度常年排名第一。其录用论文的难度,在所有的顶级期刊中,都是最难的。很多数学专业的教授,终身都没有这么一篇论文。”
相比其他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为了增加其趣味性,会有一些类似介绍的环节。
有时候是神秘行业,有时候是成就难度,各种各样的都有。
但是介绍学术期刊,小崔是头一次。
哪怕对这本期刊很陌生,甚至拿在手里,也看不懂。
他还是得介绍,还得把这本期刊的难度,拉到普通观众听完之后,非常高大上的维度才行。
可问题是,他绕不过去。
不仅仅要介绍《数学年刊》这本全英文期刊,还得介绍陈泽发表在这本顶期刊上的论文。
论文小崔看了。
哪怕是翻译成了中文,他也没看懂。
学术期刊,自然是看原版的更好。
并不是小崔的英文不好,而是专业论文,通篇的专业术语,看原版的论文,会让他有种错觉,自己压根就没学过英文。
加上公式和推导之类的,就更难懂了。
陈泽身上的争议,也就是源自于这本期刊的论文,哪怕他去年高考全国卷状元的身份,也没现在的热度高。
一来是陈泽并不在乎名气,有钱没背景,才需要名气来护住自己的财富。
低调,只能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在积累巨大的财富之后,就开始热衷于社会活动,甚至为了出名,频频出现在电视,各种新闻之中,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人忌惮,不敢因为贪婪而对他下手。
有些企业家,甚至已经成了当地首富了,可是只要有个有点级别的官员,对他的财富感兴趣了,就会出现各种意外。
当然,这种事底层县里面出现的比较多,市一级就少了。
如今的陈家,背景,马甲,身份都有了。
要不要名气,已经不重要了。
甚至低调,会让自己的生活更舒坦一些,至少在外逛街,不会被人认出来。
哪怕心中万般不愿意,小崔还是得将采访的日程提出来:“陈同学,您的论文我拜读过,可惜没看懂。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别说华视是个电视台了。
就算是京大数院,已经全国排名第一的数学专业了,可看不懂陈泽论文的数学专业老师大有人在。
对此,陈泽倒是没意见,笑道:“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条直线,来证明地球是三维球体的过程。研究庞加莱猜想,可以更好的研究宇宙的起源的变化,是兼顾数学和物理的一个研究课题。”
“我的论文不过是介绍了一下这个问题的文字阐述,同时也介绍了一下国际上的主流研究进程,顺便写了一个可能行得通的推导方向。”
“其实和有些媒体上说我证明庞加莱猜想,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数学年刊》之所以录用这篇文章,大概率是因为这个问题捆住了数学家快一个世纪了,是最有希望被解开的难题之一。任何一种看似有机会的推导方向,都有希望被《数学年刊》录用。”陈泽细心解释。
“你的意思是?”小崔惊愕道。
陈泽平静的笑了笑:“刷论文嘛,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实际上,我在数学上的积累和才能,还做不到解决这么大课题的难题。只能选个简单的赛道,先刷一篇论文,好提前毕业。”
什么数学十大难题破解!
数学界的爱因斯坦!
都是假的。
为了吸引眼球,什么样的标题都有。
“那么去美利坚留学的事,也是假的?”小崔问出了这次采访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原本不想去,但是那么多人想看我出丑,我就去试试呗!”
陈泽无所谓的语气,让小崔顿时有种汗毛都竖立起来的惊恐。
小崔都不敢说了,听陈泽的话,仿佛至始至终都是为了刷论文而准备,根本就没像外界说的那样玄乎。
小崔这才明白,他确实被人坑了,如果是去年刚刚高考公布成绩的时候,邀请陈泽来节目,他也不会受任何影响。
但是现在,他感觉到了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试图想要推着陈泽去美利坚留学似的。
这点他就想不明白了,这美利坚留学不好吗?
当然不好。
在很多时候,学历和经历也是血统的一部分,陈泽的早慧和形象,加上为人处事和经营的能力,已经给同龄人太大的压力了。
超高的智商,卓越的经营能力,加上外表无可挑剔的形象,让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无敌感。
他要是下场竞争,同龄人中,根本就没人能玩得过他!
这怎么办?
还让其他人这么玩?
加上周家的资源和扶持,可以说,将来仕途之中,其他人只能争第二,别想第一了。
这才是那些人无法忍受的。
凭什么都没比过,就注定要失败?
可要是陈泽去留学,即便将来他的成就也不会低,哪怕走仕途也是如此,可留学履历给陈泽加了一个天花板,总有到顶的时候,至少能让人松口气。
谈话类节目就这点不好,需要主持人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前的节目,主持人小崔也是游刃有余,不会被难住。
可是在陈泽面前,他屡屡碰壁,甚至信心也产生了波动。
尤其是谈话类节目是有单元的,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
专业的问题,小崔就别问了,甚至去请大学教授,所有人都拒绝,就怕陈泽在节目里当场问他们研究课题。
一旦被戳破了学术水平,他们几十年的名声就没了。
这也是为什么小崔这么大牌的节目,却请不到合适的专业人员帮忙解释。
不得已,他只能翻篇,继续下一个单元。
多才多艺。
陈泽似乎是随意的问了小崔:“听说您喜欢小提琴?”
“是啊,我会一点乐器!”
“我也喜欢。”
然后陈泽在节目里拉了曲调优美昂扬的曲子,仿佛是秋日私语,又仿佛是万般的不舍,一首《下雨的时候》,惊艳四座。
水平比小崔这个非专业选手,高那么一丢丢。
主要是滑音和颤音实在太到位了,让他耳膜都仿佛在共鸣似的。
更让他惊掉下巴的是,陈泽还将小提琴立起来,用二胡的手法,拉了个《二泉映月》,这已经不是惊艳四座了,而是差点把小崔的魂给惊出来。
一通,万通的理论,更是让小崔内心产生了一种怀疑,他应该是猴子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