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番精心的筹备与努力之后,资金与初步的情报渠道已然稳稳地掌握在手中,这让林薇心中有了底气。
此时的她,深知要想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获取更有价值的情报,仅仅依靠现有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开始着手构建一个更为专业、更为隐秘的核心情报组织。
她心里十分清楚,仅靠商业活动中附带的打听消息这种方式,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捞针,根本无法满足她对情报精准度和全面性的需求。
她将敏锐的目光投向了临安府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三教九流。
在她眼中,那些看似卑微的群体,如乞丐、伶人、更夫、小贩等,他们就像是城市中隐藏的眼睛和耳朵。
乞丐们整日在街头巷尾游荡,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伶人们在各个场所表演,能够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听到各种传闻;更夫在夜晚巡逻,知晓城市中的许多秘密;小贩们走街串巷,消息灵通。
林薇相信,只要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定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林薇并没有采取直接招揽的方式,因为她明白这样容易引起他人的怀疑。
她巧妙地通过“听雨楼”和“云锦记”的日常运作,在众多人员中进行细致的筛选。
她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看他们是否机敏、可靠,同时还要考虑他们身处底层的身份,这样便于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而顾知远则利用自己文人的身份和清流关系,深入到一些落魄书生、失意小吏的圈子中去物色合适的人选。
他与这些人交谈,了解他们的志向和能力,希望能从中找到那些有潜力、值得信任的人,为这个即将诞生的情报组织增添力量。
林薇深知一个专业的情报网络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的信息传递方式。
她亲自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规则。
她借鉴了现代间谍网络的某些原则,设立了单线联系、死信箱、密语代号等方式。
单线联系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即使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死信箱则是一个秘密的传递地点,情报人员可以在那里安全地交接信息;密语代号则是为了防止情报被敌人截获后泄露真实内容。
她将这个初生的情报网络命名为“蛛网”,取其无声无息、遍布角落之意。
她希望这个情报网络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悄无声息地笼罩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收集着各种有价值的情报。
“蛛网”成立后,迎来了第一个重要任务。
这个任务关系到林薇一直追寻的真相,那就是全力搜寻“织云夫人”的下落,以及任何与二十年前北疆旧案、与云鳞纹相关的信息。
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朝堂的动向,掌握局势的发展,“蛛网”也开始尝试性地向京城方向渗透,收集关于安国长公主府、魏千岁以及朝堂动向的零散消息。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情报人员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
尽管“蛛网”的成员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但进展却十分缓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模糊的碎片开始逐渐汇集起来。
有一位老乞丐回忆说,大约二十年前,曾有一位气度不凡、带着北方口音的妇人,在城南的“慈幼局”(古代孤儿院)短暂停留过。
这位妇人不仅捐了一大笔钱,似乎还打听过是否有北地来的孤儿。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线索,却让林薇看到了一丝希望,她觉得这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慈幼局”成为了寻找“织云夫人”和林家血脉的新线索。
林薇的心中涌起一股兴奋之情,她感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被时光尘埃掩埋的真相。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扇隐藏在迷雾中的大门,只要顺着这个线索继续追查下去,就有可能打开那扇门,揭开所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