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梁山蒙学堂的书声日渐响亮,一派欣欣向荣之际,“夜枭”小组从东京汴梁加急传回了一份密报。密报称,因梁山通宝流通江南之事引发朝堂震动,加之征讨连连失利、高俅刺杀丑闻等多重因素叠加,御史台多名官员联名上奏,弹劾太尉高俅“专权误国”、“丧师辱国”、“勾结江湖、谋害忠良(影射刺杀王凌峰)”,请求朝廷严惩。久已对高俅不满的各方势力趁机发难,一场针对高俅的政治风暴,已在汴梁城上空酝酿成型。
独龙岗书房内,王凌峰仔细阅读着这份由“夜枭”精英冒死送出的、字迹略显潦草的密报。信中详述了近日汴梁朝堂的风云突变:先是数名御史联名上本,措辞激烈,将呼延灼兵败、梁山坐大、乃至江南币制紊乱的罪责,悉数归咎于高俅“举荐非人、督战不力、纵容奸佞”。紧接着,与高俅素来不睦的几位枢密院副使、乃至部分宗室亲王,也或明或暗地推波助澜。更致命的是,原本与高俅貌合神离的太师蔡京,此次竟也罕见地保持了沉默,未出一言维护。显然,高俅已成了众矢之的,墙倒众人推。
王凌峰放下密报,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笑意。他将密报递给身旁的朱武,道:“军师,你看。这汴梁城内的狗咬狗,终究是咬到了要害处。高俅老贼,气数已尽。”
朱武快速浏览完毕,羽扇轻摇,沉吟道:“头领明鉴。高俅跋扈日久,结怨甚多。呼延灼之败,是导火索;梁山币南流,是催化剂;而刺杀头领您未遂之事,虽未公开,却在暗地里流传,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蔡京老奸巨猾,见势不妙,自然弃车保帅。看来,这位高太尉,是在劫难逃了。”
王凌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天际,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座繁华帝都深处的权力倾轧。“高俅倒台,于我梁山而言,利弊参半。利在,少了一个恨我入骨、极力主战的权奸,朝廷短期内再组织大规模征讨的可能性大减,我等可获得更宝贵的喘息和发展之机。弊在,新上任的枢密使,是何种人物?是更棘手的对手,还是可资利用的庸才?尚未可知。”
“头领所虑极是。”朱武点头,“然,无论如何,高俅倒台,意味着朝廷内部权力格局将重新洗牌,新旧交替之际,必是混乱和虚弱之时。此乃天赐良机,我梁山正当趁此间隙,加速整合内部,推进联邦之策,壮大实力。”
王凌峰颔首:“传令‘夜枭’,严密监视汴梁动向,尤其是新任枢密使的人选及其施政方略,一有消息,立刻回报!同时,通令各营,外松内紧,趁此良机,加速练兵、囤粮、造械!”
正如王凌峰和朱武所料,汴梁城内的政治风暴,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开来。
紫宸殿上,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年轻的天子赵佶高坐龙椅,面色阴沉地看着丹墀之下跪伏一片、慷慨陈词的御史言官们,耳边是他们尖锐的弹劾之声:
“……高俅蒙蔽圣听,专权跋扈,致使呼延灼五万精锐丧师辱国,梁山贼寇坐大,祸乱山东,此乃误国之罪一也!”
“其纵容下属,克扣军饷,鬻官卖爵,军中怨声载道,此乃乱军之罪二也!”
“更闻其与江湖匪类勾结,行刺梁山贼首,手段卑劣,有失朝廷体统,此乃失德之罪三也!”
“如今江南币制亦受梁山私钱冲击,商路阻滞,民怨渐起,高俅难辞其咎!臣等恳请陛下,罢黜高俅,以正朝纲,以安天下!”
声声控诉,如同重锤,敲击在殿内每一个人的心上。高俅跪在众臣之前,脸色煞白,汗如雨下,想要辩解,却见平日依附他的党羽此刻皆低头缩颈,无人敢出声相助。而龙椅上的天子,目光扫过他时,已充满了厌恶与不耐。
赵佶虽醉心书画,但并非完全昏聩。梁山势大难制,江南不稳,这些他亦有耳闻。高俅确实办事不力,更惹出刺杀这等丑闻,令朝廷颜面扫地。如今群情汹汹,连蔡京都作壁上观,若再庇护高俅,恐失臣心,动摇国本。他心中虽对高俅有些许旧情(高俅蹴鞠技艺高超,常伴其游乐),但在江山社稷面前,这点情分显得微不足道。
终于,在又一轮更激烈的弹劾之后,赵佶疲惫地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和决绝:“够了!高俅……确有负朕望。着即革去其枢密使之职,罢为庶人!府邸查抄,一应家产充公!念其往日微劳,不予流放,令其闭门思过,非诏不得出京!”
旨意一下,满殿哗然,随即又迅速归于一种诡异的寂静。高俅如遭雷击,瘫软在地,被殿前武士拖拽下去。往日权倾朝野的高太尉,顷刻间便从云端跌落泥沼。
很快,新的任命颁布:由资历较老、性格相对谨慎、与各方势力无太大瓜葛的宿将,原枢密副使张叔夜,升任枢密使,总揽对梁山等“匪患”的征讨事宜。
消息通过“夜枭”的渠道,迅速传回梁山。聚义厅内,众头领闻讯,反应各异。武松、鲁智深等拍手称快,大呼“报应不爽”。林冲、花荣等曾深受高俅迫害者,则是长长舒了一口恶气,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王凌峰看着汇集来的情报,对朱武等人道:“高俅倒台,张叔夜上台。这张叔夜,听闻为人耿直,用兵老成,但年事已高,锐气已失,且与新党旧党皆无深交,在朝中根基不深。由其主事,朝廷短期内必以稳守为主,大规模征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朱武补充道:“而且,新官上任,整合枢密院内部、理顺各方关系,就需要不少时间。加之朝廷财力匮乏,民生凋敝,方腊、田虎等处亦需分兵应对。我梁山,至少可赢得一年,甚至更长的宝贵时间!”
王凌峰重重一拳砸在案上,眼中精光四射:“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宝贵的战略间隙,正是我梁山推行联邦、壮大实力的黄金时期!传令各方,按原计划,加速推进!”
高俅的倒台,如同搬开了压在梁山头顶的一块巨石。朝廷的威胁暂时远去,外部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宽松。梁山泊内,各项事业得以更加从容、迅速地展开。王凌峰知道,平静是暂时的,但他必须要利用好这难得的和平,将梁山的根基打得更加牢固,以应对未来必然到来的、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