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团的车队,继续前行。
他们一连走了五个村子,有种植村,也有养殖村。
每到一处,带给他们的震撼,就更深一分。
在马家沟村,他们看到了那个建在乱石坡上,布局科学、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养猪场。
猪舍里,铺着厚厚的发酵床,闻不到一丝臭味。
一头头粉色的小猪仔,在温暖的圈舍里,活蹦乱跳,争抢着食槽里由合作社提供的科学饲料。
技术员刘伟,正拿着一个本子,在给村民们讲解“仔猪三针保健”的具体操作流程。
他的旁边,围满了聚精会神的村民,听得比上学的时候还认真。
在小湾村,他们看到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养鸡场。
一排排鸡舍,同样是标准化的设计。
技术员正带着村民,给整个鸡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
高建民随口问了一个正在干活的妇女。
“大嫂,你们这养鸡,不嫌累啊?”
那大嫂抬起头,露出一张被幸福和希望填满的笑脸。
“累啥呀!一想到这些鸡崽子,过几个月,就能变成娃上大学的学费,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她的话,引来周围一阵善意的哄笑。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他们太了解,过去农村的那种死气沉沉,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无奈和绝望。
可今天,他们在这里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充满干劲的脸,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
他们看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这种改变,是他们过去开多少次动员会,下多少份红头文件都无法带来的。
而福娃合作社,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
观摩的最后一站,车队返回了县城。
高建民没有直接回政府,而是带着所有人,来到了位于县城中心的福娃生鲜超市。
此时正是下午,超市里人头攒动生意火爆。
干净明亮的环境,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顾客脸上那满意的笑容,都与外面那个传统的、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形成了天壤之别。
高建民带着观摩团,在超市里走了一圈。
他看到,很多顾客的购物车里,都装满了蔬菜和肉食。
他随手拿起一捆包装精美的福气菜,问身边的超市经理陈燕。
“陈经理,你们这个菜,卖得不便宜吧?”
陈燕微笑着回答:“高县长,我们这个菜,确实比市场上普通的青菜,贵了两毛钱。但是,它一个烂叶子都没有,口感清甜爽脆,而且我们保证,绝对没有打过超标的农药。”
“老百姓现在生活好了,不差那几毛钱,大家更看重的是健康和品质。”
高建民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他又指着那些正在排队,办理会员卡充值的顾客。
“我听说你们这个会员卡,充两百还送三十?”
“是的,高县长。这是我们合作社的一种营销策略,目的是为了锁定顾客增加用户粘性,同时也给顾客很大的优惠。”陈燕解释道。
观摩团里,财政局的老刘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
“这不就是亏本赚吆喝吗?送出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他的话被高建民听到了。
高建民转过头,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老刘,你只看到了送出去的三十块,却没有看到,他们通过这一招提前收拢了多少现金流。”
“我听陈经理汇报过,他们清河店,光是会员卡充值这一项,一个月就回笼了超过五十万的资金!”
“五十万!”
老刘和周围的干部们,再次被这个数字给惊到了。
“这笔钱,他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可以用来扩大再生产,可以用来支付货款,可以用来给员工发工资!”
“他们用我们老百姓未来要花的钱,来发展他们自己的事业!这种资本运作的手段,你们谁能想得到?”
高建民的目光,扫过他身后那群一脸懵懂的干部。
“所以,我才说,我们都要学习!向福娃合作社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学习他们科学的管理,更要学习他们超前的商业思维!”
视察结束,观摩团的所有成员返回了县政府会议室。
所有人的脸上,都还带着没有褪去的震撼和激动。
高建民坐在主位上没有说话,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他是在给时间,让大家消化今天所看到、所听到的一切。
许久,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才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和惭愧。
“县长,各位同志,我今天……受到的教育,很深刻。”
“我管了这么多年的农业,以前总以为农业工作就是春种秋收,防汛抗旱。想的都是怎么让农民多种点粮食,别饿着肚子。”
“可今天看了福娃合作社的搞法,我才知道,我们之前的思想太落后了!太保守了!”
“原来,农业也可以像工业一样搞标准化生产!原来,种地养猪也可以成为一个受人尊敬,而且能赚大钱的产业!”
“我们这些当干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才是制约我们清河县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啊!”
他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干部的强烈共鸣。
工商局长也接着说道:“是啊!我今天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品牌意识。一个简单的青菜,贴上福娃牌的标签,就能比别人贵两毛钱,还卖得更好!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我们清河也有很多自己的土特产,但为什么就卖不上价,走不出去?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营销!”
财政局长老刘,也终于想通了。
“我算是明白了,他们那个会员卡为什么叫锁定顾客。我今天办了一张,充了两百块。那以后我想买菜,肯定第一时间就想到去他们超市,因为我的钱在里面啊!这一招,实在是高!”
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会议室的气氛,变成了一场热烈的福娃模式学习心得讨论会。
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福娃模式的先进。
他们看向高建民的眼神,也从之前的不理解,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县长要力排众议,将这个项目列为一号工程。
这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招商引资项目。
这分明是请来了一个老师,一个教练,来给他们整个清河县的干部队伍,上一堂生动的,关于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启蒙课!
高建民听着大家的讨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做了最后的总结。
“同志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一个开始。”
“福娃模式的成果,我们才仅仅见识到了冰山一角。”
“我要求,从今天起我们全县的干部,都要带着问题去研究福娃模式。把它当成一个课题,一个标杆。”
“未来,我们不仅要把福娃模式,在农业领域推广好。我们还要把它的精髓,运用到我们县的工业、商业,乃至我们政府的管理工作中去!”
他的话掷地有声,为清河县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全新的基调。
会议结束后,高建民独自一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窗外县城的夜景,久久不语。
他的脑海里,不断回响着林小燕说的那句话。
“我们的总社长,今年刚满七岁。”
一个七岁的孩子,构建了如此庞大、精密、超前的商业帝国。
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他心中涌起了一股无比强烈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