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的风裹着秋凉,卷过庞统新立的营寨。与诸葛亮往日依山扎营的稳慎不同,他竟将主营设在祁山道南侧的开阔谷地,只以三道矮墙相护,营中炊烟稀薄,仿佛兵士已大半调走。
“士元先生,魏军若来劫营,这谷地无险可守啊。”副将陈式攥着马鞭,望着远处魏军大营的旗帜,声音发紧。
庞统斜倚在竹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火石,嘴角勾出笑意:“要的就是他们来。”他抬手点向谷地西侧的密林中,“看见那片干枯的白棘丛了?昨日已让兵士浇了三遍桐油,只等司马懿的‘虎狼’入套。”
正说着,探马来报:“魏军先锋张合,率三万骑兵往谷地而来!”
庞统猛地坐直,将火石掷给身旁亲兵:“按计划行事。记住,待魏军过半,先放火箭烧丛,再断其后路。”
谷口很快传来马蹄声,张合的骑兵如潮水般涌入,见蜀营兵少,更是放胆冲锋。可刚到中段,两侧林中突然窜出数十支火箭,直扑白棘丛。干燥的灌木遇火即燃,瞬间形成两道火墙,将魏军截成两段。浓烟中,蜀军伏兵四起,长枪攒刺,喊杀声震彻山谷。
张合惊觉中计,欲率军后撤,却发现谷尾已被巨石堵死。他挥刀砍倒两名蜀军,正想突围,一支冷箭突然射穿他的肩胛——正是庞统亲率的中军杀到。“张合,此地名‘落凤坡’,你可知晓?”庞统的声音透过火光传来,带着几分冷冽。张合目眦欲裂,却终因力竭,被蜀军生擒。
与此同时,建业的吴宫之内,孙权正对着案上的书信皱眉。信是从祁山快马送来的,落款是“汉军师中郎将庞统”。
“陛下,庞统此信,是想让我东吴出兵合肥,牵制魏军啊。”张昭捋着胡须,语气凝重,“可去年伐魏损兵折将,如今粮草未丰,恐难支撑。”
孙权指尖敲击着案几,目光扫过殿外的梧桐。他想起赤壁之战时,庞统献连环计的智谋,也记得刘备死后,蜀汉与东吴重新结盟的不易。“子布,你只知粮草,却不知时机。”他突然起身,“庞统若能在祁山缠住司马懿,曹魏东线必然空虚。此时出兵合肥,不仅能助蜀汉一臂之力,更能夺下淮南之地,为我东吴拓土。”
他转向侍卫:“传朕旨意,命陆逊为左都督,率五万水军从濡须口出发,直取合肥;再令诸葛瑾领兵两万,佯攻襄阳,迷惑魏军。”
张昭见状,连忙开口想要劝阻孙权,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凝视着孙权,只见孙权的眼眸中突然闪过一丝果决之意,仿佛已经下定决心。
孙权缓缓说道:“朕心意已决,无需再劝。此次蜀汉与曹魏交战,无论胜负如何,对我东吴来说都是一个机会。若蜀汉获胜,我东吴便可乘势北上,扩大疆土;即便蜀汉失败,我军也能全身而退,保存实力。这就如同一场棋局,庞统此步走得甚是凶险,但朕,愿陪他走这一局。”
孙权的话语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决断。张昭深知孙权的性格,一旦他做出决定,便很难改变。于是,张昭只得默默点头,表示同意孙权的决定。
夜色渐深,吴宫的灯火映着孙权的身影,而祁山的火光仍未熄灭。一场牵动三国的大战,正随着庞统的火攻与孙权的决断,悄然走向新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