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站的“夜晚”并非真正的黑暗,只是灯光调暗,仪器屏幕的光芒成为主调,在地面投下幽蓝的冷光。循环系统的低鸣是永恒的背景音,反而衬得四周更加寂静。储藏间内,疲惫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但至少有两双眼睛在昏暗中保持着清醒。
陈凡靠墙坐着,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提升后的感知上。空气的流动、远处控制台偶尔传来的极轻微键盘敲击声、甚至身边张浩因紧张而略微加速的心跳,都变得比以往清晰。他在等待,也在捕捉。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极其细微、几乎被系统噪音完全掩盖的金属摩擦声,从走廊方向传来。非常轻,像是有人正极其小心地推开一扇没有完全合拢的门。
陈凡的眼睛倏地睁开。他无声地起身,如同融入阴影的猫,贴近储藏间的门缝向外望去。
走廊昏暗,只见一个模糊的身影——从体型看正是老吴——正鬼鬼祟祟地侧身从“静室”那扇厚重的门里挤出来,然后又以极慢的速度将门推回原位,确保不发出一点声响。他手里似乎拿着一个小巧的、长方形的物体,迅速塞进了工装裤的口袋。
做完这一切,老吴警惕地四下张望了一下,随即快步向着与休息区相反的方向——那条通往废弃通风管道的走廊尽头走去。
机会!
陈凡没有丝毫犹豫,轻轻推开储藏间的门,闪身而出,远远跟在老吴身后。他利用墙壁的阴影和管道设备的掩护,脚步轻得如同羽毛落地。
老吴显然对哨站的结构极为熟悉,他没有走主通道,而是拐进了一条堆满废弃箱子和杂物的备用通道。这里灯光更暗,监控探头似乎也少了很多。
陈凡的心跳微微加速。老吴如此熟悉监控盲区,更印证了他的不简单。
只见老吴走到通道尽头一面看似普通的金属壁板前,手指在边缘几个不起眼的凹陷处有规律地按了几下。咔哒一声轻响,壁板竟然向内滑开,露出后面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空间,里面似乎有向下的阶梯!
密道!
老吴迅速钻了进去,壁板在他身后无声合拢,严丝合缝,仿佛从未存在过。
陈凡屏住呼吸,等了足足一分钟,确认周围再无动静,才悄然上前。他仔细检查着那块壁板,边缘光滑,没有任何明显的把手或锁孔。他尝试着回忆老吴刚才的动作,手指在那些细微的凹陷处模仿着按压,但壁板毫无反应。显然需要特定的顺序或力度。
他没有强行尝试,而是将耳朵贴近冰冷的金属壁板,集中所有感知。
一种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电子杂音从下方隐约传来,还夹杂着老吴压得极低的说话声,听不清内容,但语气似乎有些激动,像是在争辩什么。
“……必须……时间不多了……‘摇篮’的波动……他们肯定也监测到了……”老吴的声音模糊地传来几个词。
摇篮?波动?他们?
又是陌生的词语!但“他们”指的极有可能是“蝰蛇”!
陈凡正凝神细听,身后极远处突然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声!是来自控制台方向的值守人员!
他立刻如同受惊的狸猫,瞬间后退,融入阴影之中,快速而无声地沿着原路返回。在他身影消失在备用通道入口的下一秒,控制台方向的手电光柱扫了过来,在小孙懒洋洋的呵欠声中晃了晃,又收了回去。
有惊无险。陈凡退回储藏间门口,轻轻闪身而入,心脏仍在沉稳而有力地跳动。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兴奋。线索越来越清晰了。
第二天,工作照旧。但暗地里的情报收集悄然展开。
张浩发挥了他天生的自来熟性格,趁着和小孙一起清点仓库配件的机会,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孙哥,咱们这儿就你们四个人,守着这么大摊子,真不容易啊。吴叔看起来话不多,干活真利索,他来了很久了吧?”
小孙正无聊地核对清单,闻言头也不抬:“老吴?嗯,他是老资格了,比卢工来得还早呢。听说以前是在什么野外勘探队干的,后来才调来这边。脾气是怪了点,不过技术没得说,特别是机械维修和……呃,算了,反正挺厉害的。”
“勘探队?那肯定见过不少世面。”张浩顺着话头捧了一句,随即又看似无意地抱怨,“不过这鬼地方,与世隔绝的,啥也看不到。咱们的补给咋办?总不能一直吃库存吧?”
小孙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以前还能定期从主站补充,后来‘回声’越来越频繁,外面也越来越不太平,补给车队来的次数就少了。现在主要靠我们自己种的那点蘑菇和循环水,还有老吴偶尔能通过一条老旧的应急线路,联系上……呃,一些还能交换物资的小据点。”他似乎意识到说多了,立刻刹住,“反正饿不死你就行了,问那么多干嘛。”
另一边,王钊被安排擦拭控制台外围的仪器外壳。他努力竖起耳朵,捕捉着卢迪和小孟的对话碎片。
“……b7区边界能量残留依然超标,衰减速度低于预期……”小孟的声音带着担忧。
卢迪沉吟着:“记录数据。如果明天这个时候还降不下来,可能需要启动一次低功率主动扫描,确认‘摇篮’表层稳定性。但不能持续超过三秒,否则能耗和风险都……”
“明白。但是卢工,我们的能源……”
“我知道。先观察。优先保障屏障能量。”卢迪的声音充满疲惫。
王钊努力记住这些碎片:“b7区”、“摇篮”、“主动扫描”、“能耗”……
休息间隙,陈凡将零碎的信息在脑中拼凑。
老吴资历老,可能隶属“守夜人”,有一条秘密的对外联系渠道,甚至可能私下与“蝰蛇”或其他势力有接触?他在担心“摇篮”的波动被“他们”监测到。
卢迪团队核心任务是监控和压制“回声”,能源紧张,他们对“摇篮”的态度似乎更加谨慎,甚至有些畏惧?而“摇篮”很可能就是地下那个“源头”的代称。
哨站内部存在着微妙的张力。卢迪代表官方的、技术性的保守派,而老吴则可能代表着另一个隐藏议程的、更激进的派系。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情报收集,三人再次在储藏间角落低声交流。
“老吴肯定有问题!”张浩压低声音,难掩兴奋,“他有一条自己的线!”
王钊也努力复述着听到的术语:“他们好像很怕那个‘摇篮’不稳定,还说能源不够用……”
陈凡听完,目光沉静。“知道了。做得很好。”他肯定了两人的努力,“继续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动打探,以免引起怀疑。”
他心中已有了一个模糊的计划。老吴的秘密通道和对外联系方式是关键。如果能掌握那条渠道,或许不仅能获取外界信息,甚至可能……反过来利用它。
但这一切必须万分小心。无论是卢迪还是老吴,都不是简单角色。这个看似平静的哨站,实则暗流汹涌。
夜深人静,陈凡再次将意识沉入系统。他将更多人气值投入“感知”,同时开始关注之前忽略的“智力”属性。破解谜团,不仅需要敏锐的感官,更需要清晰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微弱的暖流融入大脑,思绪变得更加清晰活跃。他将老吴的动作、壁板的结构、听到的只言片语在脑中反复推演模拟。
守夜人的痕迹已然显露。下一步,就是如何在这盘暗棋中,为自己和团队,谋得一个有利的位置。夜色下的哨站,仿佛一个巨大的金属蜂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而一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