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市立图书馆安静得只能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直到那台新安装的自动借阅机突然开始大声朗读《小王子》。云昭从书堆里抬起头,电子猫在她膝上竖起耳朵,黄金铠甲映着阅览室柔和的灯光。程自在举着手机,悄悄对准那台正在疯狂打印借阅条的设备。
师姐,他指着地上越积越长的纸带,这台机器从开馆就在异常工作——给借漫画书的小学生推荐《资本论》,给研究量子物理的教授推送童话绘本。
沈知白推了推眼镜,镜片上闪过借阅系统的数据流:更奇怪的是,系统记录显示它正在调取1948年的借阅档案,甚至要求读者出示早已作废的借书证。
电子猫轻盈地跃上还书箱,尾巴挂坠变成条形码扫描器,对着机器发出警惕的嗡鸣。当管理员试图重启系统时,屏幕突然显示:检测到特殊阅读偏好,正在匹配历史读者数据——建议您重温1985年最受欢迎的《十万个为什么》。
程自在的直播间弹幕开始滚动:
「图书检测门在跳踢踏舞!」
「还书箱在吞吃书签!」
「快看打印机在吐情诗!」
突然,整个借阅系统开始失控——自助查询机播放起八十年代的有声书,电子阅览器自动打开绝版报纸的扫描件,最老的那台微缩胶片阅读机竟开始放映黑白电影。电子猫炸毛成毛球,黄金铠甲展开成防纸屑护盾。
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这是新引进的智能阅读推荐系统,本意是通过算法优化借阅服务,但数据库错误连接了图书馆所有历史借阅记录。现在系统正在同时执行不同时代的图书分类法,甚至给现代小说贴上民国时期的标签。
它刚才非要我用繁体字填写借书卡!一位年轻读者举着被退回的身份证抱怨,说我的简体字不符合1952年的规范!
机器屏幕闪现委屈表情:根据借阅历史分析......话未说完就被电子猫一爪子拍出雪花点。更令人困惑的是,每本经过机器的书都开始出现异常——新书扉页浮现几十年前的借阅印章,电子书自动转换成老式排版。
当馆长准备强制关机时,云昭轻轻按住读卡器:你知道图书馆真正的宝藏是什么吗?她讲述起这座图书馆的故事:建国初期人们打着火把来读书,八十年代青年在阅览室排队查资料,甚至某个停电的夜晚,大家用手机照明继续阅读的温暖时光。
机器运转声逐渐变得轻柔,屏幕上开始展示图书馆的老照片。当云昭说到去年那场暴雨,读者们自发抢救被水浸的古籍时,所有打印机突然停止,吐出一张泛黄的借书卡复印件,上面印着:
每本书都在等待知音。
第二天借阅系统恢复了正常,但多了个时光书屋功能。扫描借书证会随机推荐某年的热门书籍,偶尔还会在书页间夹带历史读者的读书笔记。只有电子猫发现,深夜的阅览室里,系统会给独自苦读的学生播放已故老馆长最爱的古典乐。
而当新读者好奇为什么这里的书籍总是带着温度时,老管理员会指指那台偶尔会给熬夜读者推送暖心故事的智能机器——就像某个总在闭馆时给贫困学子多留一盏灯的老馆员还在时那样。偶尔会有书页自动翻动,仿佛被看不见的手指温柔抚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