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捂着话筒,手心全是汗,那句话他几乎是用气音说出来的,却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沈铭的脑海里轰然炸响。
大型商业综合体。
这五个字的分量,对于一个像清河县这样,商业业态还停留在“一条主街、几家超市、零散商铺”阶段的县城来说,不亚于一次产业革命。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税收和Gdp,更是成百上千的就业岗位,是城市品位的提升,是留住年轻人、吸引人才回流的强大磁场。
而这样一个足以改变县城格局的项目,竟然因为区区一个招商局的“协调费”而搁浅。
沈铭的眼神冷了下来。他从李赫手里拿过电话,走到窗边,避开了孙大海那张写满惊恐和讨好的脸。
“你好,我是沈铭。”他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清河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就是负责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确认他的身份,随后传来一个干练的女声:“沈主任,您好。我是华润万家集团投资拓展部的总监,我叫林慧。冒昧打扰了。”
“不打扰,林总监。”沈铭的语气缓和下来,“你们反映的情况,我听明白了。首先,我代表清河县政府,为你们之前在这里不愉快的经历,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这句没有丝毫推诿的道歉,让电话那头的林慧明显愣了一下。她跟各地政府部门打了十几年交道,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直接的“认错”。
“沈主任,您太客气了。我们也是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贵县整顿营收环境的新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我们董事会连夜开了个会,觉得或许可以再接触一下。”林慧的语气里多了一丝真诚。
“欢迎之至。”沈铭没有说太多空话套话,“不知道林总监什么时候方便?我希望能和您当面谈一谈。您不用来县里,我们过去,到市里,到贵公司,都可以。”
姿态放得极低,诚意却给得极满。
林慧再次感到了意外,她沉吟片刻,说道:“不用那么麻烦,沈主任。我们想到贵县来,看看新的变化。如果可以,明天上午十点,就在您的办公室,可以吗?”
“没问题。我恭候大驾。”
挂断电话,沈铭转过身,孙大海还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站在原地,大气都不敢喘。
“孙局长,方案我收下了。”沈铭指了指桌上的报告,“希望国土局能说到做到,成为全县改革的排头兵。”
“一定!一定!请沈主任放心!”孙大海如蒙大赦,点头哈腰地退了出去。他走到门口,又回过头,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沈主任,刚才……是市里来的电话?”
沈铭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孙大海心里咯噔一下,不敢再问,几乎是落荒而逃。
李赫看着孙大海的背影,又看了看沈铭,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完全不够用了。他觉得沈主任就像一个顶级的棋手,每一步都看似平淡无奇,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将对手逼入绝境。
“小李,去一趟机关事务中心,把隔壁那间最大的会议室要过来,明天上午十点我们要用。”沈铭吩咐道。
“啊?主任,您不是说在咱们办公室吗?”李赫不解。
“我们办公室,代表的是我沈铭个人。”沈铭摇了摇头,“在县委的会议室,代表的,才是清河县政府的脸面。”
李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立刻跑了出去。
沈铭拿起那份孙大海交上来的“投名状”,没有再看,而是直接拨通了赵长东办公室的电话。
“书记,我是沈铭。有个好消息要向您汇报。”
……
第二天上午,九点五十分。
县委三号会议室。
这里不再是之前沈铭开会时的压抑沉闷,整个会议室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桌上摆着新鲜的水果和热气腾腾的茶水,墙角的绿植也换成了新培育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沈铭和李赫站在门口,像两个迎宾。
很快,一辆黑色的奥迪A6停在了楼下。车门打开,走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气质干练,正是华润万家的投资总监林慧。
“林总监,一路辛苦。”沈铭主动迎上前,伸出手。
“沈主任,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林慧与他握了握手,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和好奇。
没有过多的寒暄,沈铭将他们引进了会议室。
分宾主落座后,林慧开门见山:“沈主任,实不相瞒,去年我们来考察的时候,是被贵县的招商局给‘吓’退的。”
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锋利。
“我们计划投资三点五个亿,建设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当时负责接洽的,是招商局的一位姓黄的副局长。从项目选址到土地价格,再到税收优惠,他都满口答应,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
“但是,就在我们准备进入实质性谈判的时候,黄副局长私下约我吃饭,暗示我们,项目要顺利落地,需要一笔八位数的‘前期协调费’,用来打点各方关系。”
林慧放下茶杯,看着沈铭,“我们集团在全国有上百个项目,‘潜规则’见过不少,但如此明目张胆、狮子大开口的,清河县是头一个。所以,我们当即就终止了考察。”
李赫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八位数,那就是至少一千万。一个副局长,竟敢如此胆大包天。
沈铭的脸上却没什么波澜,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等林慧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黄副局长,因为严重违纪,上个月已经被县纪委立案调查了。他所说的那些需要‘打点’的部门,比如财政局的王建华,也进去了。”
林慧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林总监,我不想说太多保证的话。”沈铭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诚恳而锐利,“我只想告诉您,现在的清河县,和您去年看到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服务。我们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所有涉企审批,都由我们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程代办、盯办。您只需要提供材料,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我们。从项目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我向您保证,时间不会超过三十个工作日,这会写进我们的合作协议里。”
“第二,成本。土地价格,我们可以一事一议,给到最大的优惠。税收方面,‘三免两减半’是基础,如果您能解决超过五百个本地就业岗位,我们还可以申请更大力度的专项补贴。”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环境。我们设立了全省第一条由纪委、督查室共管的营商环境投诉专线。在项目建设和未来经营中,任何单位、任何人,敢吃拿卡要,一个电话,我亲自带队去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钉子,稳稳地钉进了林慧的心里。
沈铭启动了【洞察人心】。
【姓名:林慧】
【职位:华润万家集团投资拓展部总监】
【情绪状态:惊讶、赞赏、仍在权衡】
【核心利益诉求:为集团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必须最大限度控制政策风险。】
【当前内心活动:“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说话滴水不漏,而且直击要害。他说的这些条件,比省里很多开发区的政策还要好。但就怕是一阵风,领导一换,政策就变了……他提到的那个投诉专线很有意思,把纪委拉进来,这等于上了双保险,威慑力确实大。看来,清河县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政策的持续性,这才是她最担心的。
沈铭看穿了她的顾虑,笑了笑,补充道:“林总监,您可能担心,这只是我个人或者某位领导的一时兴起。我向您透露一点,我们清河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是县委书记赵长东同志亲自挂帅的‘一号工程’。而且,我们正在推动,将这些服务承诺和监督机制,以县人大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真正的‘法治环境’。”
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林慧最后的疑虑。
她站起身,再次向沈铭伸出了手,脸上的表情已经从审视,变成了真正的钦佩。
“沈主任,我明白了。我会立刻向董事会汇报。我个人认为,清河县,值得我们重新投资。希望我们能尽快开启下一轮的谈判。”
送走林慧一行人,李赫激动得脸都红了:“主任!成了!真的要成了!”
沈铭也松了口气,这个项目如果能落地,对他、对赵长东,都将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绩。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华润万家考察团到访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清河县乃至周边县市的商圈里传开。
那部尾号8888的投诉专线,开始真正变得繁忙起来。
“喂,是沈主任的办公室吗?我们是做物流的,听说现在清河县政策好,想咨询一下仓储用地的问题……”
“沈主任您好!我是隔壁县开服装厂的,听说你们这边给企业的补贴力度很大?”
“你好,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想把客服中心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不知道清河县有没有兴趣?”
电话一个接一个,李赫专门拿了个本子记录,不到两天,就密密麻麻地写了十几页。那些曾经对清河县望而却步,或者根本没考虑过这里的企业,仿佛一夜之间,都发现了这片价值洼地。
整个清河县的经济,像一潭被激活的死水,开始泛起层层涟漪,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这天傍晚,沈铭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件,走出办公室。
县委大院里灯火通明,他看到县委书记赵长东的办公室,灯也还亮着。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敲开门,赵长东正戴着老花镜,在一份文件上批阅着什么。看到是沈铭,他露出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坐。我刚看完电视台做的专题片,就是关于咱们营商环境改革的,拍得不错,群众反响很好。”
“都是书记您领导有方。”
“少拍马屁。”赵长东笑骂了一句,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华润那个项目,我听说了,你干得非常漂亮。这一下,就把我们清河县的招商引资工作,盘活了。”
他看着沈铭,眼神里满是欣赏和欣慰。
“我以前总觉得,做工作要稳,要循序渐进。现在看来,有时候,就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用这种雷霆手段,才能劈开一条路。”
赵长东的肯定,比任何荣誉都让沈铭感到振奋。
“书记,这只是第一步。要让企业真正留下来,发展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沈铭沉声道。
“嗯。”赵长东点点头,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沈铭,“说得对。所以,我打算把这盘棋,彻底交给你来下。”
沈铭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标题,瞳孔就是一缩。
《关于成立清河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的决定(草案)》
文件里明确提出,成立一个由县委直管、级别等同于正科级单位的“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全县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企业服务工作。
而在主任那一栏,赫然写着一个名字——沈铭。
“书记,这……”沈铭有些迟疑,“我只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临时负责人,这个中心的级别……”
“你的级别,组织部很快就会有说法。”赵长东打断了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沈铭,我只问你一句,这个担子,你敢不敢挑?”
沈铭没有立刻回答。他看着赵长东那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感觉一股热血从胸口涌起。
他站起身,将那份文件放在桌上,对着赵长东,郑重地敬了一个礼。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赵长东办公室出来,已是深夜。
沈铭走在空无一人的大院里,晚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却无法平息他内心的激荡。
回到自己那间简陋的办公室,他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坐在黑暗里。
这一个多月来发生的一切,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飞速闪过。从一个被边缘化的“刺头”,到如今手握实权、深得书记信任的改革先锋,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知道,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冰冷的、只认“莽夫路线”的模拟器。
就在这时,那熟悉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优化营商环境”支线任务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任务完成度85%。】
【县域经济活力显着增强,您在体制内的声望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开始进行奖励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