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设立投诉热线,暗访各窗口单位
财政局的大楼在县委大院的另一侧,隔着一个种满了香樟树的小花园。
李赫抱着一摞刚刚打印出来的空白表格,亦步亦趋地跟在沈铭身后,心脏跳得像揣了只兔子。他感觉自己不是要去财政局,而是要去闯龙潭虎穴。
“沈……沈主任,我们……我们就这么过去?”李赫的声音有些发干,他忍不住又问了一遍。他实在无法理解,不打招呼,不发公函,就这么两个人,直接冲到一个实权单位去“帮忙”,这算哪门子工作方法?
沈铭没有回答,只是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了一个号码。
“喂,是纪委的刘书记吗?我是沈铭。”
电话那头似乎愣了一下,才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是小沈主任啊,有什么指示?”
“指示不敢当。”沈铭的语气很平静,“赵书记指示,我们营商环境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一条投诉专线,专门受理企业反映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问题。这个专线,需要纪委和县委督查室联合管理。我这边人手不够,想请您那边派一个懂业务的同志过来,督查室那边我也会通知。电话号码就用这个尾号8888的新号,我待会儿让小李给您送过去。”
他说话的语速不快,但内容却让跟在后面的李赫听得心惊肉跳。纪委书记,那可是能让全县干部都睡不着觉的人物,沈主任竟然一个电话就直接安排起工作来了。
电话那头的刘书记沉默了片刻,随即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这是好事,是给我们的工作提供线索。我马上安排人,下午就到你办公室报到。”
挂了电话,沈铭又拨了第二个号码,同样言简意赅地跟县委督查室的主任沟通完毕。
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头看了李赫一眼,仿佛刚刚只是在安排下午吃什么饭一样轻松。“还有问题吗?”
李赫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这位沈主任,绝对不是正常人。
财政局的办公楼比县委办要气派得多,门口摆着两盆硕大的发财树,叶子油光锃亮。一楼大厅的墙上,挂着“为国聚财,为民理财”八个烫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沈铭的突然出现,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池塘。前台的工作人员看到他,脸上的职业微笑僵了一下,随即有些慌乱地站了起来。楼道里走过的几个干部,在看清是沈铭后,脚步骤然加快,像是生怕被他叫住。
沈铭对这些视若无睹,径直走向电梯。
“沈主任,我们……我们去几楼?要不要先跟王局长的秘书联系一下?”李赫小声提醒。
“不去局长办公室。”沈铭按下了三楼的按钮,“我们去企业科。”
电梯门打开,三楼的走廊安静得能听见灯管的电流声。走廊尽头,“企业管理科”的牌子挂在门边。
沈铭推门而入。
这是一个典型的机关大办公室,十几张办公桌被隔板隔开,文件堆得像小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旧纸张和打印机墨粉混合的味道。
办公室里的人听到动静,纷纷抬起头。当他们看到沈铭那张在县里干部圈中已经极具辨识度的脸时,整个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敲击键盘的声音停了,交谈声也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一个戴着眼镜,发际线颇高的中年男人最先反应过来,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哎呀,是沈主任大驾光光临,快,快请坐!小王,倒茶!”
沈铭启动了【洞察人心】。
【姓名:马东明】
【职位:财政局企业管理科科长】
【情绪状态:惊慌、抵触、为难】
【当前内心活动:“他怎么来了?王局不是说他肯定会先礼后兵,先发函再约谈吗?怎么直接杀到科里来了?局长交代了,不给看,不给办,不给说,就一个字‘拖’!这下怎么办?”】
“马科长,不用客气。”沈铭笑着摆了摆手,自顾自地拉了张椅子,在马东明的办公桌对面坐下,姿态熟稔得像是来串门的老同事。“昨天开会,王局长说你们困难很多,方案不好做。赵书记很关心,特地让我过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我们办公室协调的,或者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大家一起想办法嘛。”
他把“帮忙”两个字咬得很重。
马东明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心里把王建华骂了一百遍。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一个科长,夹在中间,两头都得罪不起。
“不不不,不敢劳烦沈主任。”马东明擦了擦额头的汗,“王局长非常重视,昨天连夜开了会,我们正在组织学习文件精神,深刻领会赵书记的指示……”
“学习是应该的。”沈铭打断了他的官样文章,指了指他桌上那堆积如山的文件,“不过,光学习不行,还得结合实际。马科长,我想了解一下,就拿企业申请技改补贴这项业务来说,从企业递交材料,到最终资金拨付,咱们内部,一共要走多少个流程?需要哪些领导签字?平均办结时间是多久?”
马东明头皮一阵发麻。这个问题,正是他们的死穴。按规定,三十个工作日办结。但实际上,没有三个月,企业根本别想拿到钱。这中间的时间,都“耗”在了领导审批、会签、以及各种不成文的“补充材料”环节里。
“这个……这个情况比较复杂。”马-东明支支吾吾,“每个项目情况不一样,涉及的金额也不同,所以流程上……会有些差异。”
“没关系。”沈铭的笑容依旧温和,“那就找个有代表性的。把去年绿源集团那个项目的卷宗调出来,我们一起看看,就当是解剖一个麻雀。正好,我也学习学习财政工作的专业性。”
要调卷宗?
马东明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湿了。绿源集团那个项目,正是王局长亲自“关照”过的,里面的门道,多得能写一本书。这要是被沈铭翻出来,他这个科长也别想干了。
“沈主任,这……这恐怕不合规定。”马东明硬着头皮顶了回去,“卷宗属于内部资料,调阅需要局长签字批准。要不,您先坐着喝杯茶,我……我去向王局长汇报一下?”
这是他的缓兵之计,只要他离开办公室,就能立刻给王建-华通风报信,商量对策。
“好啊。”沈铭点点头,身体往椅子里一靠,双手抱在胸前,一副准备长谈的架势,“你去吧,我在这里等。小李,把咱们的表格拿出来,给马科长留一份。等王局长批完字,正好请马科长帮我们把这张表填了。”
李赫连忙将一张《涉企审批事项流程自查表》放到了马东明的桌上。表格设计得极为详细,从“受理岗位”到“最终拨付”,中间每一个环节的“经办人”、“审核岗位”、“审批领导”、“停留时间”都列得清清楚楚,最后还有一个“情况说明”栏。
马东明看着那张表,感觉那不是一张纸,而是一张催命符。
他知道,自己走不掉了。沈铭这架势,今天不看到卷宗是不会罢休的。他求助似的看了一眼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所有人都立刻低下头,假装在忙自己的事。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像在为马东明倒数。
沈铭也不催,就那么好整以暇地坐着,目光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办公室墙上的制度牌。
每一秒,对马东明来说都是煎熬。
终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楼上局长办公室的号码。他没有说沈铭来了,只是用一种快要哭出来的声音说:“王局……您……您能下来一趟吗?企业科……出事了。”
不到三分钟,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财政局局长王建华沉着脸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办公室主任。当他看到像个没事人一样坐在那里的沈铭时,瞳孔猛地一缩,但脸上的怒气瞬间就被一层虚伪的笑容所取代。
“哎呀!沈主任!您怎么到这儿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下去接您啊!”王建华快步走上前,热情地伸出双手。
沈铭站起身,和他握了握手,笑道:“王局长太客气了。我就是来基层看看,怕打扰您工作。”
“不打扰,不打扰!”王建华拉着沈铭的手,显得格外亲热,“走走走,到我办公室喝茶,这里的环境太乱了。”
“不了。”沈铭把手抽了回来,重新坐下,指了指马东明,“我跟马科长正聊工作呢。王局长来得正好,我们刚才正说到,想调一份去年的卷宗看看,学习一下。马科长说需要您批准,您看,方便吗?”
王建华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狠狠地瞪了马东明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废物”。
他怎么也没想到,沈铭竟然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杀到了业务科室,还要调卷宗!这等于是一上来就要掀他的底牌。
“沈主任,您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您要看什么资料,我们财政局当然是全力配合。”王建华眼珠一转,立刻想好了说辞,“不过,财政工作有其严肃性,特别是卷宗档案,管理非常严格。您想看哪个项目的,我让办公室给您复印一份相关材料送过去,您看这样行不行?”
只给复印件,不给原件。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太大了。哪些能复印,哪些不能复-印,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王局长,不用那么麻烦。”沈铭笑了,“我不是来审查工作,就是来学习的。而且,复印件哪有原件看得清楚?领导签字的笔迹,墨水的颜色,纸张的新旧,这些细节里,才藏着大学问呢。”
王建华的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沈铭这是铁了心要看原件了。
他盯着沈铭那张年轻却毫无表情的脸,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硬顶,肯定不行,赵长东那句话还言犹在耳。可要是让他看了卷宗,特别是绿源集团那份,自己恐怕就不是换个位置那么简单了。
就在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到极点,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阵突兀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不是谁的私人电话,而是一种单调、刺耳的和弦铃声。
所有人都循声望去,只见站在沈铭身后的李赫,正手忙脚乱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崭新的手机。
那个尾号8888的号码,刚刚开通不到一个小时的“营商环境投诉专线”,响了。
李赫慌忙按下接听键,紧张地把手机放到耳边:“喂,您好,这里是清河县营-商环境投诉专线……”
他只听了不到十秒钟,脸色就瞬间变得惨白。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沈铭,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他下意识地捂住话筒,身体前倾,用一种蚊子般大小、却又因为极度惊骇而显得无比清晰的声音,在沈铭耳边说道:
“沈主任……是……是绿源集团的财务总监打来的……”
“他说……他们有一笔八百万的技改补贴,被卡在财政局企业科三个月了。昨天,马……马科长给他打电话,暗示他……要找一家指定的咨询公司,做一份项目评估报告,咨询费……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