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上午10:30 多伦多警察局总部大楼 国际刑警对接会议室)
多伦多警察局总部大楼,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与庄重感的玻璃幕墙建筑,在夏日的阳光下折射出冷静的光芒。
位于高层的国际刑警协作专用会议室,此刻气氛肃穆而凝重。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天际线,但室内厚重的防弹玻璃和拉下一半的百叶窗,将喧嚣隔绝在外。
会议室中央是一张宽大的U形会议桌,桌面光洁如镜,映照着天花板上均匀分布的柔和光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和纸张油墨的气息。会议桌两侧泾渭分明,却又目标一致。
长桌一侧,坐着崔政赫率领的东海市联合调查组:崔政赫居中,身着合体的深灰色衬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线条结实的手腕和一块功能性的战术腕表,神情冷峻而专注;
他左侧是副队长刘波,穿着舒适的poLo衫,壮硕的身躯靠在椅背上,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对方提供的文件;
右侧是勘验科杨帆,穿着干净的浅蓝色衬衫,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笔,镜片后的眼睛紧紧盯着桌上的物证照片;
再往外是经侦部的姜明轩和宋敏然,两人都穿着职业装,姜明轩儒雅沉稳,宋敏然则透着一股知性的干练,面前摊开着厚厚的金融流水报告。
柳景行坐在崔政赫稍后侧的位置,穿着笔挺的西装,面前摊开记录本和录音笔,神情严肃而专业,随时准备履行翻译和协调的职责。
长桌另一侧,是多伦多警方负责此案对接的三位高级警官,以及他们的助手。
居中而坐的是多伦多警局凶杀案部门的警长,大卫·科尔(david cole)。他约莫五十岁,身材高大,头发灰白剃成板寸,脸上刻着长期面对死亡和罪恶留下的深刻纹路,眼神锐利如鹰陨。他穿着深蓝色的警长制服衬衫,肩章上的徽标显示着他的职级。
他左侧是金融犯罪组的警长,艾米丽·陈(Emily chen),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亚裔女性,短发利落,妆容精致,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套装,眼神精明干练,透着一股金融精英的敏锐。
右侧则是毒品部门的指挥官警长,迈克尔·罗伊(michael Roy),体格魁梧,留着络腮胡,眼神带着长期与毒贩打交道的疲惫和警惕,穿着便装夹克,显得更接地气。
会议室内气氛肃穆。投影仪在幕布上打出一份份文件、照片和数据图表。驻加警务联络官柳景行,以其精准、流畅的双语能力,高效地传达着双方的案情阐述和证据展示。他的翻译不仅准确,更能在专业术语和法律概念间无缝切换,确保沟通零障碍。
科尔警长拿起一份厚重的档案,声音低沉而平缓,带着一种面对悲剧的沉重感:“关于贵方关注的黄洁梅女士死亡案件。”
他示意助手将几份文件的复印件推向崔政赫一方。“这是2023年3月17日发生在401高速公路上的严重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报告、法医尸检报告以及后续调查报告的副本。”
他翻动着文件,指向关键部分:“事故现场勘查显示,黄女士驾驶的车辆被一辆超速行驶的中型卡车从侧后方猛烈撞击,导致车辆失控翻滚,最终起火。黄女士当场死亡。肇事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弃车逃逸。”
科尔警长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崔政赫,“根据我方后续追查,肇事司机被确认为一名17岁的男性少年,杰森·李(Jason Lee)。他在逃逸后48小时内被逮捕。”
“然而,”科尔警长的眉头深深皱起,手指敲了敲尸检报告的结论页,“法医尸检确认黄女士的死因是事故导致的致命创伤。现场勘查和车辆损毁痕迹分析,并未发现能直接证明这是一起蓄意谋杀的证据。”
“没有证据表明肇事车辆被故意操控以撞击特定目标,也没有发现车辆被做过手脚的痕迹。因此,从现有证据链看,此案被定性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肇事逃逸。”
他继续道:“杰森·李被捕后,因其未成年身份,被依法关押在多伦多北郊的未成年拘留中心,等待司法程序。但在提审前夕……”
科尔警长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混合着遗憾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该少年在拘留中心食堂用餐时,因误食含有花生酱成分的食物,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尽管狱警和医护人员进行了紧急抢救,但他仍因过敏性休克导致的高敏症状不幸猝死。”
科尔警长摊开手,语气带着职业性的无奈和一丝真诚的歉意:“崔警官,各位,我非常理解此案对你们的重要性,尤其是黄女士的家属。从个人角度,我对这起悲剧中少年的死亡也感到遗憾,并且对其中的巧合性存有疑虑。”
“但事实是,随着唯一直接当事人杰森·李的死亡,我们失去了最关键的询问对象。后续调查虽然进行,但未能找到新的、足以推翻交通肇事结论或指向谋杀意图的实质性证据。很抱歉,目前我们无法提供更多支持性线索。”
他的目光坦诚地看向崔政赫,那锐利的眼神深处,确实闪烁着一丝对案件本身未解之处的职业性困惑。
崔政赫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放在桌面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显得有些发白。
他沉声问道:“科尔警长,感谢您的坦诚。那么,关于黄洁梅女士的儿子,陈晓宇,在事故发生时他也在车上,但幸免于难。”
“据我们了解,他在事故发生同年,年仅14岁时,因另一起持枪抢劫致人受伤案件,也被关押进了同一所北郊未成年拘留中心。请问,警方系统内,是否有关于陈晓宇行踪的后续记录?比如他何时获释?获释后的去向?”
科尔警长显然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他立刻转向身边的助手低声交代了几句。助手快速在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上查询。
“陈晓宇……是的,系统有记录。他因抢劫伤人被判入北郊少管所。关于他获释后的具体行踪,”科尔警长看向崔政赫,“这属于个人隐私信息,需要按程序调阅。我会立刻安排人员查询,后续将他的释放日期和已知的、合法的居住登记信息整理成报告,通过柳联络官转交给您。”
刘波低声和杨帆交流:“关键可能在当时的狱警身上。那少年的死,还有陈晓宇在里面的经历……”
杨帆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下“狱警名单”、“值班记录”、“过敏源来源”。
崔政赫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直接看向科尔警长:“警长,关于杰森·李死亡当晚,未成年拘留中心的值班狱警名单,以及他们后续的岗位变动情况,贵方是否掌握?”
科尔警长似乎早有准备,他示意助手又递过来一份文件。“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我已经提前让人调阅了相关人事记录。”他翻开文件,
“事发当晚(2023年12月5日),中心共有7名狱警值班。但需要说明的是,三年时间过去,狱警的岗位调动是常态。根据记录,这7人中,有5名狱警在此后发生了岗位变动,其中2名调往其他监狱设施,1名晋升后调岗,2名调往行政岗位。另外……”
科尔警长的手指停在一行记录上,加重了语气,“有2名狱警,已经不在惩戒系统工作。其中一人,托马斯·瑞恩(thomas Ryan),于2024年1月主动辞职。另一人,马克·詹森(mark Jensen),更早一些,在2023年12月底,也就是杰森·李死亡后不久,便提交了辞职报告,离开了这个行业。”
崔政赫接过那份列有详细姓名、警号、在职时间、辞职时间甚至最后登记联系方式的名单,目光迅速锁定在“马克·詹森”这个名字上。
他拿起笔,在这个名字和“托马斯·瑞恩”的名字上重重画了一个圈,然后将名单推向身旁的刘波和杨帆,沉声道:“波波,杨帆,重点跟进这两个人。尤其是这个马克·詹森,时间点太敏感了。”
刘波和杨帆立刻会意,凑近名单仔细查看,杨帆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信息和需要核查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