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之率军行至雁门关外三十里时,收到了余晚星送来的急报。得知敌国亲王在黑风口设伏、死士将偷袭皇宫的消息,他立刻勒住马缰,眉头紧锁——若继续前往黑风口,必中埋伏;若回师京城,雁门关又将无人守护,陷入两难。
“将军,不如分兵行事!”副将上前建议,“您带主力去黑风口,假意中伏,实则将计就计反击;我带五千精兵,星夜驰援京城,守护皇宫安全!”张衍之眼前一亮,当即采纳:“好!你务必在今夜子时前抵达京城,与许峰会合,绝不能让死士靠近皇宫!”
两队人马即刻分道。张衍之率领主力,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沿途留下“粮草短缺、急于行军”的假象,引诱敌国探子上钩。果不其然,傍晚时分,大军行至黑风口附近,便见前方尘土飞扬——敌国亲王果然率大军冲出,将禁军团团围住。
“张衍之,你已陷入重围,速速束手就擒!”敌国亲王高声喊道。张衍之却冷笑一声:“谁是谁的猎物,还不一定!”他大手一挥,早已埋伏在两侧山林中的禁军将士蜂拥而出,弓箭如雨般射向敌国军队。原来,张衍之早已让人提前绕到黑风口两侧,设下了“反埋伏”。
敌国军队猝不及防,瞬间乱了阵脚。张衍之手持长枪,率先冲入敌阵,禁军将士们紧随其后,与敌国军队展开激战。雪地里,刀光剑影交织,喊杀声震耳欲聋。张衍之虽伤势未愈,却依旧英勇善战,长枪所到之处,敌兵纷纷倒地。
激战两个时辰后,敌国军队渐渐支撑不住,开始溃败。张衍之率军乘胜追击,不仅歼灭了敌国主力,还生擒了敌国亲王。当敌国亲王被押到张衍之面前时,仍不服气地嘶吼:“我不甘心!若不是你提前知晓计划,你绝不是我的对手!”张衍之冷冷道:“背叛家国、残害百姓,你本就不配赢!”
与此同时,京城的宫闱之外,一场无声的守护战也在悄然进行。副将率领的五千精兵如期抵达,与许峰的禁军汇合后,立刻加强了皇宫的防御——宫门处增设岗哨,宫墙周边布置暗哨,连皇宫内的通道,都派了禁军来回巡逻。
子时刚过,数十名蒙面死士果然试图从皇宫西侧的排水道潜入。可他们刚钻出来,就被早已埋伏好的禁军包围。“放下兵器,束手就擒!”许峰高声喝令。死士们见状,知道逃生无望,纷纷拔出匕首,想要拼死一搏。禁军将士们毫不留情,很快便将死士全部歼灭,无一漏网。
皇宫内,皇上得知死士被全歼、黑风口大捷的消息,长舒一口气,对身边的内侍说:“传朕旨意,待张衍之回京,朕要亲自为他设宴庆功!”
次日清晨,张衍之押着敌国亲王,率领大军凯旋。雁门关的守军与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夹道欢迎,高呼“张将军威武”。张衍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这场跨越京城与边境的风波,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消息传回京城,余晚星与孩子们欣喜若狂。余晚星立刻让人准备了张衍之最爱吃的饭菜,还带着孩子们前往城门口迎接。当看到张衍之骑着战马,缓缓驶入京城时,余晚星眼中泛起泪光,孩子们也高声喊道:“爹!”
张衍之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妻儿面前,紧紧将他们拥入怀中:“我回来了,让你们担心了。”余晚星摇了摇头,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三日后,皇上在金銮殿召开庆功宴,对在平叛与边境战事中立功的官员与将士进行嘉奖。张衍之因功绩卓着,被封为“镇国大将军”,掌管全国兵权;余晚星则被加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赏赐无数;许峰、赵策、许明、许亮等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庆功宴结束后,张衍之与余晚星并肩走在皇宫的长廊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宁静。“终于可以过上安稳日子了。”余晚星轻声说。张衍之点头,却又微微皱眉:“敌国虽已战败,但边境仍需加强防御;而且,‘影’的余党是否已全部清除,还未可知。咱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余晚星心中一凛,想起此前查处卧底与奸细的经历,也明白安稳的日子来之不易。她握住张衍之的手,坚定地说:“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面对。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张衍之看着余晚星,眼中满是温柔。他知道,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在身边,有一群优秀的孩子,有忠诚的将士与支持他的百姓,无论未来遇到何种挑战,他都有信心去面对。
可就在这时,一名禁军士兵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地禀报:“将军!夫人!御史台在清查敌国亲王的物品时,发现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敌国还有一批‘潜伏者’,早已混入中原各地,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张衍之和余晚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看来,这场与敌国的较量,还未真正结束。他们知道,未来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身边的人。而此刻,在中原的某个角落,一名“潜伏者”正看着手中的密信,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一场新的危机,已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