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车轮碾过路面的碎石,发出规律的声响。张衍之坐在车厢里,手里捧着那本古代兵书,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滑动,目光停留在“隘口设伏”的篇章上,眉头却渐渐蹙起。
“按兵书所说,隘口设伏需满足‘窄路、高坡、隐蔽’三个条件,可小镇周边的隘口多是平缓地带,若想伏击石渊残部,还得改造地形。”他抬头看向对面的赵峰,将兵书递过去,“你看这里,书中提到用‘拦马索’和‘滚石阵’配合,我们或许可以在隘口两侧的山坡上堆放大石,再在路面下埋好绳索,等敌人进入隘口,先放滚石打乱他们的阵脚,再拉绳索绊倒马匹,这样就能以少胜多。”
赵峰接过兵书,仔细翻阅后连连点头:“将军说得对!之前我们只想着利用天然地形,却没想到可以主动改造,这本兵书真是帮了大忙!”
余晚星坐在一旁,看着两人热烈讨论战术,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她想起爷爷当年收藏这本兵书时说的话——“古之兵法,贵在变通”,如今张衍之能将书中策略与实际情况结合,正是爷爷所说的“变通”之道。她从空间里取出一张小镇周边的简易地图,铺在车厢中央:“我之前和乡亲们去过几次周边的隘口,这处‘鹰嘴崖’最窄,两侧都是陡坡,应该是设伏的最佳地点。”
张衍之看着地图上标记的“鹰嘴崖”,眼神一亮:“就选这里!等我们到了小镇,立刻派亲兵去鹰嘴崖改造地形,同时让暗哨密切监视石渊残部的动向,务必在他们抵达前做好准备。”
马车行驶了三个时辰,终于抵达小镇外围。远远望去,小镇的炊烟袅袅升起,看似平静,可张衍之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常——往日在小镇入口巡逻的乡亲不见了踪影,村口的老槐树旁,还散落着几件农具,像是有人匆忙离开时遗落的。
“不对劲,快停下!”张衍之立刻下令,马车刚停稳,他就翻身跳下,拔出长剑警惕地观察四周。赵峰也带着几名亲兵下车,分散开来探查情况。
没过多久,一名亲兵匆匆跑回来,脸色凝重:“将军,我们在村口的草垛里发现了周会长的孙子,他说石渊的残部已经来过小镇,抓了王婶和另外三名乡亲,还留下话,让您去鹰嘴崖赎人,否则就杀了他们!”
张衍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没想到,石渊的残部竟然这么狡猾,不仅提前到达小镇,还抓了乡亲们当人质,显然是料到他会在鹰嘴崖设伏,故意将他引过去。
“这群混蛋!竟然用乡亲们的性命当诱饵!”赵峰气得咬牙,“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要是不去鹰嘴崖,王婶他们就危险了;要是去了,很可能会中他们的埋伏!”
余晚星也慌了,王婶平时很照顾孩子们,要是因为他们出了意外,她心里会愧疚一辈子。可她也知道,不能让张衍之冒险:“萧衍之,我们不能就这样去鹰嘴崖,石渊的残部肯定在那里设了陷阱,我们得想个办法,既救下乡亲,又能打败他们。”
张衍之握紧长剑,眼神锐利地看向鹰嘴崖的方向。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兵书,突然翻到“声东击西”的篇章,眼前一亮:“有了!我们可以分兵行动,一队人假装去鹰嘴崖赎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队人从鹰嘴崖后侧的小路绕过去,悄悄摸进他们的埋伏圈,趁他们不注意,救下乡亲,再前后夹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赵峰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末将愿意带一队人去正面吸引火力,将军您带另一队人绕后救人!”
张衍之点了点头,刚想安排兵力,突然听到小镇方向传来一阵马蹄声——是之前派去小镇勘察隘口的亲兵回来了!可他们身后,还跟着数十名骑着马的“暗影卫”,显然是被敌人盯上了!
“不好!我们被发现了!”张衍之大喊一声,立刻下令,“赵峰,你带着亲兵掩护我和余姑娘退回马车,快!”
赵峰立刻带领亲兵冲上去,与“暗影卫”厮杀在一起。张衍之则拉着余晚星,快速退回马车,让车夫赶着马车往小镇方向跑。可“暗影卫”穷追不舍,马蹄声越来越近,箭枝不断从身边飞过,情况越来越危急。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石渊的残部不仅在鹰嘴崖设了埋伏,还在小镇的水源里下了毒,打算等他们退回小镇后,断了他们的水源,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一场双重危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