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客人“对家庭有好处”的暗示,让余晚星对合作多了几分疑虑。她很清楚,事业的拓展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被虚无的承诺左右。眼下搬家事宜已有眉目,她决定趁着运营稳定,集中精力对“外卖配送、开设分店、预制小吃礼盒”三个业务拓展方向展开实地调研,用数据和需求说话,为小吃铺的未来找一条稳妥的出路。
调研的第一站,是摸清外卖配送的可行性。余晚星让许明整理了近期提出外送需求的顾客清单,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群体:镇东的大户人家、镇西的商贩聚集地,以及周边的私塾和工坊。她特意选了一个申时的非高峰时段,带着许亮挨家走访。
到了镇东的张府,管家笑着说:“我们家老爷常夸你们家的荠菜粥好喝,就是平时事务繁忙,没时间亲自去买。要是能外送,我们每月至少订十次,就是得保证送到时还是热乎的。”在镇西的商贩聚集地,几位货郎围着余晚星说:“我们中午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要是能送些油饼、花卷过来,肯定受欢迎!就是配送得快,不能耽误我们赶路。”
走访下来,余晚星心里有了底:外卖需求确实旺盛,但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配送时效,镇上最远的地方来回要半个时辰,如何保证小吃送到时口感不变;二是配送成本,如果专门雇人配送,会增加人力成本,若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又可能影响订单量。
接下来调研的是开设分店。余晚星带着许明,走遍了镇上的各个区域,重点考察了人口密集的西市和南巷。西市紧邻码头,人流量大,但租金昂贵,一间铺面的月租金就要三贯钱,几乎是现有小吃铺的两倍;南巷是居民区,租金相对便宜,但人流量不如西市,且已有两家小食铺,竞争激烈。
更关键的是人力问题。现有团队虽然能应对当前客流,但若开设分店,至少需要再招聘3-4名帮工,还得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负责人管理分店。可眼下镇上熟悉小吃制作、人品可靠的帮工并不好找,许明虽然成长迅速,但单独管理一家分店还略显稚嫩。综合来看,开设分店的资金和人力条件都尚未成熟,只能暂时搁置。
最后调研的是预制小吃礼盒。余晚星留意到,再过一个月就是端午佳节,正是送礼的旺季。她走访了镇上的几家杂货铺和糕点铺,发现市面上的礼盒多是糕点和干货,鲜有特色小吃礼盒。她又询问了几位熟客,张大叔说:“端午走亲访友,要是能送一盒你们家的油饼、花卷,既实惠又有特色,肯定受欢迎!”那位常带孩子的母亲也说:“礼盒包装得精致些,我肯定会买!”
这让余晚星看到了希望。预制小吃礼盒投入小、风险低,只需设计合适的包装,提前制作好小吃,就能在节日期间销售。而且制作礼盒可以利用闭店后的时间,不会影响日常运营。她还想到,可以将礼盒定价分为两档:普通礼盒装5种小吃,售价一贯钱;精致礼盒装8种小吃,售价两贯钱,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调研结束后,余晚星召集团队成员,分享了调研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后,一致同意先从外卖配送和预制小吃礼盒入手。对于外卖配送,暂时采用“固定路线、定时配送”的方式,每天中午和傍晚各配送一次,覆盖镇东、镇西和南巷三个区域,由王哥在完成外场清洁后负责配送,既不增加人力成本,又能满足顾客需求;对于预制小吃礼盒,由李嫂负责设计包装样式,刘嫂负责提前制作小吃,许明负责核算成本和定价,争取在端午前推出。
看着逐渐清晰的拓展思路,余晚星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事业的拓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但她也清楚,那位陌生客人的合作邀约始终是个悬念,他到底与神秘合作者是什么关系,又为何反复强调合作对家庭有好处,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她心头。
可就在这时,许亮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请柬,对余晚星说:“娘,刚才有个穿锦缎的叔叔送来这张请柬,说请您明天去参加镇上的商会晚宴,还说有重要的人想认识您。”余晚星接过请柬,心里一惊,她从未参加过商会活动,不知道这次晚宴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机遇,又是否与那位神秘合作者和陌生客人有关。